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章永 龙虎

青山如屏,绿水如带,拥抱着这里的每一个小村庄,更甜醉了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沿着宽阔笔直的水泥马路一直往前走,在群山、绿柳、繁花、院落中……一幅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唯美画卷徐徐展开,这里便是正在快速崛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集体——衡阳县西渡镇。

初春时节,笔者走进西渡镇,亲身感受了这里步履铿锵的新农村建设,感受了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感受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得益于新农村建设,我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漂亮的小康房、宽敞的小康路、美丽的小康村,这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果,而今全镇的农民享受着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西渡镇党委书记胡胜利欣慰说道。

“一样的土地,建设不一样的美丽乡村”。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西渡镇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目标,将改善人居环境行动与特色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走“打造特色小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全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用一份“村美、业强、人和、民富”的答卷完美诠释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改善人居环境生活美

“村里现在是一年一个样,路通灯亮,水清景美,人的心气儿也跟着越来越好。我每晚都来广场跳舞,晚上好热闹,来迟了还没有地方。”谈起村里的变化,该镇梅花村53 岁的张阿姨笑着说。

“以净为底、以美为形”是西渡镇梅花村留给人们的美好记忆。

“美丽乡村,我们说了不算,要老百姓笑了才算……”谈及村上发展,梅花村村支书刘准感慨道。作为一名村支书兼省人大代表,刘准深感责任重大,他时刻将村上发展放在心头,将百姓冷暖挂在心间,一心一意为村上谋发展,找出路,这些年来为村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沙县青山铺镇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踏歌来)(1)

△梅花村新建的村部

据了解,西渡镇梅花村,总人口2658人,距离县城1.5公里,衡邵高速、西界公路穿境而过,蒸水河环绕全村,地理和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村支两委大力实施“四村战略”(项目兴村、产业强村、文化活村、环境美村),取得丰硕成果。

项目兴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对梅花大道油化、亮化、绿化,提质改造。修建沟、渠、圳6000余米;提质改造田间机耕道路4000米;新硬化村、组道路3500米,水泥路通到每个屋场;通道绿化8公里,植树2万余株,安装路灯380盏;对骨干塘清淤、加固、防渗,实施生态塘、湿地公园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强村。全村现有双季高档优质稻产业基地2600余亩,基地配套设施齐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衡阳县富农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500万元,购置各类农业生产机械,新建粮食烘干、仓储、农机维修、托管四位一体服务中心。村里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户。全村现有三红柚、黄桃、酥脆枣等特色水果产业基地500余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300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富农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兴建高档精米加工厂,年加工精米1000吨,“梅花缘”牌生态香米畅销市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引进客商兴建休闲观光农庄,发展“民宿型”家庭农庄,打造特色鲜明的美丽田园综合体。

长沙县青山铺镇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踏歌来)(2)

△梅花村优质稻产业基地

文化活村。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羽毛球、广场舞等竞赛活动,结合市县两级文化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优秀党员、组长”“好媳妇”评选活动,扶持和帮助贫困家庭、困难党员,进一步弘扬正能量,传承好家风。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喜事简办制度,移风易俗。

环境美村。编制村庄规划,节约耕地,实行改水、改厕、改厨,新建福星、梅花、协合三个小组的文化休闲广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舒适环境。全村80%以上为新建和新装修的漂亮住房、别墅。积极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已建成8个村民住宅小区,共计195套3万余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大楼。

耕耘伴随收获。2017年,梅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00元。该村先后获得“湖南省卫生示范村”“衡阳市卫生十佳村”“市县五个文明建设示范村”等殊荣。2018年,该村正积极申报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力打造县城“后花园”。

“现在村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生活富裕了,我们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这是梅花村老党员杨大爷发自内心的感触。这一切都源于该镇党员干部的艰苦劳动,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成果,在小镇的新农村建设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产村相融托起幸福梦

“感谢党的扶贫政策,让我有了一份好工作,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我很是知足……”近日,陡岭村五组贫困户张大叔说起自己的生活,心里感觉总是暖暖的。

原来,张大叔家境贫穷,身体不好,生活一直贫困潦倒。

为帮助他脱离贫穷,陡岭村两委班子很上心,考虑到张大叔身体不好,村支书冯加合不仅积极为他奔忙于村办企业,还诚恳嘱托企业老板尽量安排轻松一点的岗位给他。而今,张大叔被安排在村里的绿壳蛋鸡特色养殖基地做后勤工作,每月有两千多元工资,这下张大叔找到了糊口工作,吃穿不愁,心里很是高兴。

长沙县青山铺镇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踏歌来)(3)

△陡岭村便民服务站

这仅是陡岭村精准扶贫助民脱贫的一个典型缩影。据悉,陡岭村地处县城北郊,蒸水河畔,距县城中心约4公里,衡邵高速,衡邵怀铁路及界西公路穿境而过。全村共有25 个村民小组,586 户,2290 人。其中村支两委5人,党员57 人,现有耕地面积2650 亩,林地3400 余亩,水面560亩、农业生产以双季优质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瓜果为主。该村现有两个标准生猪示范养殖场、一个县级示范金槐基地、一个绿壳蛋鸡特色养殖基地、一个双季稻生产示范基地、一个葡萄种植示范场。村级集体收入逐年递增,儿童入学率100%,新农合参合率100%,五保低保受保率100%,无刑事犯罪、无群众上访、无计划外生育,近年来,先后获得“衡阳市优秀基层党支部”“衡阳县优秀基层党支部”“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我们村能获得如此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这些年,我们通过摸索实践,深知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好思路,而要出好思路,就得不断加强学习教育,才能扩大发展视野,才能获得长足发展……”谈及村上发展,陡岭村支书冯加合如是说。

长沙县青山铺镇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踏歌来)(4)

△陡岭村书记冯加合督促集资建房进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些年,陡岭村在冯加合支书的带领下,党建工作开得有声有色。通过学习教育,该村党建工作逐步得到完善,支部委员和党员的思想不断积极上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树立了“四个自信”的信念;对全体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星级评定等工作,并把支部成员和党员的承诺情况进行了公示,让党员亮身份,明目标,在工作上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梅花村和陡岭村是我镇发展颇具特色的美丽村庄,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打造更多这样的秀美村庄,让百姓更富,村庄更美……”谈及新农村建设,该镇镇长温松柏如是说。据他介绍,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镇从多方面下工夫,取得显著效果。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做好土地流转文章。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新增流转土地5000余亩,新增种粮大户6户,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优质稻、双季稻面积较上年度有一定幅度提高。 做好农业产业化文章。加大投入力度,围绕年初提出的打造“三基地一平台”目标,建立以福星、赤水、咸中亭为重点的万亩油菜示范基地;建立以保安、西渡、咸水、新桥、秋塘、新益为重点的优质蔬菜基地,打造菜篮子工程;建立以梅花、陡岭、三联、青里为重点的优质稻高产粮食种植基地。创建以梅花村集粮食烘干、仓储、农机维修、农机托管“四位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现代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做好特色农业文章。在做好生猪、三黄鸡、淡水鱼等常规养殖业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创精品的思路,搞好特色养殖,做强豆陂村泥鳅养殖、天星村泥蛙养殖、桐桥村娃娃鱼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实现年销售额800余万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是以环境保护为职责,环保意识逐渐提升。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努力构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的人居环境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该镇政府始终抓住环保工作不放松,把环境保护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二是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上半年镇财政共投入资金120余万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在沿线主要道路添置、更换垃圾斗100个,解决了垃圾乱到的难题。按照月检查、季排名、半年考核的方式对各村进行考核,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增强,整治效果越来越好,群众满意渡越来越高,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入市、全县先进乡镇行列。二是以环保督查为契机,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在中央环保来衡阳县督察期间,该镇积极抢抓环境治理的良好机遇,先后进一步加大了对重污染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域的环保整治力度,先后关停手续不齐全的砖厂5家、采砂场3家、混泥土搅拌站2家,取缔无环保设备养猪场10个,加大对禁止农村稻田秸秆就地焚烧宣传和整治力度,扎实开展蒸水流域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切实保护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

——严管严治拆违控违。进一步加大拆违控建力度。镇政府始终把“控违拆违”作为常态化工作,镇“两违”巡查组巡查力度不断加强,巡查工作实现了全天候、无死角,让违章建筑无处可藏。去年以来共发现违章建筑并及时制止56处,依法强拆31处,拆除违章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对石鼓、阳古、咸中亭等村3拆除瓦厂彻底拆除,取缔2处非法采砂场,如英南村石林组和小海村大胡组非法猪场、衡西快线嘉禾山庄均被被依法拆除,在全镇树立了露头就打、违建就拆的强大攻势,有效地将违法建筑控制在萌芽状态,对违法建设对象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进一步规范农民建设秩序。农民建房既是大事也是难事,镇政府把农民建房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作。在建房问题上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群众的需求,能批的坚决不含糊、不拖拉、不怠慢,在规范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快和简化报批手续办理。去年,全镇共审批农民建房手续856户,其中原址改建324户,新建 532户,农民建房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识贫全面落实。全面摸清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底子,对前期摸底的贫困进行重新洗牌重新评定,精准识别贫困户共844户2542人,全面落实了“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扶贫责任得到强化。按照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全体镇村干部、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纷纷走入基层,与扶贫户结对帮扶,结合实际、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党建扶贫配齐贫困村第一书记,400余名党员干部明确结对帮扶对象,一对一进行帮扶,并形成镇股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台账。行业扶贫全覆盖。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培育了有机生态稻米、优质杂交油菜、有机果蔬等产业;教育扶贫方面,对343名贫困户在校义务教育学生进行“两免一补”帮扶,对42 名贫困户学生实施雨露计划,对10名面临失学辍学学生捐款1万余元……2017年,全镇共有157户552人贫困户完成脱贫。

如今,徜徉于西渡镇,碧水盈波,绿木映秀,江南水乡的温婉气息扑面而来,心和自然贴近,人与自然和谐,一副“人在画中游,美景眼底收”壮美画卷处处昭示着“西渡镇的好风光”。

辛勤耕耘结硕果,美丽乡村满园香。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西渡镇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过上了殷实富足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实现了“村美人富”的工作目标。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继续推进,相信西渡镇的景色会越来越美丽,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