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懿壬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1)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中国历史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和无文字可考的历史。但远古的历史好像是圣人和英雄们创造的,因为流传的故事中只有圣人和英雄。

远古湮灭,但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神话故事,虽是神话,人在其中,英雄在其中,历史在其中。

〈一〉共工其人其事

说共工这个人我们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即神话人物共工和历史人物共工,部落官职共工和部落氏族共工。

神话是炎黄以前先民创作的古老文化形式,以表达对远古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录时的历史和自然界的看法,口头创作,代代相传。神话传说中的共工比较乱,甚至可以穿越历史,神而化之。

神话传说中的共工可以穿越到伏羲女娲当政时期,是水神,掌控洪水,常乘两条龙在天地间来往。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此祝融是颛顼帝时代的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水能克火,火多水干。最终共工弱不敌强,被围困不周山上,怒触不周山,与山俱焚。

《山海经》中说共工是炎帝后代,长着人的面孔,蛇一般的躯体,披散着满头红发。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2)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

作为历史人物的共工生活在黄帝炎帝时期。共工氏姓姜,祖系炎帝部落。

黄帝经过五十多次战争平定天下以后,当上部落联盟首领,天下大治,炎黄二帝由敌对走向合作,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设百官,兴百业,治水利,聚财富。

据传共工氏是炎帝魁隗氏政权五任帝祝融时期的“水正”部落首领,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权最后一位统治者(第七任),后在部落混战中败绩,带领部落改名“共工氏”,其首领治水有功在黄帝当政时的部落联盟中供职,相当于水利部长。由于共工氏历朝担任水利部长,共工在部落联盟中借指官职。

水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但是在远古时代也是危害人类的第一杀手,常与猛兽等同,并且排在猛兽前边。

共工生逢其时,他一出生天就连降大雨,小河洪流滚滚,大河泛滥成灾,亲人和亲族带着他四处漂泊流浪,白天在山野采集野果充饥,晚上睡在大树或岩石上避水。天降治水大任于他,他暗暗下定决心,立志要治服洪水,让部落人过上平安稳定的生活。有一天他在山谷中发现水都往低处流动,只要两岸有堤,水就乖乖前行。于是他号召族人走出大山,到河流冲积的平原上用柴草、土石筑堤束水。几个月过去了,河堤在不断向前延伸,从上游通往下游。犹如一道长城,所以历史上最早创造长城的不是楚人,而是共工氏,他们曾用长满毛发的双手开辟洪荒,用建在低洼处的长城锁住洪水。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3)

几年过去了,共工长城从小河通往大河,中原地区的伊河、洛河、黄河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接着又翻山越岭南移,从黄河流域到淮河流域,从淮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脚手不离泥石,饥了就生吃河蚌,或采些草木树叶、块根浆果填饱肚子,渴了掬起河水痛饮,晚上困了累了就睡在河堤上。血汗融注成的蜿蜒长堤终于收束住了浸漫的河道。他所在的氏族和其他氏族沿着一河两岸掘荒种粮,把神农氏和炎帝传下的种庄稼技术再次发扬光大,人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夹河欢迎,并与他们一起投入治水战斗。他们的部落不断壮大。在以后的年份里,哪里的河流决堤,哪里就会有共工氏的身影,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止把决口填好为止。

这是一条筑在历史的心脏里的长城,虽然看不到,虽然早已水冲城毁,但在炎黄子孙的心中依然万里不倒,万古不倒,化作《道德经》,化作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共工是共工氏族的开创者,是共工部落的组织者、领导者,共工氏是共工长城的建设者,因治水有功,尧舜时期继续被聘为部落联盟的水利部长。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4)

〈二〉共工所蕴涵的理念

共工二字在甲骨文中非常有意思。

共是两只手捧着一个囗(方框),表示手捧礼品祭祀供奉(神灵);也象征用双手堵住河堤的决口。寓意为共同劳动,协作共赢,战胜困难。当然还有更深的寓意靠我们去品味。

工字的甲骨文是一个带柄的木铲,象征治水的工具。记得《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炎黄子孙自古“善假于物",借助木石工具帮助撬石运石很方便,铲土填土也可大显神威,事半功倍。

共工部落鼎盛时期是我国上古原始共产主义时期,部落成员共同干活儿,共同分配,共同享受,即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共同抵御洪水猛兽,共同创造上古文明。所以叫共工。那是一个财富和文明公享共享的时代,特别强调的是天下九州之人也跟着共享他们的治水成果。他们把劳动的收获献给神,同时也献给氏族,献给自己,献给子孙。

从名字的寓意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共工是一个造福天下的人,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尽管他多在抗洪防洪一线,没有表现出什么政治企图,但危机从自然到人间正一步一步向他袭来。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5)

〈三〉共工被追责,成替罪羊

事业做大了,做强了,难免会引起其它部落首领的嫉妒,难免会引起上层贵族的猜测提防,甚至认为他有野心。《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意思是共工氏是九州的方伯,是部落中的老大。

一些部落首领不断不断制造不利于共工的流言蜚语,打小报告,说共工同志在日常生活中不够检点,与其它部落的一些美女过从甚密,有时大白天就在树林里搞那个不正当关系。尧帝还果然相信了,他在征求意见问谁可以做他的接班人时,当时一个部落代表向他推荐共工,他对共工做出了以下评判:

共工虽有能力,也有政绩,在他的治理下使大家躲过了几次旱涝灾害,大家也比较信任他做一个领导者。但共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笼络人心,为了当首领在给自己铺平道路。所以说他这个人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

一棒子打死,再无出头之日。其实让他做部落联盟的领袖只是氏族成员的愿望,他只不过想扑下身子做他该做的事情。

有人说颛顼与共工氏原本应该是可以和睦相处的。但少昊统治后期少昊部落衰落,而共工一族在兴修水利中不断崛起。少昊已经没有能力约束崛起的共工部落,部落联盟传言共工要向少昊的统治权发起挑战。面对共工的崛起,少昊指定的继承人颛顼自然不服气,于是调派重黎对抗共工。重黎即重部落和黎部落。重是少昊之子,也在江水流域;黎部落是颛顼妻子女禄的娘家部落。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6)

这是一个与水打交道的部落,他们干的活主要是地面以上,高产低平,用土石在地面以上修筑防水工程,像今天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洪水温柔时尚可控制,稍一凶猛,即堤崩水溃,四下漫灌,形成泽国。

当时环球大气候正逢冰河时期,整个冬季大雪纷飞,积雪成山,冰冻三尺,每逢夏秋之季,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民怨沸腾。部落民议论纷纷,人心思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共工挺身而出,他对少昊帝说:“我是主管水利工程的部长,天降大灾祸是冲着我来的,我愿引咎辞职,以遭受流放、幽闭之苦,以受国不祥。"于是上层借机追查责任,准备把共工流放到北方的荒凉之地。

经常与水打交道的人,也最了解水的德性。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共工逐渐觉悟到,一个部族的境界要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今天我们有理由认为《道德经》是以共工等众多的英雄、圣贤为原型,为他们所写的一部道德颂歌。

〈四〉英雄的悲剧末路与胜利延续

部落民听说上层要流放他们的部落首领共工,有的发牢骚,有的谩骂,有的拿起木铲要去劫人。于是上层贵族放出共工安抚民心。但躁动的民心已无法安静。当时颛顼帝执政,他认为共工部落要造反,这下就更有借口了。于是动员重黎部落包围攻击驱赶共工部落。共工虽然深解“不争即为德",但面对咄咄逼人的重黎部落,他率领族人实施战略转移,躲向伏牛山深处。重黎部落穷追不舍。远远的,共工看到一座山像火焰一般烛照天宇,仿佛在召唤着他的部族。共工率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但重黎部落日夜围困进攻。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7)

曾经治水的部落如今没有水喝,饥饿和绝望就在眼前,跟随他的部族成员死的死,伤的伤,身后一片哀号,共工呼天抢地疾呼:“本是一家亲,相熬何太急!"

善良的人被逼急了所焕发和释放出来的能量足以毁灭世界。共工象下凡的天神,手持木铲,怒目圆睁,他感觉到自己的周身正在无限膨胀,充满了无尽的熊力,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从半山腰处用头猛地撞向山头,只听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头的巨石崩塌,太阳昏暗,血溅长天化作晚霞朝霞,气凝碧谷化作山风紫气,带着鲜血的石块四下滚落飞散,化作千姿百态的天兵天将,飞向山下重黎部落的兵师。宇宙间顿时天旋地转,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顺着天旋的方向滑动。人世间顿时大雨倾盆,堤溃河决,滚滚洪流向东南奔腾,汇聚成了汪洋大海,终于形成了今天宇宙和大地的模样。

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壮举,他的后代把英雄殉难的山取名不周山,后世更名灵山,即共工氏神灵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在,与山川草木同在。共工氏遗民在灵山脚下雕塑部落图腾、神坛、共工天神石像以示纪念,并将飞落山坡上的石头雕塑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建造了历史上最早的灵山文化公园,至今遗迹尚存。

英雄的悲剧,悲剧的英雄。共工氏之怒惊天泣神,共工氏之死惊心动魄,世界为之变色,宇宙为之动容,氏族为之动情,历史为之动怆。

他死后共工部落被瓦解分化,改氏换姓,并入其他部落,其中领导层的改姓龚,意思是龙的传人与后代;平民阶层改姓江或洪,以示是治水者的后代。

从古至今治水的主要成就(上古治水英雄共工的悲剧)(8)

【作者简介】刘懿壬,原名刘治国,河南方城人。常与文学为友,与易学为朋。

推荐:

后世为何对十朝元老冯道的评价会南辕北辙?关键是对忠贞的理解

《山海经》丨奇异中自有玄妙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