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从诗经开始,以文会友。

诗经中的40个经典语录(品读不一样的诗经第十三篇)(1)

在经典的文字里慢慢走,以一颗沉静的心,一种沉思的姿态,共同穿越一段孤独、寂静但又无比丰盈的读书时光。

【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大意】

柏木舟随波逐流,在河水中慢慢飘荡,我好像有无限的忧愁,忧愁得心绪不安夜不成眠,不是我没酒浇愁,不是我不去遨游解忧,我的愁呀我的忧,又哪儿是饮酒遨游可以消解得了的啊!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可以让美丑好坏的人都照在里面。虽然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做人须意志坚定,绝不向恶势力低头改变气节!我是有威仪有修养的,我有一定的原则,没的挑选的余地!

我的忧愁重重难排除,只因惹气了那些小人,我遭遇的痛苦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我内心的忧烦好难当,就像穿着从没洗过衣裳,静下心来仔细想,恨不能插翅飞到远。

诗经中的40个经典语录(品读不一样的诗经第十三篇)(2)

一、总述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志气高洁的贤者,不肯随人俯仰,不肯和小人同流合污,结果就遭到了小人的排挤侮辱,天下乌鸦一般黑,他在没有任何人可以诉苦的忧闷情况下,就写下了这篇借以发泄他满腔愤懣之情的好诗。

  读这首诗的时候,很是感同身受。以前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主因自身的美貌和与众不同的行事风格而遭到了当地妇女的排斥与妒忌,也曾对流言深恶痛绝,假如有听到也会仗义直言,可是进入职场后,渐渐发现有些事情,你越是分辩,它的后果反而会越描越黑的,对于这些不公平的遭遇,除了自己默默消化,甚至都不能去和别人倾诉排遣。而这首诗的主人公也是在生活中遭遇了类似的打击,郁结于心,无法排遣,整首诗情感沉重,让人读了心有凄凄,不能释怀,在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这样的境遇是大量存在的,不管是上古时代还是现代职场,被小人攻击,被亲人误解,难免都会郁郁不得志,生活中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弃妇在面对自己不公不幸命运时的控诉诗,整首诗都紧紧地扣着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语言凝重而哀婉,感情浓烈而深挚,把妇人的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诗歌最为生动的一句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人们常用这些诗句表达自己的坚定决心。

诗经中的40个经典语录(品读不一样的诗经第十三篇)(3)

二、详解

  第一句,用柏舟飘荡比作被闲置的贤者。松柏是岁寒三友之一,象征着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用松木做的柏舟随波逐流,毫无用处,喻示着一个有理想抱负有才干的贤者被弃置无所依傍,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而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纠结而深沉不是靠饮酒或者一场旅游就能够消解的,我们常说心有三千结,半数不可道,内心忧愤时,别人总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所以当身处泥淖时,只感觉到跋涉的艰难,就如四面楚歌,无从辩驳,而流言的另一端有一只手紧紧地攥着那线操纵着,得意之情四处流溢,处在这蛛网中的自己,手脚被缚,不能逃脱,无从辩驳,这种忧愁难解又深沉。

  第二句,写了诗作者品性高洁不甘合流同污,君子因不会曲意奉迎,也不会结党谋利,所以生活中处处碰壁,这样品质的人往往是寂寞的,他们的眼中往往是非曲直善恶分明,眼里不揉沙子,不能圆滑处世,“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二句,表白不能逆来顺受之意,辞意坚决、果断,以镜作喻,说明自己不可能像镜子那样不分善恶美丑,将一切都加以容纳而照进去。

  而往往忧愁无以消解时,会想着找人倾诉,却发现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够帮助自己,去找他们诉苦,却没有得到同情,反而骂他不识时务,自讨苦吃,自己的兄弟尚且这么认为,更何况其他人呢,于是作者更是增加了孤独寂寞之苦,这个社会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刚极易折,适者生存。

  第三句,作者在这样辗转反侧的忧虑中拿定了主义,自己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做人就要如同石头一样,不可以随便转动,趋炎附势,也不是张席子,可以任意卷拢,任人揉捏,“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能与这些人和睦相处,但是他们不能夺走我的志向,我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改变自己的气节去和那些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意志坚定,刚直不阿的人,他的意志是值得同情敬佩的。

 第四句,诗的主人公对自己如履薄冰的境遇作了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多的愁,这么多的恨,蒙受不白之冤与侮辱,是因为得罪了那些小人,他静静地思前想后,越想越气,越想越不甘心,捶胸顿足以发泄郁闷之情。他受制于一群小人,又没有能力对付他们,茕独无助,捶胸自伤,原因是被群小侵侮,一再遭祸受辱。“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愠于群小”是全诗画龙点晴的一句,因为他一切不幸的遭遇,全是由于受到了小人的排挤。

  第五句,作者含垢忍辱,无可告诉之余,把目光投向了太阳月亮,质问它们应该是光明的,但却为什么轮流着暗淡无光,当作者心生怨怼时,环境也随着心境发生了转变,以至于在他的眼里日月也失去了光辉,他的内心如同穿着一件没有洗干净的馊衣一般,无时不刻地难过着,好比自己本该是一个一展抱负为国效力的能臣,却因被小人排挤而屈居一隅,他的内心是那样的渴望自由,以至于突然幻想到自己能够化身鸿鹄,展翅高飞,远离这污浊的社会,摆脱那些邪恶的群小。

诗经中的40个经典语录(品读不一样的诗经第十三篇)(4)

三、小结

  这首诗歌刚柔并济,生动地描述了诗者在如困囚笼中时的痛苦不幸,他在生活中徘徊醒悟,既不甘心又无力改变现状,最后只能寄望于一种想象去得到解脱。全诗充满了一种郁结不可解的深沉痛苦之情,作者婉转申诉、悱恻欲绝,表现了一种高度的写作技巧,让我们读了心有戚戚,深有同感,久久不能释怀。我们踏着前人的路开怀开解自己,在文字中排遣各种情绪,文字有静美,可以洗涤掉烦恼,也许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文章总结于前人,谢谢阅读,欢迎点评关注!

图片转载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