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锁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在师德师风上下功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在师德师风上下功夫(师德师风要重在日常抓在经常)

在师德师风上下功夫

作者: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锁明

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近年一些高校发生个别教师师德师风问题,严重影响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也凸显当前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重在日常、抓在经常,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体能动性的有机统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师德师风的形成亦然。提出师德师风要重日常、抓经常,符合人的思想品德的生成规律,而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又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本人要严于律己,自觉加强个人修养,高校也应发挥督促引导作用,重视和做好师德师风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现实中发生个别教师师德师风问题,也与我们平时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有一定关系。的确,一个人思想品德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在自身,个别教师发生师德师风问题,无疑根本责任也在其自身,但从高校管理来说,如果日常督促引导有力,就可能将师德违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学校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也从反面进一步说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重日常、抓经常。

加强长效化的制度和规则以维护师德师风,这是体现重日常、抓经常的核心意涵与根本举措。制度是基础,是一切行为的规范,带有全局性、稳定性,是管根本、管长远、管方向的。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要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更要维护制度权威。一方面,高校自身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供给,以便于对师德师风问题的举报核实、隐私保护、惩处问责、申诉回应等环节的处置有明确的可操作指南,还要抓好长效化的治理和防范师德师风失范乱象的体制机制建设。另一方面,高校还要对照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把师德考核摆在教师管理首位,严格落实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度,严把人才思想品德关,扭转重才轻德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发挥院系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体和基础作用,这是重日常、抓经常的基本要求和有效路径。应该说,近年从教育部到各地方各高校,都对教师队伍中的师德师风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原则性指导意见。如何将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落地,需要调动各高校特别是二级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为二级院系是高校直接管理教师、与教师直接打交道的基层实体单位,所以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向,二级院系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可见,重视和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日常管理,二级院系应该担当作为。一方面,任何教师个人的成就最后归集起来都属于院系管理有方,因而二级院系必须充分信任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谋福利,尽量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从管理层面来说,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也不能放松平时适当的询问管理。一旦发现个别教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苗头,二级院系管理层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忠告),以免其铸成大错而后悔莫及。我们认为,高校出现个别教师师德师风问题,如果管理层能够秉持“零容忍”的态度,早发现早处理就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层因错位的“面子观”而“捂盖子”或“冷处理”,如此则可能陷入被动失态的尴尬。

改变师德师风事后集中教育为平时的定期教育,这是重日常、抓经常的内在要求和直接体现。日前,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其中就特别强调要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管理,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杜绝“走过场”“一阵风”“临时抱佛脚”等形式主义现象。为此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师德师风教育集中在发生师德师风问题之后搞突击的情形,将师德师风纳入日常管理,前移管理关口,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定期开展对教师的日常教育引导,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位教师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不仅知德,更注重行德,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师德规范,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旨趣。总之,治理师德师风失范乱象,需要我们重在日常,抓在经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