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清朝摄政王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筹组新内阁。
筹组新内阁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然而,奕劻却将这当作一个发财的机会。
奕劻,满洲镶蓝旗人,他是乾隆皇帝的曾孙,根正苗红,虽然不学无术,但凭借一手好字,深得慈禧太后宠信,在官场上顺风顺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内政外交一把抓,权倾一时。慈禧太后死后,奕劻又被摄政王载沣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这就是首相了。
然而,奕劻贪得无厌,公开卖官鬻爵,在晚清官场人尽皆知。这次奉命组阁,奕劻自然不会放过发财的机会。
新内阁除了内阁总理大臣外,还有内阁协理大臣、外务部外务大臣、民政部民政大臣等11个国务大臣,以及都察院、弼德院、典礼院等组成机构官职。这些官职里面,大多数要提供给皇族成员,奕劻难以获利;只有一些不太重要的职位,皇族成员看不上,奕劻才能上下其手。
比如,邮传部邮传大臣。
邮传部设置于1906年,主管交通行政事宜,分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庶务5司。邮传部的主管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从1906年至1911年,邮传部尚书更换频繁,短短5年,就更换了8名尚书,差不多半年时间就换了一名尚书。所以人们戏称“邮传部不利堂官”。
对于邮传大臣一职,皇族成员自然看不上,于是奕劻就公开放出话来,将这个官职标价30万两银子售卖。30万两银子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毕竟,当年段芝贵获得黑龙江巡抚一职也才花费了10万两银子。所以,没有多少人来买邮传大臣一职。
过了一阵时间,著名的“红顶商人”盛宣怀找上门来,掏出30万两银子买邮传大臣一职。奕劻见买家是盛宣怀,狮子大开口,坐地起价,将邮传大臣的官职涨到60万两银子。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盛宣怀有钱。
盛宣怀,字杏荪,生于1844年,祖籍江苏江阴,出生于江苏常州。盛宣怀在1870年进入李鸿章幕府,成为李鸿章的一名得力干将,帮他办理洋务。盛宣怀在李鸿章手下,干了不少事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如胡雪岩之与左宗棠。1905年7月,盛宣怀获得朝廷加恩,被允许在紫禁城骑马上朝。
清朝晚期,官商不分。盛宣怀在官场平步青云的同时,也通过经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堪称富可敌国。盛宣怀到底多有钱?当他死后,李经方为他执行遗嘱,经过两年多的清理,统计出他家的遗产有1160余万两银子。
对于盛宣怀这么有钱的一个人,奕劻当然要好好敲一笔“竹杠”。不过,盛宣怀不是傻子,他怎么舍得白白多出30万两银子呢?于是,盛宣怀找了关系,最终还是用30万两银子,从奕劻手里买来了邮传大臣的职务。
于是,盛宣怀便成为清末新内阁的一员,担任邮传部邮传大臣。
然而,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了。盛宣怀担任邮传部邮传大臣没几个月,10月10日,武昌起义就爆发了,敲响了大清王朝的丧钟。第二年,清朝宣告寿终正寝。
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盛宣怀与武昌起义有很大的关系。
原来,盛宣怀担任邮传部邮传大臣后,强行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收归国有,遭到地方士绅的激烈反对,在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引发了“保路运动”。当清廷调动湖北军队进行四川弹压“保路运动”时,湖北新军趁机发起了“武昌起义”。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