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四大闽商(风云闽商王氏父子)(1)

闽商报记者 | 李建萍 综合整理报道

晋江东石被誉为“中国伞都”,孕育了一批批传统民族企业——制伞业。王安邦所创立的梅花伞业在这批企业中异军崛起,并于2007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伞业第一股。

2014年,梅花伞业被游族网络借壳上市,正式更名为游族网络。从伞业到网游,梅花伞业和游族网络又有着怎样的羁绊呢?

01

一把伞,两代人的传承

一把伞,两代人,我们先从王卿泳的父亲王安邦的创业史说起。

王安邦1962年出生于“中国伞都”福建晋江市东石镇。据记载,1991年,王安邦只身一人带着两把伞闯荡广交会(春交会)。由于没有进馆证,他甚至连展馆都进不去,不得已在门口蹲守,等到午饭时间与参展的外商接触,推销自己手中的伞,最终却签下100多万美金的订单。

也正是这笔生意,激发了王安邦销往海外市场的决心。

凭着敢闯敢拼的勇气和执着,王安邦打开了外销之门,此后几年,随着与外商的接触越来越多,王安邦在与外商的合作中越来越感到品牌的重要性。

近代四大闽商(风云闽商王氏父子)(2)

王安邦

1995年,他萌发了创品牌的念头。“按照我的性格跟我这么多年的经历,我把品牌取名梅花,我对这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有感觉。”王安邦说。同年9月,梅花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12月28日,其股份制改制成功,更名为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

凭着坚忍不拔的“梅花精神”,王安邦吃下一块块难啃的骨头,拔掉一个个艰难的据点。2007年,梅花伞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174)成为国内唯一上市伞企公司。

梅花伞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晴雨伞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掌握着以自动开合技术为核心的系列晴雨伞产品格局和产品线优势。

旗下拥有susino(梅花)、 paolo(宝乐)、centro三大品牌产品,畅销海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和总代理,在全球初步建立销售网点超10万个,是晴雨伞行业世界级的生产厂商。年生产晴雨伞2200万支,销售额6000多万美元。

近代四大闽商(风云闽商王氏父子)(3)

王卿泳

2015年,王卿泳正式接手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接手以来,王卿泳就明白自己肩负着将梅花伞推向世界的使命,在二次创业中,王卿泳始终坚守公司“小小梅花伞,温馨全世界”的初心。

王卿泳说,要让这一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将梅花伞做成世界人民喜爱的晴雨伞品牌。

近代四大闽商(风云闽商王氏父子)(4)

02

积极转型,跨入资本市场

做大做好主业的同时,王氏父子也积极转型,跨入了资本市场。梅花伞和游族网络又有着怎样的羁绊呢?

上市后,王安邦多次尝试对梅花伞进行多元化的转型,包括进军黄金采选、有色金属贸易、饰品等多项业务。

然而受国际金价及铜等基本金属价格暴跌影响,梅花伞的业务转型受挫,2011年-2012年利润持续下滑,2013年更是出现2046万元的亏损;截至2013年底,上市公司梅花伞的净资产只有2.19亿元。

也是在2013年,梅花伞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将公司的全部资产以2.69亿元回售给大股东梅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梅花实业。王安邦持有梅花实业99%的股份),同时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游族网络)100%的股权。

近代四大闽商(风云闽商王氏父子)(5)

梅花伞借此摇身一变成为倍受追捧的游戏股,股价不断创出新高。

王安邦的财富也因此暴涨——在上市前的2007年6月底,梅花伞净资产仅1.02亿元,王安邦对应的权益仅为7000万元;上市8年时间,王安邦的财富增加了50亿。在这种背景下王安邦开始了连续减持套现。

从2015年4月29日到6月4日,梅花实业分4次减持手中的游族网络股票,合计减持1370万股,由此累计套现达11.54亿元。

2015年8月27日,梅花实业将其所持有的游族网络无限售流通股转让给王安邦的两个儿子王卿泳、王卿伟。王卿伟还在厦门成立了厦门梅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直到游族网络2019年年报,王卿伟、王卿泳还位列股东行列当中,分别以4.63%和3.65%的持股比例列第二、第三大股东。

2020年底,游族网络创始人、最大股东林奇遭合伙人投毒身亡,引发舆论极大关注。但此时没人注意到游族网络与梅花伞之间曾经的羁绊。

编辑:林锦

审校:杨柳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