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干货研报”,每天为你提供3-5篇热门研报内容。

1月份主要关注业绩预告。2月份主要关注业绩快报。

年报业绩将成为下一阶段影响股价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不要真的看到年报大涨就去买股票了,去看看是不是已经业绩预告 或者 业绩快报披露过了。

从1月下旬开始,A股正式进入年报季,创业板和中小板各自的首份年报将于明天披露。年报业绩将成为下一阶段影响股价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个股来说。

1. 业绩预告

因为上市公司的正式年报一般要到次年3、4月份才公布,所以在此之前,上市公司一般会预先公布一份业绩预告,虽然不是十分精准,但是可以让投资者知道一个大概的业绩范围。

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要公布业绩预告,有这几个规定:

1)净利润为负;净利润同比上升或下降50%以上;扭亏为盈;期末净资产为负;营收低于1000万。

2)上交所上市企业只要不存在(1)里面的前三种情况,可以不披露业绩预告;

2. 业绩快报

业绩快报披露,一般是次年2、3月份,这个时候会计已经汇总完财务数据,只是年报还没有编制,所以业绩快报准确性几乎和年报一致。

可以这么理解,业绩预告就是个大致的预测,而业绩快报则是枪版的年报,虽然没有年报正式、详细,但是重要的财务数据已经八九不离十。

业绩预告及时性最好,但是可靠性有点差;业绩快报可靠性很强,但是披露有点慢。

而且由于快报披露规则少,所以披露快报的公司不多,2017年只有55%的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快报。

业绩快报披露主要集中在2月末:

季报业绩预告披露时间(年报行情时间已到)(1)

3. 年报

A股上市公司年报一般从次年1月底就开始陆陆续续披露了,但是大多集中在次年3、4月份。其中1、2月份加起来不到100家,3月份大概有1200家,4月份大概有2400家。最集中的两个时间段是3月28-30日,以及4月20-30日。

据统计:年报最终业绩,和预告业绩,基本相同的比例达到90%以上。可能会有最终数字上下浮动的调整,大变脸的情况历史上也有,但整体比例很少。

4. 总结

1月份主要关注业绩预告。2月份主要关注业绩快报。

年报业绩将成为下一阶段影响股价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不要真的看到年报大涨就去买股票了,去看看是不是已经业绩预告 或者 业绩快报披露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