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秋故事,就在“正一读春秋”。

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

咱们大家对一句广告词应该都不陌生,那就是“是兄弟,就来砍我!大家好,我系渣渣辉!”这是某劣质网页游戏拍的广告,这些港台明星们穿着夸张的游戏里的战衣,然后扛一把大砍刀,一边挥舞着大砍刀,一边念广告词:一秒一刀999,装备全爆666···

据说,这是某游戏厂商通过一些手段骗那些港台明星拍的,后来反正也给钱了,就这么算了,但是也造就了不少网络搞笑的梗。现在我们一看到张家辉就能想到这句广告词,张家辉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影帝张家辉,而是“渣渣辉”。

春秋时期宋襄公的真实身份(春秋故事会113)(1)

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呢,和渣渣辉没关系,但是和这句广告词有关系,不过得稍微改动一下,那就是“是兄弟,就来让我砍!”说的是春秋宋昭公的故事。

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子王臣一命呜呼,他儿子杵臼即位,也就是宋昭公。咱猛一看这名字,杵臼,这不是咱们平常捣蒜泥捣药用的那个家伙事儿吗?

诶,别说,还真是这俩字。杵臼是一套工具,分两件。杵呢,就是那种小型的棒槌,一边细一边粗,头圆圆的;臼就是一个圆槽,中间凹进去,把蒜呐,草药啊,粮食啊什么的放进去,然后用杵去捣,给捣鼓碎了好吃或者蒸煮。

春秋时期宋襄公的真实身份(春秋故事会113)(2)

现在说谁谁“杵臼”,跟说这个人“棒槌”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在说这人脑袋不太灵光,有点傻,所以取名是没有再取这名字的了。

这宋昭公杵臼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想的是什么呢?

《左传·文公七年》记载:昭公将去群公子。

这啥意思?

看过咱们之前《灭族》那一期的朋友们,应该对“群公子”这个词不陌生,就是这杵臼的叔叔伯伯堂哥堂弟们。“去”,就是杀。合起来,就是杵臼想砍他的一部分叔伯兄弟,和当初晋国晋献公筑聚城,将“群公子”屠杀殆尽是同一个意思。

宋昭公产生这个想法,其实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得到这个位置的过程,可是流了不少血的。

《史记·宋世家》记载:“成公卒,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宋人共杀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为昭公”。

春秋时期宋襄公的真实身份(春秋故事会113)(3)

这个事是这样的:杵臼他爸爸死的时候,本来要继位的不是这位杵臼,而是他哥哥。但是呢,交接班的时候出了乱子,杵臼他伯伯公子御想篡位,把杵臼这哥哥给干掉了,然后自立为君。后来其他的叔叔伯伯们又不服,就联合起来又把公子御给干掉了,最后一商量,这才把这位杵臼推了出来当国君。

经历过这个小插曲,我们应该就对杵臼“干掉一些叔叔伯伯堂兄堂弟”这个想法有了更多的理解了。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杵臼,你看着这些人,会感觉到什么?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这丫的很怕怕啊!

不上台的时候还好一些,上了台,树大招风,成了众矢之的、孤家寡人,这种感觉就会更强烈,这种恐惧也会更深重。

春秋时期宋襄公的真实身份(春秋故事会113)(4)

所以,他才急吼吼地想杀人。他真的很想让有些叔伯兄弟主动跟他说:是兄弟,就来砍我一刀···他真的会砍,而且是毫不犹豫地去砍。

杵臼想杀人,但是心里没把握,所以,他只能向自己的心腹去寻求支持,来谋划这件事情。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第一个找的人,就兜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他找的是谁呢?

乐豫。

这乐豫呢,是宋戴公的玄孙,按辈分,杵臼得叫他一声爷爷,不过血缘关系上不是同一支脉。乐豫当时是宋国的司马,司马是管理国家军政的要职,是妥妥的杵臼一党。杵臼本来想着乐豫肯定会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然后积极给自己出谋划策,但是乐豫上来就说:“不行!”

然后乐豫就给杵臼讲了一堆大道理,最中心的思想,还是让杵臼好好对待这些叔伯兄弟,以德服人,这样一大家子齐心协力,紧密团结在你周围,然后振兴宋国,千秋万世吧啦吧啦···

春秋时期宋襄公的真实身份(春秋故事会113)(5)

其实从乐豫的角度来看,他没错,他是皇室老资历,人情世故经历得多了,也没几天活头了,不想看着这些后辈们自相残杀。但是他这么说,也注定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这皇宫的地上,杵臼他哥的血,杵臼他大伯的血,都还没干呢,谁干的?

就是杵臼他这些叔伯兄弟们啊!

看着这鲜血染红的王座,您在这大谈特谈相亲相爱一家人?怎么可能呢?

而且,以德服人,那是对能压得住这些皇亲贵戚、骄兵悍将的雄主说的话,像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那样的还行,他杵臼有这个能耐吗?他有这份儿自信吗?

杵臼低着头,问他乐豫爷爷,说:“爷啊,你说的这些大道理,我都懂。但是您听说过一句话吗?”

乐豫就问:“哪句话?”

杵臼说:“就是那句:‘我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不想像我哥一样。”

春秋时期宋襄公的真实身份(春秋故事会113)(6)

乐豫马上明白了杵臼的意思,知道事情已经不可避免,叹了口气,退出去了。

杵臼感觉也没有必要再去问其他人,就开始安排要杀掉的人的名单,但是他做事不密,这份名单泄露出去了。然后,局势迅速变得不可控制,名单上的人马上抱成团,杀进了皇宫,双方在皇宫里杀得天昏地暗,各有死伤。

杵臼和宋国这些宗室们都知道,这样下去只能两败俱伤,所以,作为有威望的老人,乐豫又站了出来。他组织了宋国六大部门的部长,也就是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这“六卿”,来调和这场公室内斗,最后,双方终于同意了调解,公室做了些让步,乐豫也让出了司马的位子给杵臼的亲信公子卬。宋昭公子杵臼即位后的这场血腥争斗,才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春秋时期宋襄公的真实身份(春秋故事会113)(7)

但是这个事件的影响是很大的,杵臼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好像都受到了较大的刺激,变得有点扭曲,有点变态。而且,这场风波过后,宋国宗室内部仍然是矛盾不断,在这种双重的压力刺激之下,杵臼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表现得很暴虐,也为他最终出逃、被杀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他没听那些大道理,但是,也没有过好他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