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蝶
鳞翅目(Lepidoptera)斑蝶科(Danaidae)的昆虫,有时亦指蛱蝶科(Nymphalidae)斑蝶亚科(Danainae)的蛱蝶(brush-footed butterfly)。著名者如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及后蝶。多产于热带,但在温带也有一些重要种类。大型,艳丽。
简介:前足小,不用于行动。飞行缓慢,有的种类(如帝王蝶)能长距离迁移。有些种雄体的后翅有香腺囊。幼虫有鲜艳的带或纹,有2~4对肉质突起;主要以马利筋属植物为食,有时也吃茄属植物;由于吃了这些辛辣的、含乳汁的植物,幼虫以及蛹、成虫都具有一种难闻的气味,加之色彩鲜明,因此无天敌。其他蝶类也有貌似斑蝶(拟态)而获得保护的。蛹光滑,常有金色斑纹,以体后端的臀棘倒挂于他物下。
形态特征:翅面黑褐色,斑纹浅青色半透明。前翅外缘、亚外缘各具1列斑纹,其中亚外缘斑列不整齐。中室内有1棒状纹,中室端有1胥形纹,中室端外有5条棒状纹,中室端下方具3个白斑。中室下具2条斑纹;后翅外缘和亚外缘各具1列不整齐的斑纹,中室内有2个基部相连的斑纹,其下方1条端部内侧有1个小斑斑,中室端外有4个大斑和2个基部相连合的小斑,中室下由翅基发出的5条斑纹,其中近中室的4条双双基部连合。雄蝶中室中部有1个耳形的香鳞袋。
展翅宽80~100mm。本种是青斑蝶类中体型最大的。上翅两面皆为黑褐色,下翅褐色,具大块青色条状斑纹。雌雄差异不太明显,但雄蝶下翅肛角附近有较深的斑纹。
生存环境: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
生态习性:成虫除了冬季外,5、6月北部山区有极大的族群量。喜访花。
1、黑绢斑蝶
黑绢斑蝶
2、绢斑蝶
绢斑蝶
3、虎斑蝶
虎斑蝶
4、蓝点紫斑蝶
蓝点紫斑蝶
5、异型紫斑蝶
异型紫斑蝶
6、拟旎斑蝶
拟旎斑蝶
7、啬青斑蝶
啬青斑蝶
8、青斑蝶
青斑蝶
二、粉蝶(常停留在油菜花、苜蓿、牵牛花等植物上)
粉蝶科(Pieridae已知1200多种,分3个亚科,广泛分布。我国有130种左右。体型通常为中型或小型,最大的种类翅展达90mm。色彩较素淡,一般为白、黄和橙色,并常有黑色或红色斑纹。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无尾突。前足发育正常,有两分叉的两爪。不少种类呈性二型。雄的发香鳞在不同的属位于不同的部位:前翅肘脉基部、后翅基角、中室基部、或腹部末端。有些种类有季节型。卵炮弹形或宝塔形,长而直立。幼虫圆柱形、细长、胸部和腹部每一节都有皱环。蛹为带蛹。寄主为十字花科、豆科、白花菜科、蔷薇科等,有的为蔬菜或果树害虫。
生命特征:在世界上有近千种,是中等大小的蝶类,体型比凤蝶(凤蝶科)小。
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来自于躯体废物的色素,构成其独特的色调,是粉蝶科蝴蝶所特有。
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
前后翅近似椭圆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具有肩横脉(h);两翅外缘较钝圆;静止时侧面看不见腹部,后翅内缘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1] 。
分布范围:粉蝶科大约共有1241种蝴蝶 ,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都有分布,主要在非洲中部及亚洲。中国有
129种,遍布中国各省的高山与平原,但南北的优势种类有所差异,同种发生的代数也不同。
生活习性: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粉蝶科蝴蝶在花园中很普遍,是恶名昭著的害虫。
不少种类呈二型,也有季节型。成虫须补充营养,喜吸食花蜜,或在潮湿地区、浅水滩边吸水。多数种类以蛹过冬,少数以成虫越冬。有些种类喜群栖。
寄主植物主要为十字花科、豆科、白花菜科、蔷薇科植物,有的为蔬菜或果树重要害虫。
分类:黄粉蝶亚科——有14个属,大部份品种是性别异型,亦有翅膀上的花纹只能透过紫外光而见,例如豆粉蝶属的物种 。
袖粉蝶亚科——有6个属,主要分布在新热带区,豆科是其寄主植物。
蓝粉蝶亚科——单型分类,蓝粉蝶(Pseudopontia paradoxa),分布在西非。
粉蝶亚科——有55个属,山柑科,十字花科,檀香科,桑寄生科是其寄主植物。
1、报喜斑粉蝶
报喜斑粉蝶
2、檗黄粉蝶
檗黄粉蝶
3、宽边黄粉蝶
宽边黄粉蝶
4、菜粉蝶
菜粉蝶
5、东方菜粉蝶
东方菜粉蝶
6、橙粉蝶雌蝶
橙粉蝶雌蝶
7、橙粉蝶雄蝶
橙粉蝶雄蝶
8、飞龙粉蝶
飞龙粉蝶
9、鹤顶粉蝶
鹤顶粉蝶
10、黑脉园粉蝶
黑脉园粉蝶
11、红腋斑粉蝶
红腋斑粉蝶
12、锯粉蝶雌蝶
锯粉蝶雌蝶
13、锯粉蝶雄蝶(新纪录)
锯粉蝶雄蝶(
14、灵奇尖翅粉蝶
灵奇尖翅粉蝶
15、纤粉蝶
纤粉蝶
16、梨花迁粉蝶
梨花迁粉蝶
17、迁粉蝶 血斑型
迁粉蝶 血斑型
18、迁粉蝶银纹型
迁粉蝶银纹型
19、迁粉蝶有纹型
迁粉蝶有纹型
20、优越斑粉蝶 雌蝶
优越斑粉蝶 雌蝶
21、优越斑粉蝶 雄蝶
优越斑粉蝶 雄蝶
优越斑粉蝶 雌蝶
22、优越斑粉蝶
优越斑粉蝶
23、锯粉蝶(旁边飞的是黑脉园粉蝶 )
锯粉蝶
三、凤蝶
凤蝶是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科(Papilionidae)蝶类的统称,一般为大型昆虫。以后翅有尾状突为特点而命名,但有许多种类无尾状突。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一些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凤蝶形态优美,许多种类的后翅有修长的尾突。有些种类是害虫;部分种类受到保护。全世界多达850余种,而中国约有近百种。
形态特征:凤蝶种类多属大型,中型较少。色彩鲜艳,底色多黑、黄、或白,有蓝、绿、红等颜色的斑纹。喙发达。前后翅三角形,前翅径脉5条,臀脉2条,并有1条臀横脉;后翅
臀脉1条,有1条钩状肩脉生在亚缘室上,Sc与R脉在基部形成1个小室,多数种类M3常延伸成尾突,也有的种类有2条以上的尾突或无尾突。在凤蝶属Papilio和斑凤蝶属Chilasa中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此外,有些种类还有季节型和多型现象。
卵近圆球形,多产在寄主植物上。
柑橘凤蝶幼虫最后一龄的形态
幼虫前胸前缘中央有红色或黄色的臭丫腺。
蛹为带蛹。
生活习性:凤蝶为完全变态,卵球形,分散在叶片上。
幼虫植食性,有很多种幼虫以柑桔、樟等树叶为食。善于飞行。对于有臭腺的各类,受惊时会散发臭气。许多蝴蝶会模仿那种看起来不好吃的凤蝶的颜色或图案花纹以保护自己。
生长繁殖:凤蝶(Papilionidae) [1] 一般1年繁殖1~2代。一般情况下,凤蝶都是在树上产卵的,它专门选在芸香科等植物上面产卵。这也是它保护幼蝶有较高孵化率的一个手段。
凤蝶的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颜色会突然从黑白变为鲜艳的绿色。幼虫体内保幼激素量的变化改变了基因的作用方式,从而促使幼虫变色。凤蝶幼虫起先身披黑白相间斑纹,全身遍布瘤一样的凸起,它们以此伪装成鸟类的粪便,躲避天敌。而幼虫第四次蜕皮后,却变成可以融入周围草木的鲜艳的绿色,身上的凸起也消失了。这个过程中,保幼激素的浓度是凤蝶幼虫变色的关键。凤蝶的幼虫经过4次蜕皮后显现的形态像蛇头,以此躲避天敌。受到惊吓后会抬起以恐吓敌人,头上会伸出两条触须,并随之散发出奇异的味道。
地理分布:除南北极外,凤蝶遍布世界各地。大多物种分布在热带地区。
凤蝶一般生活在芸香科、樟科、伞形花科及马兜铃科等植物附近。
主要价值:凤蝶不仅是体态优美、色彩鲜艳的观赏性昆虫,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性昆虫,金斑喙凤蝶等还是我国的特有种类,并因此成为一级保护动物。
1、翠凤蝶
翠凤蝶
翠凤蝶
翠凤蝶
翠凤蝶
2、斑凤蝶
斑凤蝶
斑凤蝶基本型
斑凤蝶异常型
3、碧凤蝶
碧凤蝶
碧凤蝶
碧凤蝶
碧凤蝶
4、达摩凤蝶
达摩凤蝶
达摩凤蝶
达摩凤蝶
5、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
6、褐斑凤蝶
褐斑凤蝶
7、褐钩凤蝶
褐钩凤蝶
8、红珠凤蝶
红珠凤蝶
9、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
金凤蝶
10、金裳凤蝶
金裳凤蝶
11、青凤蝶
青凤蝶
12、碎班青凤蝶
碎班青凤蝶
13、统帅青凤蝶
统帅青凤蝶
14、银钩青凤蝶
银钩青凤蝶
15、宽带青凤蝶
宽带青凤蝶
16、宽带凤蝶Papilio nephelus Boisduval
宽带凤蝶
17、宽尾凤蝶
宽尾凤蝶
18、蓝凤蝶
蓝凤蝶
19、绿凤蝶
绿凤蝶
20、斜纹绿凤蝶
斜纹绿凤蝶
21、美凤蝶Papilio memnon Linnaeus (雄蝶)
美凤蝶 雄蝶
美凤蝶雌蝶
美凤蝶有尾型
22、木兰青凤蝶
木兰青凤蝶
23、暖曙凤蝶
暖曙凤蝶
24、穹翠凤蝶
穹翠凤蝶
25、裳凤蝶
裳凤蝶
26、升天剑凤蝶
升天剑凤蝶
27、小黑斑凤蝶
小黑斑凤蝶
28、燕凤蝶
燕凤蝶
29、玉斑凤蝶
玉斑凤蝶
30、玉带凤蝶
玉带凤蝶
31、燕凤蝶----中国最小的凤蝶,属于珍贵蝶种
燕凤蝶
四、环蝶
环蝶科是鳞翅目蝶类分类的一种。环蝶科蝴蝶属中至大型种类;颜色多为黄褐色或灰褐色,色彩多数暗而不鲜艳,少数种类具有蓝色斑纹。环蝶双翅的面积较大,虫体较小,翅腹面常具有圆形斑纹,并因此而得名。根据记载,全世界的环蝶共有约80种,中国有14种,而广东则有9种。本科蝴蝶多属中型至大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型态特征:环蝶前翅有R脉4或5条,后翅A脉2条。本科蝶类分布在黄河以南地区,以斑环蝶属、带环蝶属、箭环蝶属最为引人注目。环蝶最大的特征就是翅反面有数对眼纹,雄蝶后翅上有发香鳞。环蝶大多生自学成才在密林、草丛、阴湿的环境里,多见于早晨或黄昏。中国已知种类14种。代表蝶有箭环蝶、斜带环蝶等。
分布范围:亚洲、澳洲、印度和南美
生活习性:该虫在浙江省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杂草、灌木以及枯枝落叶中越冬。3有上、中旬开始活动上竹危害,一直到6月上旬。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盛期,6月上旬结束。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8月上旬羽化结束。卵期6月中旬到8月上旬。幼虫期6月下旬到11月下旬开始越冬。翌年6月上旬到8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
卵产于竹叶背面或背面叶尖处,块状。当天产的卵均未有一圈紫色的环,淡黄色;一天后卵粒颜色渐渐转绿色,并有少量卵出现紫色的环。两天后大部分卵有一紫色的环,但颜色不一定都成绿色。卵期6一7天。幼虫孵化时从紫色环中顶盖而出。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然后取食竹叶,幼虫有群集性,以同一方向整齐排列,有吐丝下垂的习性。
蛹大部分用臀棘固定(悬挂)在竹小枝或竹叶的竹柄上,少量在竹杆上,蛹期为19天。
成虫刚羽化时,在蛹壳旁,抖动双翅,平铺,半小时后双翅才竖起。数小时后成虫开始飞翔,并停栖在毛竹叶片上、杂草上等,双足抓住寄主,双翅竖起下垂,呈倒挂姿势。雄成虫补充营养于地面上的垃圾上,如动物粪便、酒糟等处,十几头甚至几十头聚集在一起吸食营养。
1、串珠环蝶
串珠环蝶
2、凤眼方环蝶
凤眼方环蝶
3、纹环蝶
纹环蝶
五、灰蝶
灰蝶 gossamer-winged butterfly ,鳞翅目(Lepidoptera)灰蝶科(Lycaenidae)的昆虫。均为中型或小型蝶类(翅展1~3公分),敏捷,纤细。全世界已记载4 500余种,分布全世界;中国已知279种。
灰蝶介绍:灰蝶gossamer-winged butterfly是一类小型的蝴蝶,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占全部蝶类的30%-40%。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种类的分布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灵敏,其种类和数量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间接反映周围植物的变化。因此,在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灰蝶被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大型蝶类相比较,灰蝶无论高级或低级分类研究都很不完善,每年仍不断有新的物种乃至新属被发现 。
形态特征:
成虫:为一群小型(极少中型)、变化很大、美丽的蝴蝶;翅正面常呈红、橙、蓝、绿、紫、翠、古铜等颜色,翅反面的图案与颜色不同,多为灰、白、赭、褐等色。雌雄异型,正面不同,但反面相同。颜狭;复眼互相接近,光滑或有毛,其周围有l圈白毛;须通常细,前伸或略上举;触角短,锤状,每节有白色环。前足退化,但仍能用来步行;雌蝶有跗节5节及2爪;雄蝶多数只1节跗节,只1爪,极少分节的。中后足各有l对胫距,有爪、中垫及侧垫。前翅只10一11条脉纹;R脉常只3~4条(少数属为5条);A脉1条,不少种可见基部有3A脉并入。后翅除Poniinae外无肩脉;A脉2条;有时有1~3个尾突。前后翅中室闭式,有细脉,很少开式。雄蝶发香鳞常存在于前翅表面。雄性外生殖器小而复杂,常有发达钩状的颚突。生活在森林中,少数种为害农作物。爱在日光下飞翔。卵半圆球形或扁圆形;精孔区凹陷,表面满布多角形雕纹。散产在寄主植物的嫩芽上 。
蓝灰蝶幼虫:蛞蝓型。即身体椭圆形而扁,边缘薄而中部隆起;头小,缩在胸部内;足短。体光或多细毛,或具小突起。第七节背板上常有背腺开口,其分泌物为蚁所爱好,与蚁共栖。以卵或幼虫越冬。
蛹:缢蛹。椭圆形,光滑或被细毛。有些种类化蛹在丝巢中,丝巢在植物上或地上。
寄主:寄主多为豆科、壳斗科、桑寄生科、蔷薇科、茜草科、景天科等植物,也有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的 。
灰蝶科共有5个亚科:云灰蝶亚科、银灰蝶亚科、线灰蝶亚科、灰蝶亚科、眼灰蝶亚科。
云灰蝶亚科Miletinae
暗色而脆弱的蝴蝶。眼光滑。触角圆柱形,棒状部逐渐加大而不明显。下唇须第三节光滑,侧扁,和第二节一样长。足特殊,胫节平滑,末端无刺及距;跗节第一节很长。翅狭长,表面深褐色,有些种类前翅有白色或白色带;前翅脉11条,Sc、R1、R2脉独立,R5脉终止于前缘,无R3脉;后翅圆,无尾及瓣,但有的锯齿状,腹部比前翅后缘长,腹面有肛下毛刷。
生活在密林中,飞翔力弱,常在灌木上,略高于人高的水平,长时停留不飞。
幼虫为蛞蝓型,取食蚜虫。
本亚科只分布于亚洲南部及印澳区 [1] 。
银灰蝶亚科Curetinae
前翅三角形,短阔,前缘强弧形,顶角及臀角明显,外缘与后缘直;前翅只4条R脉纹,R5脉通到顶角附近的外缘,M1脉与之分离,从中室上角生出。后翅无尾,圆形或五角形;M3脉端及臀角突出较明显;Sc R1脉强度弯曲。眼光滑。触角第三、第四节腹面有毛饰。须光滑,下方无毛。中后足胫节有成对的端距 [1] 。
线灰蝶亚科Theclinae
前翅有10~11条或12条脉纹。如只有10或11条脉纹,则R5脉到达前缘或顶角,R1脉与R2脉独立。后翅有1~3条尾突,生在M3脉、Cu1脉或Cu2脉上;臀角突出。雄蝶前、后翅通常有第二性征发香鳞及竖立的毛刷:触角棒状部略膨大,但各节为圆柱形。中后足胫节有成对的距 [1] 。
灰蝶亚科Lycaeninae
前翅有11条脉纹,R5脉与M1脉通常分开不远,有时接触或共柄。后翅Cu2脉有尾突或无尾;臀角圆或有瓣。无第二性征。眼光滑。触角棒状部明显,下方略扁平。须被毛或毛状鳞。雄蝶前足跗节愈合成1节,末端尖或圆 [1] 。
眼灰蝶亚科P0lyommatinae
前翅有脉纹11条,R5脉与M.脉从基部分开,有时离开很狭。后翅臀角圆,无尾突或只Cu2脉有l条线状纤细尾突。眼与须多变化。触角棒状部明显,略扁而下方凹入(黑灰蝶属雌蝶例外)。雄蝶跗节愈合成1节,端尖而向下弯曲。中、后足胫节有端距。本亚科分4族89属,中国有2族 。
科研价值:中国地域辽阔,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加之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东洋区和吉北区,蝴蝶资源极为丰富。早期的灰蝶分类研究多为西方学者所为,收录当时已知的灰蝶27属132种;中国学者的工作则以黄修明(1943)的《中国灰虹名录》最为完善,系统地汇总了当时已知的灰蝶物种数50属222种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中国灰蝶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安灰蝶
2、斑灰蝶
斑灰蝶
3、白斑妩灰蝶
白斑妩灰蝶
4、白鹞灰蝶
百鹞灰蝶
5、豹斑双尾灰蝶
豹斑双尾灰蝶
6、齿翅娆灰蝶
齿翅娆灰蝶
7、做浆灰蝶(草丛或绿地上最常见的一种小灰蝶)
酢酱灰蝶
8、点玄灰蝶
点玄灰蝶
9、豆粒银线灰蝶
豆粒银线灰蝶
10、古楼娜灰蝶
古楼娜灰蝶
11、波太玄灰蝶
波太玄灰蝶
12、峦太锯灰蝶
峦太锯灰蝶
峦太锯灰蝶
13、 黑丸灰蝶
黑丸灰蝶
14、吉灰蝶
吉灰蝶
15、尖翅银灰蝶
尖翅银灰蝶
16、拷彩灰蝶
拷彩灰蝶
17、克灰蝶
克灰蝶
18、莱灰蝶
莱灰蝶
19、亮灰蝶
亮灰蝶
20、琉璃灰蝶(比较常见)
琉璃灰蝶
21、绿灰蝶
绿灰蝶
22、罗生灰蝶
罗生灰蝶
23、玛灰蝶
玛灰蝶
24、毛眼灰蝶
毛眼灰蝶
25、娜灰蝶
娜灰蝶
26、娜生灰蝶
娜生灰蝶
六、喙蝶(蛱蝶科喙蝶亚科)
喙蝶属(Beak、Snout,学名:Libythea)是蛱蝶科喙蝶亚科中的一个属,分布于古北界,非洲热带区及东洋界。
1、朴喙蝶
朴喙蝶
七、蛱蝶
蛱蝶是蛱蝶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约有6000个物种,属于中大型的蝴蝶。
许多物种是色彩缤纷的,如帝王蛾、赤蛱蝶、黄褐蛱蝶和豹斑蝶等受欢迎的物种。相比之下,其翅膀腹面暗淡,让有些物种看起来,会认为它们像是枯叶一般,或者更为苍白,以产生一种可以帮助蝴蝶从环境中消失的避敌(crypsis)效用。
形态特征: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一群蝴蝶的统称,特征为前足退化,通常多毛,状似毛刷,故名。又称四足蝶是因它们只有两对具有机能(或能行走)的足。
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一群蝴蝶的统称,特征为前足退化,通常多毛,状似毛刷,故名。又称四足蝶是因它们只有两对具有机能(或能行走)的足。
孔雀蛱蝶类翅展35~90公厘(1.5~3.5寸),翅白、褐色或黄,有鲜明的斑纹。翅下面常有暗淡的保护色。常见的种类包括豹纹蛱蝶、丧服蛱蝶、蓟蛱蝶、副王蛱蝶、角翅蛱蝶。雌性颜色不及雄性鲜艳。
丧服蛱蝶(Nymphalis antiopa) 在英格兰称为坎伯韦尔美人蝶 (Camberwell beauty) ,以成虫越冬;幼虫常称多刺榆毛虫,群聚而生,主要以榆树、柳树和杨树叶为食。
蓟蛱蝶(蛱蝶属〔Vanessa〕) 因幼虫主要食蓟叶得名。有些种如赤蛱蝶(V. cardui) 的成虫会集群迁移。其他特征:中小型蛱蝶,展翅5~6.5公分;翅橙黄色,翅缘绿黑色带,其内各有橙色小点,翅脉黑褐色,前翅散布若干黑褐斑;腹部各节亚背部有白点;反面与表面相同;雌雄相似,惟雌蝶翅形较大,颜色较淡。
生态习性: 幼虫摄食荨麻科之水麻、木苎麻、冷清草、水鸡油等植物,有群集性;成虫除冬季外皆有发现,飞行缓慢,喜爱吸食腐熟水果或湿地水份。
中国分布:位于滇西北的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第二大峡谷,被当地人称为蝴蝶峡谷。高藜贡山、碧罗雪山自北向南,山势巍峨陡峭,最高海拔6469米,最低海拔3911米。坡度在45度左右, 怒江在两山的夹持下,自北向南。奔腾咆哮,巨大落差形成银色的瀑布,两岸的植物类型丰富,针叶林阔叶林层次分明,杜鹃、报春花、山茶花,名贵花卉繁多,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山花烂漫,杜鹃、樱花、桃花、兰花,竞相开放,美丽的花朵引来蝴蝶无数。有资料表明:蝴蝶谷有蝴蝶种类11科80属107种,其中凤蝶科12种,粉蝶科16种,眼蝶科17种,蛱蝶科34种,灰蝶科10种,弄蝶科7种,斑蝶科4种,蚬蝶科4种,喙蝶科1种,绢蝶科1种。最有观赏价值的蝴蝶金凤蝶、玉带凤蝶、花椒凤蝶、翼凤蝶等。峡谷中鲜花盛开,彩蝶争艳,真实名副其实的蝴蝶谷
1、环蛱蝶
环蛱蝶
2、鳌蛱蝶
鳌蛱蝶
3、白带螯蛱蝶
白带螯蛱蝶
4、波蛱蝶
波蛱蝶
5、波纹眼蛱蝶
波纹眼蛱蝶
八、弄蝶
弄蝶科Hesperiidae,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弄蝶科体型中至小,身材粗短,密布鳞毛。触角棍棒状,末端数节尖细弯曲如钩,是本科独有的特徵。
外形特征:鳞翅目(Lep弄蝶科idoptera)弄蝶科(Hesperiidae)近3,000种昆虫的统称,全球分布。体小,肥短,飞行快速如跳跃。或认为弄蝶介乎蝶与蛾之间。成虫的头和身体似蛾,但静止时前翅多数像蝶那样上举。
又无见於多数蛾类的翅繮。触角似蝶,棍棒状,但多数末端呈细钩状。翅肌强大,故飞行速度每小时达32公里(20哩)。幼虫以豆类及禾草类植物为食,常将叶子卷折结网,并在里边生活。
在丝质茧或丝、叶交织成的薄茧内化蛹。或将弄蝶分别归入Euschemonidae科(澳大利亚种)及Megathymidae科(成虫翅展约90公釐〔3.5吋〕),钻入龙舌兰及丝兰叶中的弄蝶幼虫在墨西哥视为美味,可油氽或制罐出售,称「龙舌兰虫」(gusanos de maguey)。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在世界上有3000多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体型粗壮,头大,眼的前方有睫毛。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端部尖出有钩),触角基部互相远离;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飞翔迅速而带跳跃。弄蝶科和小灰蝶一样在蝴蝶中体型算是小的,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暗黑色或棕褐色,少数种类为黄色或白色。外观朴素并不华丽耀眼·
特点:
1.生活史是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
大伞弄蝶 [1]发育的昆虫。
2.成虫有二对大而且布满鳞片的翅膀。
3.成虫大都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
.触角呈棍棒状,特别的是末端膨胀之后又有一小段尖细收尾或者合并。
5.许多弄蝶偏好吸食鸟类的粪便。
6.多数翅膀朴素,停栖时有的翅膀摊平像玉带弄蝶,有的则是张开。
生活习性:弄蝶幼虫会切开部分寄主植物的叶片,卷起叶子,隐藏在内取食及化蛹,例如;条斑蓝绒弄蝶幼虫
1、白角星弄蝶
白角星弄蝶
2、白弄蝶
白弄蝶
3、白伞弄蝶
白伞弄蝶
4、斑星弄蝶
斑星弄蝶
5、半黄绿弄蝶
半黄绿弄蝶
6、柯弄蝶
柯弄蝶
九、蚬蝶
蚬蝶 (xiǎn dié)metalmark,鳞翅目(Lepidoptera)蚬蝶科(Riodinidae)昆虫。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外表特征为翅上有金属色斑纹。蚬蝶善于模拟其他蝶类的形态;蚬蝶颜色和翅形多种多样,故不易辨认。雄蝶的前足多退化,雌则正常。幼虫宽扁,一般多毛。取食千里光及蓟类植物。
形态特征:蚬蝶是类似灰蝶的小型蝴蝶,头小,触角细长,端部明显锤状,具多数白环。复眼无毛。多数种类无尾状突碟起,少数种类有尾突。雄前足退化,缩在胸下不起作用,无爪(这一特征与喙蝶相同);雌前足正常。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分叉(3A并入2A)。后翅近卵圆形形,肩角加厚。肩脉发达;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在M3脉处或2A脉处有尾状突出,有的尾突粗大,有的尾突细长。
卵馒头形,表面有小突起。幼虫头大,体有细毛,整体呈短而扁的蛞蝓形,体形与灰蝶幼虫近似。蛹粗圆的缢蛹。
翅暗褐或黄红色,有红色或黑色斑纹,有些种类具有眼纹,个创种类翅膀透明。喜在阳光下活动,飞翔迅速,但飞翔距离不远。在叶面上休息时四翅呈半展开状,中名“蚬”由此而来。有的种类在叶上频频转身.不断改变方向。
卵近圆球形,表面有小突起。幼虫体扁,表面密披细毛,与灰蝶科相似。有的种类与蚁共栖.蛹为缢蛹,短粗钝圆。生有短毛。寄主为紫金牛科、禾亚科、竹亚科植物。
生活习性:蚬蝶喜欢在阳光充足时飞翔,飞翔迅速但飞行距离不远。休息时翅膀喜欢展开。
1、白带褐蚬蝶
白带褐蚬蝶
2、白蚬蝶
白蚬蝶
3、波蚬蝶
4、长尾褐蚬蝶
长尾褐蚬蝶
5、蛇目褐蚬蝶
蛇目褐蚬蝶
6、银纹尾蚬蝶
银纹尾蚬蝶
十、眼蝶
鳞翅目(Lepidoptera)眼蝶科(Satyridae)蝴蝶的统称。鳞翅目眼蝶科昆虫幼虫呈天鹅绒似的褐色或绿色,具小而分叉的尾状附器。成蝶翅呈褐色,翅展5-6厘米,有明显眼斑(环形斑纹)。翅上的假眼可能用以吓唬或迷惑捕食性鸟类。
生物学特性: 眼蝶常生活在林中、林缘或河边草丛中, 少数种为害水稻等农作物。部分种类在枯树干上栖息。成虫飞行速度较慢, 易于采集。
寄主类型:寄主植物以禾本科 ( Gramineae)植物为主, 有的种类是水稻栽培中的重要害虫, 部分种类为害莎草科 ( Cyperaceae) 植物。
观赏价值: 眼蝶科属于中型或大型蝶类, 可在工艺品加工中作为主要材料, 小型种类可作为蝶类工艺品的辅助材料, 起点缀作用。 眼蝶的眼斑会给蝶类观赏工艺品增添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制作前先用彩色喷墨打印机进行工艺品盒背景的布置, 并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花朵及景物图片作为衬托, 并标明中文名、学名和文字说明。 然后将眼蝶成虫胸部的昆虫针取下, 用乳白胶涂于泡沫块上将标本固定于背景之上, 并根据蝶类标本的特点布置各种姿态, 并使标本与背景之间有一定的空间, 创造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干燥后装上工艺品框即可。 此外, 眼蝶科标本的鳞翅在蝶类贴翅画的制作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由于眼蝶科眼斑可以塑造动物的眼睛和各种圆形的景物, 搭配其它蝶类共同布置画面,会有俱佳的观赏效果。
1、白斑眼蝶
白斑眼蝶
2、白带黛眼蝶
白带黛眼蝶
3、长纹黛眼蝶
长纹黛眼蝶
4、翠袖锯眼蝶
翠袖锯眼蝶
5、睇暮眼蝶
睇暮眼蝶
十一、珍蝶
珍蝶科Acraeidae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班蛱蝶科。成虫属中小型蝶种。呈褐色或红色,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种群分布:主要分布在南美和非洲,只有少数种类分布在东洋区和澳洲区。中国已知1属2种,包括苎麻珍蝶和斑珍蝶。
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斑蛱蝶科。
分布南美及非洲,东洋区,世界约200种,中国一属两种。
简介:本科是中型或较小的蝴蝶,前翅窄长,显著比后翅长;腹部细长,下唇须圆柱形;前足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能从胸部分泌出有臭味的黄色汁液,以逃避敌害,因之也为其他蝶类所慕拟。 多数种类翅红色或褐色,近似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的有金属光泽,少数种类透明,慕拟其他昆虫。中室开式或闭有细的横脉。体中型,成虫属中小型蝶种。 多红或褐色,时有珍蝶科金属光泽。飞翔缓慢,有迁徙及成群栖于小树习性,拟似斑蝶。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5跗节,爪全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雌性交尾后,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 成虫前翅呈窄长卵圆形,明显长于后翅;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卵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肩横脉(h);M1与Rs共短柄;内缘臀区的A脉有2条(2A及3A)。
生活习性:寄主植物主要为荨麻植物,如水麻。非洲种类多取食西番莲植物。南美种类取食各种植物。
卵长卵形,卵面隆线10余条。苎麻珍蝶 幼虫体多刺。
蛹悬蛹。圆锥形,头胸部背面有小突起。
苎麻珍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