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是由于快速城市化和相关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繁华的城市之中,矗立着一座座乡村,村民都是农民身份,但是基本上没人以种地为生;土地都是集体土地,但是周边都是国有土地;生活圈层都是都市化,但是生活方式还是以乡村方式为主。每个想快速发展的城市,都试图要改造城中村,让他们的居民、土地,都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进程之中。

郑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郑州城中村的升级改造之路)(1)

图片源自网络

2004年,郑州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郑州轰轰烈烈、闻名全国的城中村大拆迁就此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郑州城中村改造已经走过近20年,在这个过程中,郑州城中村改造的道路并不顺畅,有支持声、有反对声,也曾多次成为郑州新闻焦点。

在整个改造的过程中,撤村建居,城中村村民户口农转非,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和就业待遇。村民获得或者金钱或者房子的赔偿,一家获得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货币补偿,从数套到数十套不等的房屋补偿。郑州市坊间,时不时传出一夜之间又诞生了上百个千万富翁的神话。开发商则以这样的方式低价拿到开发项目土地,村民毫不费力变成千万富翁,村集体完成正常过渡。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达到了互利,共赢,多赢。

郑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郑州城中村的升级改造之路)(2)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硬币分两面。安置房的成本和相应的赔偿全都会转到真正的商品房开发上。并且在安置房的设计上,也会在满足赔偿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减配。一栋栋二梯十几户的安置房拔地而起,低容积率的居住环境,包括安置房区域中的绿化面积,也是勉勉强强。密集的楼栋,影响了通风,挡住了阳光。

老城的没落是历史必然,除了房体的改造升级,其他周边及配套设施也是升级的关键,就像道路狭窄,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也必将会成为阻碍老城高端化发展的障碍。因此城中村的更新换代不仅仅是外观的改造,内部的管理交接,居住体验的升级,都是整个改造过程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