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木钉


一个妈妈最可怕的,就是切断与外界的连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永远不去反思,机械的重复。这样的妈妈注定跟不上孩子的成长,也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软肋(永远守在孩子身边)(1)

1

很多人都说,这一届父母不好当,不像上一代,孩子不听话,揍一顿就行了。那个时代只有孩子不乖,没有父母不行。而现在,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熊孩子背后必定有个熊家长。

其实,抱怨“当妈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个更进步的时代到来了。如果能做一个更好的妈妈,那为什么不呢?

然而,有一种妈妈,相信你们一定见过,她永远正确,永远在原地,永远捂住耳朵不听不听,执拗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认为的正确方式去对待孩子。殊不知,跟不上孩子的成长,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老母亲。

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软肋(永远守在孩子身边)(2)

2

兴趣课上,老师在上面大声讲,硕硕妈在下面对着硕硕的小耳朵低声讲,老师说一遍:27 51,硕硕妈便说一遍27 51。老师说一遍,先加个位的1,硕硕妈便低低说:先加个位的1……硕硕妈的声音在刻意压低,但是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嗡嗡嗡的回音,让老师的声音变得模糊起来,很多家长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这个兴趣课,每周都有作业,为了家长能回家辅导孩子一二,家长们都会坐在教室后排旁听一下,小朋友基本都坐在前排。然而,每次硕硕妈都会坐在硕硕身边,不断提示督促。

她和孩子之间,似乎形成一个闭环,在教室中间,又像是在教室之外。孩子做完一题便抬眼看一下妈妈,看妈妈的频次比看老师的频次高得多。

硕硕跟同班小朋友同龄,但是看上去却幼稚许多,课间一有空余时间,就搂着妈妈的脖子,蹭来蹭去。而硕硕妈也很得意,儿子这么大了还跟她这样亲。其他妈妈们也会聊天说到:我儿子这个年龄,早就不跟我这样亲近了呢。硕硕妈更是得意,嘟起嘴冲着孩子说:“硕硕!硕硕!”硕硕便立刻嘟起嘴巴,对着妈妈的嘴巴亲一口。

每次一起上课,硕硕和妈妈两个人都会一唱一和的,成为教室的主角。不是硕硕哇哇乱哭,各种提条件要挟,就是硕硕妈哄小宝宝一样对着硕硕又哄又抱,软硬兼施。

时间久了,老师的眼神,家长的表情,都在说着对这一对母子的不满,而硕硕妈沉浸其中,并无觉察。

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软肋(永远守在孩子身边)(3)

3

硕硕妈是我的同事,女人一说到孩子就停不下来。我知道硕硕现在六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需要妈妈帮忙,吃饭有时候还需要喂。然而,硕硕妈身上有一种特别固定的信念,任谁都说不通,我一开始也跟硕硕妈提过几次:“你坐在孩子身边,不停提示,其实是一种打扰,快跟我们一起到后排来吧。”

硕硕妈总是一脸为难:“我家孩子不让,不信你看看。”果然,硕硕妈刚刚坐在我的身边,硕硕就警觉地转过头来,小脸立马皱成一团,咧嘴喊:“妈妈,你快过来!”硕硕妈几乎没什么挣扎的就一溜小跑着回到了硕硕身边。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母子俩始终并排坐着,每节课都做着教室里的焦点。

上完课,老师会布置作业,学生可以自愿多拿,也可以只拿老师给的那一部分。硕硕妈的惯例是多拿一些,让硕硕在家多练习。有一次在放学时,硕硕又不开心了,不知道掉没掉眼泪,但是小脸皱着,带着哭腔,坐在地上耍赖:“我不要写那么多作业!我不想学了!”硕硕妈连拉带拽地拖着硕硕走了,一边走一边说:“不写就别吃饭!”

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软肋(永远守在孩子身边)(4)

我一直在想,究竟什么样的妈妈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看了这么多的书,做了这么多年的妈,我发现,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标准可以来给妈妈打个分数。

但是,有一点,妈妈们必须要拥有,那就是跟随孩子一起成长的能力。

孩子还小的时候,无理取闹,人们都会一笑了之。但是在六七岁之后还是常常耍赖,就会渐渐被人群讨厌、疏远、甚至孤立。每个孩子都是妈妈心里的宝,谁都不舍得让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些磨砺,一些摔打。过度的保护只会让他们变成弱不禁风的幼苗,一点点的风雨就会让他弯了腰,过度的骄纵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让他始终是个娇滴滴的小娃娃。

一个妈妈最可怕的,就是切断与外界的连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来不去反思,每一天都一样,没有进步,机械的重复。这样的妈妈注定跟不上孩子的成长,也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软肋(永远守在孩子身边)(5)

4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需要我们的温软呵护,无微不至。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更需要的是有自己施展的空间,做选择的权利和父母退后一步的距离。我们必须跟随孩子一起成长,这没得选择。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是一句被说滥了的话,可是事到关头,许多妈妈还是会跟随惯性,盲目插手、控制。

在上课这件事中,硕硕妈应把孩子的地盘还给孩子,坚定地保持距离,这样孩子才能全神贯注在课堂上,而不是还要分一部分精力给妈妈。日常,妈妈也要少说话,少帮忙。能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让他自己来,就算再着急,也要咬住舌头,绝不插手干涉。比如穿衣服、洗漱、收拾书包让孩子一点一点习惯对自己负责。

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软肋(永远守在孩子身边)(6)

不给孩子选择权,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也许包办习惯了,很难放手,那么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从身边小事开始。

比如允许孩子选择穿什么衣服,允许孩子选择上什么兴趣班,允许孩子选择拿多少作业回家,给予孩子一定选择的空间,不至于最后像硕硕一样产生逆反。为了确保这个选择不会太离谱,一开始可以设置底线和范围,给自己和孩子一个缓冲。

每周都拿出一段安静的时间,给生活一次复盘。反思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经常在脑子里思考一下,我这样的行为究竟是否妥当,是否有问题。对逆耳忠言保持一份平常心,先不急着辩驳,好好听一听别人的建议。客观一点,宽容一些,学会跳脱出来,观察自己,才能纠正自己,更好的前行。

父母跟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软肋(永远守在孩子身边)(7)

说真的,当妈妈不容易,但,努力去更新换代的结果,是我们自己和孩子受益,为了自己和可爱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


作者简介:一木钉,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专栏签约作者。专注心理、教育写作,在文字中疗愈自己,惠及他人。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