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1)

上海名媛、男版名媛惹起热议,畸形的审美价值下,不少人成了互联网世界的演员。

伪造社交形象变得普遍,造假程度也不断升级。P图修整外貌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开始编造个人生活细节。

拼单昂贵下午茶,租用奢侈品,五星级酒店摆拍。以上“造假”手法和这部韩剧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

《私生活》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2)

主角车珠恩一出场就被亲妈推出马路碰瓷,逛街还能碰见老爸装残疾人乞讨,完全是《小偷家族》之亲生父母版。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3)

靠着小偷小骗,骗子一家过得还算不错,女儿珠恩还考上了大学。可惜,一部欺诈剧的主人公,不是警察,就是骗子,机缘巧合之下,恩珠还是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01 诈骗混搭悬疑

如果作奸犯科也有职位等级,恩珠父母只是行业的“基层职工”,干点碰瓷、乞讨和电信诈骗的小买卖。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4)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5)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爸爸被另一些骗子盯上了,把他包装成一个“为捐钱而行乞”的牧师,大规模行骗。大骗局完成后,幕后骗子圈钱跑路了,爸爸顶锅入狱。

牧师骗局似乎是讽刺韩国牧师全光勋,疫情期间,他称“主”能治病毒,呼吁人们继续集会,后被捕入狱。

家庭突遭不幸,本可以上大学的恩珠,拾起了父母的行当,成为变色龙骗子。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6)

多种人为的机缘下,女骗子与男骗子坠入爱河。

男主李正焕出场自带骗子和渣男气息。一般韩剧谈个恋爱就能播16集,而本剧两集就快进到结婚新郎落跑,第三集男主就被追杀丧命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7)

落跑新郎表面上是GK科技开发组组长,实际上是一个商业间谍。同时经营一家征信社,提供各种挖掘隐私和寻人服务,两重身份搭配着完成间谍任务。

与大企业的大数据窃密相比,女主一家的骗术简直是刀耕火种

害惨了女主爸爸的骗子郑福基,找上男主的征信社,重金寻找她的骗子搭档金在旭,而这位金在旭恰巧是GK间谍组织的成员。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8)

郑福基和金在旭,这两个顶级骗子牵出一条悬疑线。

多年前,UI通信的崔会长曾经行贿,后被伪造成“自杀”于别墅,看似没有破绽,实际上情妇目睹谋杀过程,崔会长的账簿也失踪了。

这个躲起来的目击证人正是郑福基。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9)

四个骗子,两家大企业,一宗凶杀案,一本行贿账簿,走了大量剧情,主线故事才被拼凑出来。

02 疯狂的多线叙事

爱情、诈骗、悬疑三线糅合,光是铺垫背景就花了四集,而且大量使用倒叙、插叙,四个主角在十年时间线里反复横跳

编剧似乎猜到观众会对混乱时间线的不满,第五集切换到男主视角,第七集甚至开启了男配金在旭的视角。

如,“崔会长被杀”事件的前后几个时间点,在一二三号人物的视角里分别发生了什么,这样的内容剪成三集,间隔着播出。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10)

官方时间线图

仿佛每个主要角色都要围绕核心事件,走一遍自己的时间线,完成命题作文。

如此疯狂的叙事模式,虽利用视角错位,带来揭盅的快感,但也让叙事节奏更加混乱,极大挑战观众注意力和耐性。

最新集数已经发展到把回溯“时间轴”打在屏幕上,帮助观众理解,这是开创了PPT叙事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11)

观众看不明白,必然是制作出现问题了。

不管是编剧艺高人胆大,或导演、剪辑师要挑战实验性创作,对于60到80多分钟一集的韩剧,以碎片化的方式,刻意制造悬念,即使故事原本是精彩的,观感也大打折扣。

03 主题大,关联小

故事前半部分铺垫太多,弯弯曲曲的骗局很难与主题“私生活”联系到一起。

如此复杂的时间线和人物视角,无非想把角色的成长、黑化过程写清楚。

主人公们,一个个看似聪明的骗子,因知道了贪污、谋杀等案件的真相,遭到大企业、大组织迫害,失去了个人身份,隐姓埋名四处逃亡。

女主想要查清丈夫的“死因”,必须查清他正在调查的崔会长死亡案件。想要挖出真相,意味着与GK、UI两家大科技公司对抗。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12)

被她的搭档劝阻:“大企业的事,我们死了也无法悲鸣,叫了也没人听见。”

编织了如此大的故事网络,终于把矛头从个人指向了大企业,直接批判财阀阶级。他们凭借资本和科技入侵人们的私生活,操纵政治经济

将个人犯罪归因到财阀集团的压迫,格局很大,但与剧情关联性小,逻辑简单粗暴。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13)

涉及到科技企业犯罪、国家级机密等大命题,若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撑,一不小心就演变成“开脑洞”神剧,幻想几个骗子开挂扳倒大财团。

用“大数据侵害私生活”作为包装,实际上,还用纸质账簿、U盘等记录、传递信息,一点不“互联网”。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14)

可预见,这将是一部口碑两极的韩剧。

它延续近年韩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反映互联网时代隐私透明、高科技犯罪等问题。同时,叙事节奏相对较快,时时有反转,信息量爆炸。

从另一面来说,它比较挑选观众。

非线性多线叙事,要求观众开启上帝视角一块块完成拼图,才能看到全貌。而拼图实在太多太零碎,让人抓狂。

徐贤最新画报白色(时代徐贤转型之作)(15)

人们追求美好的社交形象,无可厚非,社交网络人格已经成为个人名片的一部分。可“捏造人设”的底线在哪里?

现实生活中,捏造身份信息进行诈骗,自然会像女主一样吃牢饭。而隐瞒真实自我恋爱结婚的人,也大概率不是间谍、大数据黑客,是真的骗婚。

也许,大数据的杀伤力不是侵害隐私,而是异化人类。我们正逐渐放弃真实自我,活成流量血海中一个个高频字符

现实中的大数据战争,收集了大量个人私生活信息的科技企业,拥有信息筛选、删号权力的互联网平台,若不受管束,恐怕只会比韩剧剧情更加耸人听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