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文中有剧透,敬请慎重阅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山河月明38集讲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山河月明38集讲解(山河月明第13集解读)

山河月明38集讲解

预警:文中有剧透,敬请慎重阅读!

第11集剧情以凤阳的一个小案例,讲述了大明朝的吏治,十分的败坏。大明朝刚刚建立没有几年,国本还没有稳固,勋贵贪官不怜稼穑之难,不察民间疾苦,不让人民安养生息,反倒是鱼肉百姓,祸害乡邻,给了燕王朱棣一个切身的体验,铁铉和朱棣也分别上奏给了太子和朱元璋。

在第12集末尾和第13集,太子和朱棣还亲自走访基层,深入田间,查看粮食种植,品尝燕麦面掺杂糠的窝窝头,体验民间不一样的生活。

而这一切民间疾苦和第11集吏治败坏的对比,就是为了这一集顺势推出锦衣卫的正式亮相。锦衣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在当时得到了什么样的评价,在这一集中我们看到了剧作浓墨重彩的陈述。

一,我们先看看老朱家怎么看锦衣卫。

朕起布衣,赖众臣勠力,天运恩垂,肇极以来,夙夜匪懈,唯恐偶有一阙之失,以负天下黎民。今国本初立,正当君臣一心,纲维天下,奈何于此之际,奢靡之行泛起,贪渎之风渐兴,长此以往,岂非重蹈前朝覆辙哉。朕自知有失察之咎,但天下巨细,非一人所能尽查也。今裁撤亲军都尉府,设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掌宿直侍卫,巡查缉捕,典诏狱,许举发不轨,纠劾百官,钦哉。

看看朱元璋的这段圣旨,写的多么得好,多么得义正言辞,但是朱元璋和太子以及朱棣也自知这是一件十分得罪人的事情,但是为了天下黎民,为了惩治贪腐,朱元璋是再怎么得不情愿,也要把朱棣往火坑里推哈,因为这件事儿,只能是老朱家的自己人干,外姓人是干不了的。城楼上父子三人的一段对话,真是把人在朝堂身不由己的无奈给演绎活了。

二,百官如何看锦衣卫?

宰相胡惟庸面对面就很直白地告诉太子,以察子窥探百官,是像武则天那样的得位不正的人才会做的事情。这是直接当面在打朱元璋和太子的脸哈,上一集马皇后还对朱元璋说胡惟庸只会顺着皇帝的心思来,不如魏征,这一集下来,胡惟庸直谏的这一面算是补齐了。说实话,这几集下来,胡惟庸这个角色,笔者甚是赞叹,持重老成,胸有全局,和陈宝国有得一拼。

六部堂官在锦衣卫拿人的时候就很气急败坏地阻拦锦衣卫,指责他们不奉宪命不经法司,但是皇帝有明诏,百官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至于那些真正被锦衣卫缉拿了的人,在诏狱里忍受毒打,肯定也是痛恨无比但是只能乖乖招供了。

三、百姓如何看锦衣卫?

这一集基层老百姓如何看待锦衣卫没有演示,但是通过秦王妃的丫鬟和徐增寿的嘴,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二。秦王妃的丫鬟说,锦衣卫在京师里是最跋扈的一批人,是礼数最周全的一批人,这可以说是正面评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京城里最靓的仔;而徐增寿说外面疯传锦衣卫是类似于武则天时期周兴来俊臣那样的人,朱棣是大明朝的第一号酷吏,这可以说是负面评价。新兴组织刚起来,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交织到一块儿,是争议巨大哈。

四,锦衣卫是如何组织的?

我们看秦王妃的丫鬟怎么说,锦衣卫就是朱元璋的羽林孤儿,能选上的,大多是侍卫亲军出身的烈士子弟,要不然就是查得到三代户籍的良家子。每选一人,都要由应天府验明正身之后,再交兵部查验,最后还要燕王出面亲自遴选,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锦衣卫成员,遴选的成分是多么得纯洁,遴选的程序是多么得严格。

五,锦衣卫的工作成果怎么样?

锦衣卫一推出,捉拿了一大批贪官。第10集里笔者还推测如果用盐换粮食的话,肯定有贪腐的操作空间,但是后面几集没下文了,徐达如何获胜也没有陈述。到了这一集,锦衣卫查到了有官员借开中之机,倒卖盐引触犯国法,算是应证了笔者在第10集的推测。至于其他的嫖娼受贿的官员,也是锦衣卫的重大工作成果,把他们在宫外受刑的场面,也演绎了出来。整体来说,锦衣卫的工作成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六,剧情和真实历史一样吗?

剧情里朱元璋把朱棣设为锦衣卫的首脑,这肯定是编剧虚构出来的,和真实历史肯定不一样。真实的历史里,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十几年,后来又给裁撤了,在朱棣当了皇帝又重新设立,后来一直延续下来,所以朱棣和设立锦衣卫在真实历史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作为艺术加工,剧情把朱棣设为锦衣卫首脑,这一点儿我建议观众没有必要过于较真儿。作为历史剧,本应该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空间,无论是雍正王朝的邬思道,还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胡宗宪,要么是虚构出来的,要么是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存在很大差别,但是依然挡不住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作为历史剧的高峰。虽然山河月明这部剧,还比不上前两者,有些人物和剧情满足不了观众的期待,但是我们无需揪住这些不足的地方,来贬低这部剧里其他精彩的部分,这部剧里的很多角色,事件和构思,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至于胡惟庸和涂节对晋王设下的圈套和锦衣卫侦查探马军司的伏笔,这里不再赘述,后续笔者再详细解读。更多山河月明的解读,敬请查看和关注笔者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