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爨,你见过吗?

“爨”字,相信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没见过。“爨”读作cuàn,围绕这个汉字的故事有很多,它是中国笔画最多的姓氏,足足有30个笔画,如果孩子考试光写这个姓就够费劲的。据媒体报道在山东商河还有一个以“爨”为姓氏的村庄,就叫做【爨家村】。

爨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解读爨)(1)

爨字,你认识吗?

“爨”:烧火做饭,4个流程

“爨”cuàn字的本意是【烧火做饭】。你看它分为4部分,组合在一起完美地演绎了烧火做饭的动作流程。如果你记不住的话,告诉你一句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下图中“爨”上半部分的兴字头,是两只手捧着炊具的样子;下面的秃宝盖是“做饭用的灶口”;中间的“林”和“大”是一个人在往里面送柴火,最下面的火苗在燃烧,是不是很形象? 你看,到现在“爨”也是偏远山区生活做饭的标准动作。

爨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解读爨)(2)

烧火做饭的4个流程

【爨文化】之“焦尾琴”

与“爨”字相关的文化,都与其烧火做饭的本质有联系。中国古代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琴,就与“爨”有关。说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做蔡邕yōng他又一次看到有人在烧火做饭时有一块好的木料,在火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声音特别的悦耳。于是赶紧从火中把这个良木抢了出来,并用它做了一把琴。由于有烧焦的痕迹,取名焦尾琴。与之有个对应的成语就叫 【爨下之音】。

爨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解读爨)(3)

烧焦的痕迹,取名焦尾琴

【爨文化】之“爨体字”

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这个“爨”字就更不陌生了。有个书体就叫做爨体。就像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一样。“爨体字”其书体风格用笔方峻,起收果断,似昆刀切玉,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意,爨体字也被称为书体中的国宝。

爨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解读爨)(4)

爨体

【爨体字】之《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

最早发现这种书体是在云南的两个石碑上《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由于这个《爨龙颜碑》上的字特大,而且还很多,称其上面的字体为【大爨】。《爨宝子碑》则是小爨。

爨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解读爨)(5)

爨碑

【爨文化】之“爨民族”

由以上这两个碑,又发现了古部落群族,爨族。爨族是由“爨”由姓氏变成民族泛称,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北,中部,西部等地。爨氏原为彝族中的豪强,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爨氏开始发展壮大。隋朝时期,爨蛮分裂成东、西两爨。到了隋朝末期,古爨族逐渐衰败,慢慢地也被其他民族所稀释融合。以至于发展至今,以爨为姓氏的人群确实不多。知道的是在山东商河还有一个以“爨”为姓氏的村庄,就叫做【爨家村】。

爨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解读爨)(6)

爨文化

学“爨”字,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本文希望读者能通过“爨”字,深深了解古中国背后的古典文化,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加了解现代中国的国情。现在的人看到以前的古文化觉得神秘,也许对千年之前的先辈来说只是【文化常识】。本文推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它是由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审校,前后历经了4次修订,跨度了50余年。该书上至古人天文地理,下至衣食住行都有所设计,古史新证,值得一读。

爨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解读爨)(7)

书中插图

结尾:本文的“爨”字文化,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还有哪些没有涉及到,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欢迎大家积极留言。我一一回复大家。我是@聊城王岗爱讲字,关注我,一起学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