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三日大盘走势图(都没猜对大盘暴涨的)(1)

周末有没有被利空刷屏呢?但今天股市的大涨,再一次出乎投资者和媒体的意料。当初对主板限两融,让创业板火了;现在对创业板限制爆炒和场外配资,又让主板火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两市成交首次突破2万亿!又是一个新天量。

一月二十三日大盘走势图(都没猜对大盘暴涨的)(2)

可以说,今天的暴涨格局令很多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前有监管层对股价操纵的调查与场外配资的清查,后有23只新股获得发行批文,包括中国核电这个大家伙,说好的调整呢?怎么还能继续暴涨呢?

很多老股民胆子越来越小,因为牛市颠覆了他们所有的经验,完全看不懂了,股市神一般的上涨,背后一定有神一样的逻辑支撑,所谓的神逻辑,主要是颠覆人们日常的认知常识,这也是牛市的一大特点。

股市暴涨的几个”神逻辑”

1、刺激!还是刺激!

神逻辑1经济低迷的时候,股市反而会走牛!因为政策刺激预期。等经济真正好了,股市反而会回归平淡甚至走下坡路。

经济低迷时,应对政策刺激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从金融体系下手:

从央妈启动降准降息,到地方债纳入抵押品框架,再到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再到发改委集中披露6个大型基建项目,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无不透露出管理层稳经济、呵护市场的明显意图。

央行近期“放水”

1)本月央行将开放大额存单政策试点;

2)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収行地方债,同时将地方债纳入央行抵押品范围;

3)国务院: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

4)不良资产证券化拟试点;

5)4月金融数据公布,新增社融觃模为1.0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8045亿元,M2同比增10.1%创历史新低;

另外,国务院也会出台刺激政策提振实体经济,这一轮是带领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走向全球。如各地陆续推出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衔接的实施方案,并配套出台工作重点和近期优先的项目清单,配合上大金融、PPP、国资改革、央企合并形成合力走出国门等等。

各部委最新政策:

国资委:稳妥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发改委公布1043个PPP推介项目 总投资近2万亿

6月起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将降低 平均降幅超50%

三部委印发水利工程建设运营PPP试点方案

也有不少人认为,大盘蓝筹的上涨与基本面背离,不会长久。那么政策的提振到底对国企有没有作用呢?财政部最新公布了1—4月国有企业的利润数据说明了这一问题:

财政部网站25日消息称,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显效,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继续好转。

1—4月主要行业盈利情况:

同比增幅较大:交通、电子、轻工、电力等行业

同比降幅较大:石化、石油、建材、机械等行业

亏损行业: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

(注: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

数据: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7040亿

国有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放缓:

1-4月国有企业利润降幅(-5.7%)比1-2月(-21.5%)收窄15.8个百分点,比1-3月(-8%)收窄2.3个百分点。

剔除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

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6602.8亿元,同比增长7.3%;

再剔除煤炭、钢铁、有色行业:

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6699.3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1-2月(3.6%)提高8个百分点,与1-3月基本持平。

交通、电子等行业利润呈两位数增长,亏损行业减少。

2、发新股提速 A股反而牛?

神逻辑2牛市时,注册制成功实施前发新股反而是利好!

资本市场扩容,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一直是证监会需要去完成的任务。正因为如此,管理层希望市场不惧怕发新股,所以每当发新股基本都会有利好对冲。

比如这次,虽有中国核电这个巨无霸(预计募集资金量高达135.8亿);同时此轮打新将冻结资金8.3万亿元,远超前几轮IPO。监管层担心市场害怕,就用两地基金互认等利好对冲。

一月二十三日大盘走势图(都没猜对大盘暴涨的)(3)

另外牛市期间新股申购往往异常火爆,那么新股发行前夕市场为何创出了2万亿的历史天量呢?

东财博主第六感觉分析认为,因为新股申购非常火爆,吸引大量的二级市场资金去申购,可是申购的时候如果钱不够就要卖掉老股,而申购完了以后为了能打下一波新股又要入场买入筹码,来获得申购下一波新股的权利。

现在一个月还要发两次新股,很多投资者整天就干买进卖出这点事了,成交量能不屡创新高吗?这其实这也是管理层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不彻底消除市场对于新股的恐惧,那么推行注册制就是一句空话。

3、泡沫化牛市成为常态

神逻辑3现在流行这么一个等式:牛市=钱多 人傻。在股市“泡沫”阶段,很多公司会进入一种市值与预期的螺旋式扩张状态——即投资者对公司的远景预期越好,其市值扩张得就越快,而市值扩张越快,又会使大家对公司预期进一步抬升,进而更加追捧其股票,如此螺旋式地向外扩张,不断吹大股价的“泡沫”。

将该逻辑继续外推,当大家都认为是压垮创业板最后一根稻草的“注册制”若近期推出,反而可能促发“泡沫”的进一步疯狂。

“注册制”推出后,意味着很多理念先进、前景广阔但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的创新型公司将获得宝贵的资本输血,加快资本开支的扩张步伐,并可能因此而实现几何级数式的增长,这反而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向这些新上市公司去配置。

这会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增量的新股也进入“市值与预期的螺旋式扩张”;

二是由于“注册制”会放松对业绩的限制,这会使新股的估值越来越高,反而使那些估值本已很高的存量老股显得不那么贵了,这两大因素都可能推升市场“泡沫”进入更疯狂的阶段。

股票供给的快速扩张可能最终会打破股市的供需均衡,这进而又会对实业产生负面冲击,从而使“正螺旋”变成“负螺旋”,因此“泡沫”破裂后的结局往往都很惨烈。

从目前环境来看,仍处于“正螺旋”阶段,继续享受市值与预期螺旋式扩张所催生的股市泡沫,等待房价和通胀发出的预警信号。

当然,这种行情对股民来说也有难言之隐,当前牛市中,股民对到底是持股待涨更赚钱,还是反复追逐热点更能赚快钱,真的很难抉择。到底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经济学家不知道,政府也不知道,投资者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