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1)

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2)

作为镜舟科技的市场VP,刘拉雅是加速企业突围的驱动人物之一。

此前6年时间,她曾在微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积累起深厚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市场和管理经验,并将其整合形成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to B营销方法论,从0到1带领品牌建立Go-To-Market的成功路径。

注:文章由福布斯中国·青年海归菁英100人评选组委会采写。

数据库是整个信息行业的基础设施,然而在中国,数据库却成为“卡脖子”的关键。近几年,随着国产替代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大,国产数据库正在加速发展,镜舟科技正是其中之一。基于数据库内核StarRocks,镜舟开发了企业级数据库产品“镜舟数据库”,迄今已经服务超过200家十亿美金以上的大型企业用户。此外,镜舟还在积极维护StarRocks开源项目的中文社区,打造完善的StarRocks生态环境。

作为镜舟科技的市场VP,刘拉雅是加速企业突围的驱动人物之一。在此前的6年时间里,她在微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积累起了深厚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的市场和管理经验,并将其整合形成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to B营销方法论,从0到1带领品牌建立了Go-To-Market的成功路径。

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3)

镜舟科技市场VP 刘拉雅

图源:受访者供图

拥抱未知,以终为始

刘拉雅形容自己一直都是个“不安分的人”,她喜欢不断地折腾自己,挑战更高的目标。“这也许是因为遗传了母亲的创业基因,勇于挑战,敢于拼搏。”

从清华与MIT(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硕士项目毕业后,刘拉雅的职业转型颇为精彩,她曾进入国有企业、外企、互联网公司工作,如今又加盟了镜舟这一初创公司;她曾是驻非洲、北美等地的能源记者,又转行进入云计算赛道的一线打拼,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每一步都朝着更“折腾”的方向在走。

从新闻专业毕业后,她进入南方电网从事能源记者工作,强大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帮助她从零开始摸索能源行业,并在度过最艰难的上道期后采访到了86位世界500强能源企业CEO。

随后,她大跨一步,从记者转型进入微软从事云计算工作,希望能通过创新产品/服务来最终解决地球上的难题。因为热爱科技,所以刘拉雅在进入云计算赛道后一直深耕这个领域,从产品管理、产品市场、销售运营到客户营销全都经历了一遍。也正是基于多年一线的作战,让她对to B的商业路径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亦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镜舟的GTM路径。

“跳出舒适圈”也许是“跨界转型”中最艰难的一关,因为要面对未知的领域,尤其在当前这个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VUCA(乌卡)时代。周围的朋友对她的选择表示不解:职业的发展,不应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安稳吗?对此,刘拉雅也曾有过动摇,尤其是作为一个女性职场人,更需要考虑平衡家庭和事业。但Facebook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曾经讲到的一个故事给了她鼓舞——不要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发愁,只有勇往向前,为自己争取更多成就,这样当你必须在职业和家庭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抵御世俗的质疑,作出属于自己的决定。这样的激励无疑给了刘拉雅前行的底气。

如今,刘拉雅在职业上收获颇丰。她曾荣获中外对话与英国卫报最佳环境报道奖、中非最佳能源记者奖,转型后相继任职于微软西雅图总部和大中华区,以及百度,并做出了超百亿的产品收入业绩。

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4)

图源:受访者供图

对自己的革命

跑马拉松是刘拉雅最热爱的运动之一,她非常兴奋地表示,这个过程“有怯场,有自卑,有质疑,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自己,一旦跑赢了自己,你就能感受到坚持的意义是多么甘甜。”

选择镜舟,她实现了“对自己的革命”——世界500强企业和创业公司有许多的差异,包括公司运作、管理文化、团队规模等,而在这些差异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在创业公司不奏效了,有些经验也许可以复制,但也要量身定制。“我在不断地复盘,通过否定革命自己,重新出发,探索新的出路。”她表示。

在此之前,她曾于微软总部和大中华区负责SaaS产品市场,在百度负责400多款云计算产品管理,对IaaS、PaaS、SaaS的上百亿规模化商业模式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作为云计算领域里近几年投资最火热的赛道之一,数据库一直是中国被严重“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在这个多年被海外巨头垄断的行业,年轻的突围者们想要积极推出国产替代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在此背景下,以“极速统一”为竞争优势的镜舟专注于分析型数据库,积极谋求破局之道——通过多维实时的数据分析,在海量实时的数据中挖掘出业务的增长引擎,以解决当下各行各业数据价值变现问题。“镜舟是在做一件极其有价值、且遵循长期主义的事情,我非常欣赏且认同。”看中了镜舟背后的闪光点,刘拉雅毅然决定加入这个年轻的初创企业。

在镜舟,刘拉雅负责整体市场营销工作,她形容自己扮演的是“Go-To-Market的操盘手”角色,“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既要能洞察市场和客户,牵引产品规划,还要能管理产品上市策略,支撑销售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携手团队将镜舟数据库打造成优质的OLAP产品,同时护航StarRocks开源项目,成绩颇丰。

加入镜舟后,她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打造有影响力的认知生态,扩大圈层效应;第二是建立目标客户营销(ABM),支撑拉新促活;第三是以ROI为导向不断优化迭代策略。这三件事情,都需要从0开始建造,包括第一次进入分析师报告、第一次营销拉新获得头部大客、第一套工作SOP等。“我们就像打磨产品一样不断打磨GTM的工作,日积月累便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营销闭环路径。”刘拉雅直言,“如何从0到1蹚出Go-To-Market的成功路径,是一件更具有不确定性和挑战的事情。”

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5)

以下是评选组委会与刘拉雅的对话节选:

评选组委会:镜舟科技有哪些产品线?当前的公司规模与产品的盈利模式分别如何?

刘拉雅:镜舟科技目前专注做两件事情,一是基于StarRocks开发的镜舟数据库,给企业级客户提供商用产品和服务,二是维护StarRocks中文社区及其用户。公司目前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商用版产品「镜舟数据库」。

评选组委会:镜舟推出时间不长,但在市场上却后来居上。在您看来,飞速发展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您如何看待当前的行业竞争?

刘拉雅:打造一款强大成熟的数据库非常难,保持领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飞速发展的背后是洞察价值的本质。首先是创造性,数据库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很难避免不跳进过去已有的产品设计里,我们走出了第一步,选择跳出历史包袱,我们没有用MongoDB、GreenPlum这些产品的思路去做,而是从客户的诉求、当下的场景出发,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去挑战创新,包括CBO优化器、Pipeline执行引擎、物化视图等。其次是工匠精神,理论通识和工程细节之间是有鸿沟的,是让人望而却步的,但我们偏要跨越鸿沟,实现不可能。正是我们在技术上不断精耕的能力,让我们的产品比其他产品上了好几个台阶。我们不是大公司的追随者,而是充满激情的首创者,我们对每一个指令、每一行代码进行优化,对系统架构进行大胆创新。我们要探索的是未知、险峻的远方。最后是用户导向,我们没有复杂的绩效考核枷锁,最核心的指标就是以用户为导向,用户反馈-迭代产品的闭环很迅速,用户的反馈大家都会关注,很快就能分析、转化成需求,然后又能很快讨论清楚应用到产品里,在客户那验证,不停地反馈迭代。

评选组委会:您如何看待当前数据库赛道的发展与未来走向?

刘拉雅:整体来看,首先政策是利好本土厂商的,包括政府、金融、能源等行业都在做国产化替代;其次,在产品层面,融合和普惠是两大主要趋势,目前企业需要很高的学习和维护成本来支撑多个数据库组件并行,用一套系统解决多种问题,能极大的降低成本,比如流批一体、湖仓一体、数智融合等,普惠数据治理,利用技术节省更多的人力,更高效的工作;最后,在技术层面,开源生态成为重要战略之一,能快速促进技术发展和推广。

镜舟目前的发展方向正是契合了以上说的三点趋势,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国内顶级的分析型数据库;镜舟从Day1开始就以极速统一为核心价值立足点,用一套系统解决多种复杂的数据分析问题,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通过维护开源社区建立开发者生态。

评选组委会:您如何看待海归们当前的选择与发展?您有什么想法和经验愿意分享给源源不断的归国创业人才?

刘拉雅: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国内对于海归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关键高精尖领域,但国内在一些卡脖子领域的生态建设并没有欧美头部国家成熟,造成许多海归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对于一些较为独立,不牵扯太多的上下游牵制的领域,我倒是认为这是国内“创世纪”的阶段,政策和市场都非常包容支持,与其等待环境成熟、平台成熟,不如自己闯出去,百舸争流,做行业的领头羊。当然,不是所有人天生就具有领导力和资源禀赋,因此需要先磨练自己,可以在职业起步的时候,选择一些大的平台去打磨,从心理和能力上都准备好了再启程。

从当前的选择机遇来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近些年也兴起了许多逆全球化,比如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移民紧缩等。这种冷热交替的国际形式,让全球互联充满了不确定性。从技术层面,着重关注一些能抵抗不确定性的新兴技术,比如自动化、流程智能、泛化AI等。在我们数据库领域,比如存算分离、湖仓一体等技术,就是能灵活低成本地应对多变复杂的场景,因此也是我们发展的重点方向。

从行业层面,可以看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风控,因为经济动荡,网络诈骗甚嚣尘上,对反欺诈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其次,工业,包括工业元宇宙、微工厂,利用本地供应链满足本地需求,减少因疫情影响导致的跨国供应链断裂。最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预算削减和裁员会激发更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使组织重构更具有韧性。

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6)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镜舟科技市场VP刘拉雅)(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