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刘备,就以超前的眼光和阅历,懂得了教育好一个孩子,必须从小抓起,从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上向善引导,使之能以坚强毅力并持之以恒做到自己总结出的一句话:“勿小恶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1)

现在虽然历经1700多年,但这句至理名言,成了每个人心中的一秆称,如果恶超过了称坨,没有及时纠正过来,就有可能倒下一边,那么后果严重。

记得,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江南第一惯偷”的故事,那个故事有着五味杂陈的味道,令人扼腕叹息。

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2)

那时,不知哪位同学犯了一些错事,被老师用教鞭打了那同学小手掌,打了之后,他语重心长叹一声,才讲开了这个故事:

在清朝江南的地方,有个叫阿尖的死刑犯在处决时,请求见母亲最后一面。见面后母子泪流满面,相拥而泣。他痛恨自己母亲没有在自己犯小错时及时制止,使之最后难以收手,被处决前见到母亲,在靠到母亲胸膛上,狠狠地将母亲的乳头咬去。

那么,阿尖为什么最后才反省自己,做出了出格的事,咬去母亲的乳头。听到来怕怕的,可是细一琢磨,才发现他有多恨自己,没有及时止损,才会有断头之日。

从小阿尖家里穷,但人聪明,又是家里独子,母亲对他宠爱有佳。他从小偷小摸开始,在他8岁的一天,母亲叫他去打油,他居然趁老板不注意,用棉花偷偷地吸了很多油回去。回去后,母亲对他行为没有批评教育,还夸他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油。从这天开始邻居家的家禽,种的蔬菜,都常常被他偷去。慢慢地形成好吃懒惰的性格,喜欢不劳而获,从别人那里盗窃更多财物,最终沦为江南第一惯偷。

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3)

他的这种聪明没有用到正道上,而母亲又认可他的不劳而获。以为自己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可以不用劳动而获财富,对于他的偷窃行为没有及时止损,才演变成杀人犯,到了监狱才发现完了,自己一生都完了,在砍头前一刻,咬下母亲的乳头,也许想唤醒世人“勿以恶小而为之”会酿成“从小恶变大恶”的悲剧。

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4)

那时,老师用故事来教育同学,要循规蹈矩,不能做损人利己之事。比如,现有些青年不认真读书,整天迟到、旷课、泡手机游戏、相互打骂……都是区区小事,都是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只在意赚大钱,少了家教和陪伴,才会发展到无法无天的地步,最后如果不防微杜渐渐地加以改正,有可能会后果不堪设想。

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5)

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对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他去年夏天自己带孩子去乡村上跑步时,因为天气炎热,刚好路旁有葡萄园有个裂口,他口干舌燥,忍不住诱惑,不由自主地叫孩子去摘几串出来。没想到读二年级的儿子,居然会说:“爸爸,千万别偷,老师和妈妈说过,农民伯伯种点葡萄很辛苦的。”朋友一听,满头大汗而出,没想到儿子会懂得那么多,自己差点犯了大错了。据朋友说,他妈妈和老师对其善的教育,使他从小就知道了很多做人道理。生活中有些人以为占点小便宜就没事,可是日积月累就有可能犯大错。

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6)

“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高尚情操,还有一句善语、一次让座、一个微笑、一个小小的善举,都可以换来快乐、和睦、信任和幸福的场景。

我们要永远记住,不要因为坏事小、不严重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要知道再小的恶也是恶,再小的善也是善。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是绝对的。

如果我们把古人刘备所叮嘱后辈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听进去,一定会受益匪浅,那么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富强。

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