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冰 水寒说语文

怎么样写好作文的结构 好作文的结构安排应该是这样滴(1)

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我们评价一个事物的价值,常常用“有用没用”来衡量,有用的就有价值,没用的就没价值。很多时候,文学有什么用,就说不清;作为文学精华的诗歌,也不能幸免于难,诗歌有什么用,同样也说不清。

李白有诗云:“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饮酒的种种妙处,只有喜欢喝酒的人才可能心领神会,对一个不喝酒的人说喝酒的种种妙处,怕是对牛弹琴。同样的道理,文学或者诗歌这种“无用之中的大用”,对热爱文学或者热爱诗歌的人来说,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对不热爱文学或者不热爱诗歌的人说起来,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我不准备说这种“无用之大用”,一方面费力不讨好,另一方面个人能力有限,也说不大清楚。所以,我就另辟蹊径,专门拣诗歌的有用或者实用来说一说,诗歌的这种用处也有很多,我只选诗歌和写作这个角度来谈,准备写一个系列,专门谈从诗歌中学习写作,今天这篇算作第一篇。

白居易有一首词,名为《忆江南》,小学阶段就要求背诵,今天我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说,通过这首词学一学文章结构安排的问题。

先来看看这首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牌决定词的形式。但因为这恰是一首写关于江南的词,所以,我们姑且把“忆江南”当成是这首词的题目。所谓“忆”就是“思念”,如果让你写一篇题为“思念江南”的文章,你会怎么写呢?

当然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思念江南”,白居易也正是这样做的。一开篇就来一句“江南好”,等于是直接回答了为什么思念江南的问题。

接下来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江南的好好在哪里?江南的好,可能有很多,泛泛来写是不行的,先要选出一个角度来,白居易用“风景旧曾谙”一句来回答,他准备写江南的风景了,因为江南的风景他过去非常熟悉。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写法,把一个原本很可能非常分散的话题收拢起来,专门谈江南的美景,这样不但不容易跑题,而且,也比较容易集中笔墨来写。

再接下来,白居易就围绕着江南美景来写了。即使是江南的美景,依然有很多可以描述,这就有必要抓住重点,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白居易只描写了江水、江花,并且有意识地突出了它们的特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到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江水绿得像蓝草一样。日光下江南美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艳丽的色彩。

江南的美景让人如此的心旷神怡,这就是思念江南原因和理由。“忆江南”的理由既已说清,白居易用了一个反问“能不忆江南”来收束这首词。

这样一首小词,仅仅只有不到30个字,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上非常完整,恰恰体现了文章结构安排中的开头点题,中间详写,结尾扣题的特点。

当然,白居易的《忆江南》不是一首,是一组三首,三首既独立成篇,又互为联系。我们一起来看第二首和第三首。

忆江南(其二)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白居易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这两首在结构安排上和第一首一样特点鲜明,都是开头点题,中间详写,结尾扣题。从写作角度来说,第一首写景,第二首写事,第三首写人。三首联系在一起,从更多更丰富的角度谈了“忆江南”的理由和原因。

一篇中考作文,如果能够做到开头点题,中间围绕中心详写,结尾扣题,就已经足够拿到比较好的分数了。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阅读更多更新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