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一侧围墙正式“打开”。公园与社区、道路之间的隔阂被打破,如今市民漫步万航渡路,就是穿行于公园之内,绿色景致成了万航渡路的街景。破墙后,公园与相邻的华政校园也“无缝衔接”,丰富了苏州河的滨水空间。

中山公园的整体开放,是附近居民多年来的夙愿。早在20年前,上海市政协委员、中科院硅酸盐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立东作为长宁区人大代表,就多次提出“打开中山公园围墙,让市民走进公园”的提案。“受当年条件限制,一直未能打开,但是经过几代长宁人的努力奋斗,现在终于圆梦了”,陈立东说。

梦圆并非易事,百年公园推进开放中也曾遇到不少问题和障碍。但记者日前从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了解到,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公园在推进开放中反复征询人民建议,不断修正方案,最终得以将困难克服,实现了城市与公园的完美融合。

怎么“打开”充分听民意

此次中山公园整体开放及品质提升工程,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米长度的空间更新和公园开放,项目施工面积共16300平方米。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王晔菲介绍,去年12月推进开放时,拿出来的只有一个概念式的方案。“我们希望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充分沟通好再去实施”,因此,方案通过公示和华阳路街道组织协调会等多个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

“20路公交车站要保留”,周边居民以及华东政法学院的学生首先反馈了这则呼声。20路公交车终点站位于公园2号门外,居民提供的一张老照片显示,2号门的英式建筑大门入口旁,公交站的管理用房、用于更换电车集电杆碳刷的“煤精亭”以及几辆20路公交车“挤”在一处内凹的空间里。“20路公交车站不迁走,我们怎么打开呢?”王晔菲称,在最初的方案中,20路公交车站必须迁走,否则即便开放公园,公交站也会横亘在中间,无法实现公园与社区的融合。但很多附近居民和学生反馈,由于距离地铁站不近,他们日常出行更依赖20路公交车,迁走将会给他们带来不便。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为什么那么多(百年中山公园破墙)(1)

△20路公交车终点站位于公园2号门外,居民提供的一张老照片显示,2号门的英式建筑大门入口旁,公交站的管理用房、用于更换电车集电杆碳刷的“煤精亭”以及几辆20路公交车“挤”在一处内凹的空间里。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为什么那么多(百年中山公园破墙)(2)

△在居民们的呼吁下,20路公交站得以保留,并改造为一个全新又有温度的新车站。

怎么办?如何实现公园开放与便民兼顾?于是,在几经讨论和易稿之后,20路公交站的改造方案逐渐出炉。公交站的原设施被拆除,一个全新又有温度的新车站取而代之:穹顶的英式候车亭与公园整体风貌融合,并与不远处的公园贝壳广场遥相呼应;焕然一新的白色煤精亭,既保留了功能,也与环境相融合,司机爬上煤精亭作业时还能成为一道“风景线”,激起人们了解电车运营方式的兴趣。为了整体美观,公园也出让了内部的管理用房,给车站用作终点站调度房。而为了与改造后的公园相融合,有着百年历史的20路公交车还推出了复古式的公交车。“如今,有故事的车站成了公园开放后的一个亮点,这正得益于老百姓的坚持”,王晔菲说。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为什么那么多(百年中山公园破墙)(3)

△图为改造后焕然一新的20路公交站白色煤精亭,既保留了功能,也与环境相融合。

公园与市政道路的融合也是“金点子”的功劳。万航渡路是一条百年马路,原先道路十分狭窄,公园这一侧供行人走的人行道非常局促,最狭窄处仅数十厘米,路面上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现象突出,“车易堵、人难行”。在华阳街道的一次座谈会上,不少周边居民提出“能否通过公园的开放改善通行条件”的建议。于是,公园与人行道的融合方案也出炉了: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的城市界面全面打开,将原本公园内的空间改造为万航渡路人行道,而将原人行道改造成非机动车道,同时将原机动车道拓宽,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畅达的便捷度。如今在万航渡路上步行,头顶是郁郁葱翠的公园大树,一侧是百年悬铃木、铜顶等园内著名景点,周边居民评价:“感觉太舒畅了。”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为什么那么多(百年中山公园破墙)(4)

△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的城市界面全面打开,将原本公园内的空间改造为万航渡路人行道,而将原人行道改造成非机动车道,同时将原机动车道拓宽,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畅达的便捷度。

“公园的改造不能只讲究漂亮,还要注重实用”“要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一则则“人民建议”不断帮助完善改造方案:公园内,2号门和3号门辟设了两块非机动车停放点,解决了骑车来逛公园的居民们停车不便,共享单车也可以临时停在这一区域;围墙打开后,公园内的公共厕所对外开放,“第三卫生间”的改造兼顾了老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获得感有了,支持度就来了

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在公园开放改造的推进中,每个月都会由华阳路街道召开一次协调会,不断地与周边居民代表沟通协调,边听意见边改方案,“群众参与其中,亲眼看到自己提的建议被采纳,获得感更强,对于一些改造方案的支持度也就越高。”王晔菲称,善于听取人民建议,往往也是遇到困难时推进工作的方法。

在这段万航渡路的西端,公园3号门旁,是这次中山公园“破墙”带来的最大的亮点,即一棵百年古树得到了全新的展示。据介绍,这棵有着150多年树龄的梧桐树古树有着“华东第一悬铃木”之称,在整个华东地区,它的树冠最大、树干最粗、树高最高。为了全方位展示古树,公园在改造时对周边的管理用房进行了迁移,降低了古树周边的围栏,围绕古树的一圈空间打造成景致优美的“梧桐广场”。可在建造广场时遇到了障碍:广场西侧的“万凯小区”的门房间和小区门头围墙突出在了外侧,使得梧桐广场缺了个角。道路拓宽后,万凯小区的门头也影响了人行道路的畅通。公园改造方希望,居民们能够退让出一部分空间,让梧桐广场得以完美呈现。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为什么那么多(百年中山公园破墙)(5)

△图为万凯小区的原门房间和小区门头围墙。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为什么那么多(百年中山公园破墙)(6)

△万凯小区最终同意调整围墙,图为改造后的小区门头和一旁的“梧桐广场”。

“一开始肯定是有阻力的”,王晔菲介绍。但随着改造过程的推进,居民们看到中山公园更漂亮了,“推开窗户,原本看到的是围墙、栏杆和密林,如今景色更通透、视野更开阔了;同时,居民们看到拓宽人行道、保留20路公交车站等建议都得到了采纳,三四次沟通后,他们态度逐步有了转变”,王晔菲称,居民们最终理解并同意调整小区围墙。为了和公园改造同步实施,万凯小区的精品小区改造提前实施。经过街道、居委会、建设方和居民多次沟通,并根据居民需求多次修改设计方案,万凯小区也迎来了改造提升。在调整围墙的同时,小区围墙外侧一个公园垃圾箱房的位置予以了调整,小区的门房间、垃圾箱以及环境进行了优化提升,居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中山公园的开放,人民群众的参与融入了全过程。9月2日,公园正式打开前夕,“上海长宁”公众号发送推文,就公园2号门口新景观“种子池”和20路公交站所在的广场命名征求市民意见。最终,“华阳广场”以532票入选,为中山公园的开放改造完美“收官”。

“后期的街区管理,也要充分吸纳居民的建议”,华阳路街道华院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葛俊称,接下来,社区计划集思广益,就中山公园开放的区域如何“街区共治”听取居民意见,制定“梧桐公约”,让居民们一起来维护美好环境,让城市更新带给人们更多美好生活。

题图: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一侧围墙正式“打开”。

来源:作者:毛锦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