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化进程中承担着中国与世界连结的重要使命。作为大湾区内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多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当地特色最大化并乘策略之东风向龙头城市看齐,是以东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谋求发展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其中,AECOM与FA上海星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复星集团与AECOM的合资公司)合作的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城市设计,就是在高密度开发城市中心区与历史悠久的河网水乡之间,一次成功的调和与灵感的碰撞。

项目团队有着丰富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经验,立足于项目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发展潜力,以及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区位,为水乡新城打造独具一格的城市发展框架,使之从一个单纯的交通枢纽转变为真正的集产业、人居、生态于一体的未来新城。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2)

东莞西站位于大湾区东翼,拥有着不亚于深港地位的枢纽优势。东莞市西站枢纽区,倚赖于轨交优势与区域融合的战略背景,未来不仅仅是新城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中心城市,北接广州,南连深圳。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3)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4)

◎项目区位

目前,已建东莞西站交通枢纽,集佛莞城际线、莞惠城际线、穗莞深城际线及东莞轨道一号线于一体。东西向便捷联系大湾区重要的制造与产业基地,南北向则串接了广深重要的科创资源;与此同时,西站更可在40分钟直通两地机场,影响力足以辐射全球。作为城际廊道的中心枢纽,西站核心区将是东莞实现全球资源与本地企业对接的创新平台,兼具政策、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前景巨大。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5)

◎东莞西站东西联动湾区先进制造,南北链入广深科技创新

但细观项目场地条件,枢纽核心区内优势与挑战并存:

01 各路交通汇聚,基础设施割裂场地;

02 水网阡陌纵横,建设空间局促狭小;

03 水乡特质明显,却未能形成城市特色;

04 文化底蕴深厚,却未能融入市民生活。

面对这些现实挑战,项目团队又是如何通过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将东莞西站打造成多模式交通的转换枢纽、国际与本地的交流平台,以及生态环境与城市开发的交融典范?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6)

◎丰富的场地水文条件及巨大的高架铁路造成的南北割裂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7)

01

变隔阂为通途

消极空间的二次组织

东西向两条轨道交通线、一条城市快速路汇聚于核心区内,形成了近100米宽、高达20余米的交通设施隔离带,在交通连接和视觉感官上对基地造成了巨大的割裂。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8)

◎交通基础设施带来机遇的同时,亦造成了巨大的场地割裂

设计团队考虑于无序中引入有序,以全新的空间组织手法跳脱场地桎梏,缝合南北片区—标志性的构筑物及步行廊桥横跨水乡大道,介入南北两大站房之间,定立了全新的空间核心;近2公里的二层风雨连廊系统以此为原点展开,穿越站房、与周边高强度开发区域紧密相连。最终形成站城一体、便捷舒适的空中步行街道,变隔阂为通途,打造站城一体化的高效空间。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9)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0)

◎二层连廊系统缝合南北,形成站城一体化设计

02

以小铸大

于狭长场地延展辐射效应

枢纽核心区东西两侧分别为赤滘口水道及洪屋涡水道所隔断,整体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带状城市形态,东西向宽度仅约1km,发展空间局促狭小,不利于TOD效益的最大化释放。

设计从两方面加以着手。其一,向中心聚集,围绕东莞西站,半径500米区域内进行高强度开发,未来这一总面积约80公顷的核心区域,总建筑规模将达200万方,集商业、文化、展示交流、创意孵化等产业与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在有限的场地内最大化TOD效应。其二,利用带状廊道向外延展,规划通过蓝绿系统、公交系统形成轴带状发展廊道向南北延展,并设置多个功能节点加以锚定,形成统领全区的发展骨架,进一步向南北辐射空间影响力。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1)

◎围绕西站枢纽打造的集聚式新城中心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2)

◎点轴联动打造带状TOD城市

03

从自然走向城市

平原三角洲的现代化呈现

基地紧邻珠江出海口东岸,呈典型的平原三角洲地貌,水网密布、阡陌纵横。规划过程中,设计团队充分尊重场地基因,并将其视为打造新城的宝贵特质。站前区域,规划利用现状水塘打造连站通江的中央公园,形成新城蓝绿核心,大幅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并优化了东莞西站的出站体验、疏解了站体周边交通的积聚问题。再由公园向外辐射,利用现状排渠打造线形蓝绿骨架,成为南北片区空间发展的主轴,并构建水街、水湾等多元化的滨水场景,彰显片区蓝绿特质。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3)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4)

◎兼顾景观、生态与生活的蓝绿生态网络

同时,这一蓝绿网络的密布与扩展,也为城市雨洪管理、地表径流净化提供了可能,助力海绵生态之城的建设。

04

由抽象转为具象

岭南文化基因的传承之道

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属岭南文化区,围海造田、下海捕鱼、临水搭寮、沿涌建棚等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水元素历来是其文化特征的重要一环。结合西站枢纽区水网密布的特质,设计力求构建以水为特色的乐居新范式。核心区内打造5大滨水生活场景,强化基地水文特色,传承岭南文化基因,向水而生,活力宜居。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5)

◎岭南乐活水街

在传统的以TOD为核心的城市设计基础之上,这次设计充分利用了基地内与水相关的元素,为东莞营造未来感水城寄予了美好期许,也将其作为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方式参与大湾区协作的一次尝试。目前,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已完成相关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相关控规调整、站城一体化建筑概念设计、后续景观深化设计业已展开。

东莞4大枢纽(东莞西站TOD珠江之水)(16)

◎正在进行中的东莞西站核心区地块景观风貌与策略研究咨询项目

交通不仅仅是连接,更是维系与腾飞的起点,我们坚信,一个璀璨的新城正在大湾区东翼耀目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