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人物,是贾府衰落的典型代表,贾府从辉煌到没落,再到抄家和重生,王熙凤从管家到入狱,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都是一条主线,悲剧情节下的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87版电视剧中就出现了王熙凤死后破席卷身被扔在乱葬岗的场面,实为寒心,让悲剧更加雪上加霜,极为壮观和冷落。

然而这一切并非书中所写,而是剧情所猜想,其目的就是误导观众和红楼梦爱好者,增加悲剧效应,让王熙凤的结局更加凄惨,来表达机关算尽,到头来得到因果报应,具有很强的封建迷信色彩。

王熙凤被二爷追:电视剧中王熙凤破席卷身被扔乱葬岗(1)

具体有没有这样,红楼梦原书中是没有的,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也是在揣摩了王熙凤判词的基础上给了它一个结局,让她命归薄命司。

先看看王熙凤的判词。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冰冷的山上,凤凰展翅翱翔,凤凰本是古代神话中四大神兽之一,王熙凤的名字中还有一个凤字,这就寓意了王熙凤很高的名誉,正因为曹雪芹在前80回没有交代清楚王熙凤的命运,所以世人只能从判词中分析。

在贾府快要衰落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在一定层面上拖延了时间,如果没有王熙凤等人,贾府没落的更快,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王熙凤出现了,生不逢时。

所谓的红学研究者用猜字法讲一从二令三人木说得头头是道。

这句话已经成了红楼梦中的一个谜题,长期以来,其实没有人能做出圆满的答案,都认为是。

都认为是以冷和休为主,从很好理解,不仅是王熙凤生在三从四德的社会,并且王熙凤从命于贾府和贾母,其他人听于王熙凤,这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社会形态。

王熙凤被二爷追:电视剧中王熙凤破席卷身被扔乱葬岗(2)

二令,也可以理解成命令,发号施令,是一种性格和权势。

三人木,好多人认为是一个休字,意思就是王熙凤后台被贾琏休掉了。

其实三人木是一个森字。

森严的封建制度和礼教残害了王熙凤,这个一丛二令三人木,其实写的就是王熙凤的一生经历。

他出生在这样一个三从四德的社会里,具有极高的权利和能力,发号施令当管家,在权力的促使下,王熙凤做出了很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最后却被森严的律法所制裁。

就算回到娘家也洗不清他的罪恶,何况王家和贾家一样,没落到了极点。所以曹雪芹写成哭向金陵事更哀,表明王熙凤已经无路可走。

王熙凤的遭遇,其实就是封建社会灭亡的真实写照,因为封建社会从来不会以人为本,和王熙凤一样,有时候草菅人命,比如说株连九族,这就是封建制度的一种糟粕,是皇权为尊下的草菅人命,古代的卖官求荣,贪污受贿比比皆是,不然哪来的和珅巨贪,所以王熙凤所作所为在当时社会习以为常。

这一切都在暴露贵族主义和阶级矛盾,这样的末世形态必然会遭到反驳,王熙凤最后被丢弃在乱坟岗也是对封建社会的最大批判。

也是印证了一个森字。表达了一个冷字,还提出了一座冰山,真是凤凰雪里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王熙凤被二爷追:电视剧中王熙凤破席卷身被扔乱葬岗(3)

红楼梦第23回里面有一句脂砚斋的评语:

“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王熙凤以后扫过雪,可王熙凤什么时候干过活呀?贾宝玉丢玉以后王熙凤回到了大观园?查封的大观园最后有没有返还给贾府?一切都是一个谜。

王熙凤机关算尽,为人三面八刀,得罪了不少人,落魄后自然无人问津,可毕竟是贾府之内人,贾府后来虽然抄家了,王仁都可以不仁不义的活着,王夫人也在苟延残喘,薛宝钗,平儿等人都在挣扎着。

岂能看着王熙凤有如此的遭遇,死后就如此草草了事,不符合人之常情,除非他们不知道,不然不会如此没颜面,何况王夫人和薛宝钗都是封建社会礼教的捍卫者,封建社会讲究的就是入土为安,即便是一个死刑犯,也要求家人安葬,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看看罢了,不可当真也。

一人一木合在一起就是木,三人木就是森,森和僧同音,符合《情僧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