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影响睡眠吗(总是睡不好当心)(1)

人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生命过程,睡眠与觉醒维系生命现象的规律性变化。较高的睡眠质量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至正常,还可以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卒中、脑白质疏松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以睡眠障碍为主诉到医院就诊,也有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后新出现了睡眠障碍,所以,对临床医师而言,了解睡眠障碍及其与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进行性进展的神经变性病,也是导致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睡眠障碍不仅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常见临床表现,也是加速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40%~8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结构紊乱、昼夜节律紊乱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障碍发病机制可能有:①授时因子的变化;②基因因素;③生物节律中枢紊乱;④松果体区褪黑素及其受体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的方法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光照疗法、经颅直流电刺激及重复经颅磁刺激。药物治疗包括唑吡坦、曲唑酮、褪黑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以及胆碱酯酶抑制剂。

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总体发生率为47.66%~89.10%,并随病程逐年增加。

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在病程中的任何阶段出现睡眠障碍,并且睡眠障碍的程度可以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其导致的认知损害、昼间疲惫乏力等不良情况,显著影响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神经病学与睡眠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关于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认为,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0%;但也有研究认为其发生率为54%~60%。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研究所采用的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睡眠质量评价量表及观察人员不同等因素有关系。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铁代谢异常和炎性反应有关。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节睡眠-觉醒系统,而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使得红核、蓝斑、基底节等处的神经元丢失影响调节睡眠-觉醒系统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患者出现嗜睡、失眠、倒错等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

还有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是常用检测外周炎症的指标之一,但由于外周炎性反应与大脑炎性反应具有一定关系,因此认为高敏C反应蛋白也可以作为评判脑内炎症水平程度的指标。随后有学者继续研究发现,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这表明中枢系统炎性反应可能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

因此,有效预防帕金森病患者体内铁代谢异常及炎性反应,可有效降低睡眠障碍发生,并且对其治疗提供了方向,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卒中与睡眠障碍

卒中是一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卒中患者经过系统治疗之后,常常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且也会伴有睡眠障碍发生。研究表明,出血性卒中患者较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而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前循环缺血患者较后循环缺血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

卒中患者伴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倒错等。睡眠障碍可以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卒中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在帮助卒中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的同时,更要关注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的潜在影响。

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可能与患者的病灶部位、基础疾病、心理负担等方面有关。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组织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从而影响睡眠-觉醒系统;②有研究发现,睡眠与一些脑组织结构可能有关,主要有大脑半球、丘脑、基底核和脑干等部位,如果这些脑组织发生卒中后,使得该部位脑血流减少,可以影响正常睡眠-觉醒系统;③卒中后调节睡眠的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合成分泌受到干扰,可引起睡眠周期紊乱。

脑白质疏松与睡眠障碍

脑白质疏松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由神经学家Hachinski等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改变,MRI表现为T2加权成像上的高信号改变。脑白质疏松对大脑高级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认知功能下降、步态紊乱和卒中风险较正常人增加。有研究表明,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认知功能障碍越明显,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可能性就越高。

脑白质疏松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周期紊乱等几种类型。调节睡眠的中枢在脑桥腹侧,其神经元多为胆碱能神经元。在正常情况下,脑干中的单胺能神经元,中缝核的5-羟色胺神经元和蓝斑部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等可引起快速眼动期的兴奋性下降,使睡眠-觉醒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而脑白质疏松患者胆碱能神经调节出现障碍,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引起睡眠-觉醒系统异常,使得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如前所述,长期的睡眠障碍可增加脑白质疏松发病率和死亡率。睡眠障碍组患者大部分神经递质,例如氨基丁酸、谷氨酸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睡眠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

焦虑抑郁是目前社会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睡眠障碍是焦虑抑郁的常见表现。有开创性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率显著增加,包括失眠、睡眠过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与情绪紧密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问题可能发生在焦虑抑郁疾病之前,睡眠障碍是焦虑抑郁潜在的危险因素。丹麦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患者诊断为焦虑抑郁的风险高于正常人2.33倍。随着前一次睡眠时间的增加,消极的情绪逐渐减少,因此,改善不良睡眠可缓解焦虑抑郁症状,也可能会预防焦虑抑郁发展。当然,在治疗睡眠障碍的同时,要明确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风险及严重程度,再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睡眠障碍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充分认识睡眠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从有效的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入手,或可减少某些神经疾病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侯博宇,范鹰.睡眠障碍与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03):329-331.

[2]胡华,吴永华.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20,7(03):41-4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05):441-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