有关阅读的散文集(不仅仅是最有趣的事情)(1)

阅读‬最有趣的事情之一是在不同语境之间往复转换。眼睛里,一会儿青山,一会儿溪流,一会儿红艳艳,一会儿绿油油,心里面自然生出了沟壑,有了崎岖,有了对比,有了反差,而不是孤立地在一种环境里被束缚起来,蜀犬吠日一样画地为牢,罔顾了文本的多样性,优于人的地方,不如人的地方。

当然,作为读者之一,关于肯定、一般、否定的判别,来自于自信。这不仅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庞杂深入的阅读。阅读是需要毅力的,一位有阅读习惯的女同事电梯里对我说。一句话命中了靶心。回想这两年的阅读,甚至比写作长篇还要沉迷,还要熬费精力体力。短坐、半卧、侧卧是我阅读的三姿势,三部曲。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大部头著作的进攻。冬藏时节余暇不用耕园,去年年初三个月,看完了《静静的顿河》,今年前三个月,春季攻势读完了《战争与和平》,接下来夏季读完了本市作家的长篇小说《本色》,秋季攻势读完了《醒世恒言》。另外,杂志、报纸、手机收藏,作为补充,鸟鸣灯阑,夹进生命的每一瞬间,也一直跟进。

阅读范围除小说、诗文,评论之类也是关注的对象,其他政务新闻、纪律法规、文史哲、儒释道、科学科幻、互联网时代的一切前瞻性的话题,以及青年领域、励志鸡汤,搞笑段子等等,可谓庞杂,但也有规律可循。譬如一张《中国青年报》我就读了二十多年,目前依然如故。我最喜欢的栏目是“青年话题”。本地报纸也从不放过,为此我可以每时每刻知晓最近的周遭发生了什么,事件的细节,而不是一味地好高骛远。

立秋后单位团委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邀请我参加,我向青年分享了我读取知识的三个主渠道:书籍、报刊、手机。特别强调手机文章是好东西,可以有选择地收藏,随时可以消灭它。我的习惯是睡前,夫人去女儿那里时,追完电视剧,钻进卧室,百无聊赖,一个人看完一篇文章,手机一扔,酣然入睡成为常态。清晨醒来,下地活动几圈,回床再看上一篇,睡个回笼觉,起来做早餐上班,晚上去园子劳动,陪老人吃饭,一天就这样有滋有味、陀螺一样地打发了。我感觉没有一丝时光是漏掉的,没有一滴海绵里的水没有挤出来。

在无事的时候,我看看天,心就去了一箭之地的书店,书店就是我的“第二乐耕园”,书店的销售员我大多熟悉,他们是阅读的一部分,就像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样。想谈一谈读书心得源于看完《醒世恒言》的时刻。这是一个意外。起初我并没有将它列入我的阅读范畴。单位集体买书,它被列入了书单。那时我刚按作协研讨会日程安排,读完上下两册、七十八万字的军旅题材小说《本色》,并尝试写出了评论。

这时,《醒世恒言》如同天外来客,闯入了我的秋季生活。这就不得不谈谈生活方式对阅读取向、阅读效果的影响。我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紧张的工作之余、节假日,深入乐耕园春种、夏管、秋收,体验生活有了感觉,休憩时也流出几句五律、七言、绝句,拉拉杂杂写一些随笔、散文,聊以自慰也好,回赠深入生活的赋予也罢,我的生活实际上有了一个城乡连接、立体丰富的空间。就是说一名文学爱好者,青年时代打拼进城,早就将低头耕耘、不问收获写入座右铭,从来相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骨子里无法不具有感恩情怀的这么一个人,里里外外裹挟着感恩底色,三十年后再一边工作,一边回转城郊体验乡村、写乡村,我的活动范围、我的感情世界相对多元。

这时,《醒世恒言》闯了进来,于是我手里拎着厚厚的书,在城里家、办公室、被我称作“海岸线”的乐耕园,鱼一样往复穿梭,心里面装着明朝民间那些事,古代那些神话故事,在宽阔的、跌宕的、风景绚丽的文本河流里徜徉,在善恶美丑、因果报应中生发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譬如读到“灌园叟晚逢仙女”,那是一个休息日,我正忙于乐耕园秋收,屋里小憩读完这一卷,离开时望着银色月光下晚风吹拂的篱落菊花,我自然联想到灌园叟与花仙女的故事,是不是在眼前重现了?再深深一想,也未可知,因为之于乐耕园的花,十几年来我也堪比灌园叟。

我的意思是,什么样的生活境遇、人生履历、学识背景,此时此刻,都会对阅读的认知和效果产生影响。读此书我的第一个震动是关于“十五贯”的故事,过去农村连环画上的鲜艳图解记忆犹新。我像探秘寻到宝藏源一样。还有读到“一文钱死了十几个人”的故事,深刻醒悟人性狭隘,谦让弥足珍贵,谦让不在大是大非,在点滴小事上做到谦让,就是积德积善、积福积寿的金子。看到“蔡瑞虹忍辱报仇”“卖油郎独占花魁”……感悟到世相虽然秀艳,暗藏危险,趋善求真还是根本。

可以说从“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开始我进入了一个瑰丽的世界,那个时候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什么叫中华文学经典和经典传承、读什么样的书等问题有了“醒世”般的反应。给我的第二个震动是绮丽的语言和诗词穿插。最先看到“闪了进来”“挨了出去”这样句式的时候,心头一震,为着如此鲜活生动的用词。

很多如今不常用的字、词、语句,遗珠见日一般漫天飞舞。开始以为是昙花一现,后来好奇去网上搜索。再后来为不影响阅读兴致,只好在精彩词儿下画杠杠,画有几百处,有时身边没笔急得团团转,准备像牛反刍一样慢慢消化,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形。读外国文学只是在精彩句子下面标注,或者精彩的段落旁予以点评。该书奇妙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细节的呵护,从不敷衍的细节,情节陈述、复述,无不增强了现场感、可信度和阅读效果。《醒世恒言》中的诗词并不工整,但极是华丽,我感觉比看专业书籍还过瘾,烘托了故事和意境。

比如那一首《菊花诗》:“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园林一片萧疏景,几朵依稀散晚香。”我看到它的时候正是重阳节,乐耕园菊花烂漫,也卖弄了几首。看到《菊花诗》折服其意境。特别是天气渐冷,耕园凋敝,越发觉得此诗切入角度之不凡。至于苏小妹巧释其兄苏东坡的禅友——佛印禅师那一首写得怪异的长歌“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就更加令人叫绝,闻所未闻了。

我国古典精华打破了我对俄罗斯文学的一味崇拜。彼时阅读《静静的顿河》,对作者细节的敏感,甚至有些拖沓的叙述,追慕不已,并对手头的长篇的修改和新长篇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认为俄罗斯文学之所以璀璨,是对细节人情人性的挖掘,我甚至觉得同样生活在黑土地域,同历乡村,我想表达的生活现场、所有情感,以及捕捉表达不易察觉的瞬息的能力,该书是一个绝佳的范本。

接下来是今年初阅读的《战争与和平》,虽然都是描写战争,托尔斯泰与肖洛霍夫的叙述角度、高度、节奏显然不同,宫廷和平民的情感礼仪也不一样,但是细节雕琢和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同占上风。折服顶礼也不奇怪。问题是,此时我看到《醒世恒言》完全不同叙述风格、语境的文本,又将我的感觉从那样的氛围里一下拉了回来。春华盛放般的锦绣场景,惜字如金、精炼但凡情均照的叙述风格,将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凝聚笔端。与一位资深作家聊天,他说古典文学《金瓶梅》“三言二拍”在上,后续才润泽了《红楼梦》《水浒传》,使得我更加地侧目手里这部民族文学的瑰宝。

写完三部长篇后坐下来阅读,补氧,其实两年间我还阅读了萧红的《生死场》、迟子建的《群山之巅》《烟火漫卷》《勇敢的候鸟》、麦加的《人生海海》、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及文学期刊、新媒体上的很多优秀作品。我的阅读体会与众多写作者一样,可能与纯粹的读者有所区别。也可以用更加曼妙和有用来解释。那又是一个话题,叫关于阅读、写作与生活。生活的人最多,阅读者次之,写作者更次之。可能需要更大的篇幅去言说。无论如何,生活需要阅读引领方向、平衡心绪偏差。阅读是汲取前人、他人经验,而写作,是一种奉献,是引导别人,更加值得珍惜、自重。我通过阅读写作人生、市井农耕生活,找到了相互补充的平衡点,乐此不疲的同时深刻认识到,阅读经典,能够增强文化自信、生活自觉,坚定中华五千年文明留给我们的宽广、豁达、善行的做人情怀。

作者:祁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