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的四种形式(阅读的三种模式)(1)

1:首先必须强调,阅读是一生的事。对喜欢读书的人来,阅读甚至能称得上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书海浩瀚,要读的书那么多,时间又总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我们喜欢的书,就成了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当下,碎片化阅读,视频化接受已经成了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而传统阅读,尤其纸质书的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

阅读方法的四种形式(阅读的三种模式)(2)

2:就我个人而讲,阅读大致分三种模式。

一是深阅读。遇到对自己味口的书,是一件非常喜悦的事。当我在成堆的书架上终于发现一本跟自己气息相投的书,那种喜悦是无与伦比的。真是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对这类书,我是不一气读完的,坚持每天读一点,读到最入味时,强迫自己放下。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有时间慢慢去咀嚼书中那些值得反复咀嚼的东西。比如人物命运,比如大时代的巨变对小人物命运的摆布,还比如主人公情感上细微的变化,面对感情,面对命运时那种由彷徨到坚定的艰难历变。这些,都需要仔细地品,品书如品茶,速度太快,往往会让我们陷入对故事情节的追逐中,而忽略了人物内心的嬗变。所以,这类书,要慢读,而且要深读。

所谓深读,就是有些书,读一次远远不够。三次五次的去读,去品。这方面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你在不同年龄读它,读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带给你的冲击更是不一样。

陕西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我一共读了六次,个别章节真的能背下来。尤其小娥之死那一章节,带给我的内心冲击很强。陈忠实用小娥死后持久不断弥漫在村子里的那种气息将整部小说置于令人难以述说的迷幻与悲恸中。作者在小娥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了很多的东西,不只是男欢女爱,也不只是女性的悲凉,更有借小娥这个人物去反衬封建社会那种僵死的腐朽没落的气息。小娥死后那股气味久久地回荡,不肯散去而且也无法散去,读来令人窒息。正是这种浓彩重墨的渲染,更让这部小说具有的深刻的悲剧性。

这样的书,你只有一次次捧起,深阅读,才能读出作家藏在小说背后的东西。才能读出作家创作时,内心里那种咆哮,那种愤懑,那种不甘休。

阅读方法的四种形式(阅读的三种模式)(3)

3:跟深阅读相对应的第二种模式,自然是浅阅读。

而对于一般性的书,比如人物传记,或者拿起来不怎么跟自己对味,但仍然有阅读价值的书,我的阅读方法是浅阅读。能一气读完的,尽量一气读完。读不完也不要紧,甚至一本书看二分之一或者更少,大致了解一下作者的创作思想,故事走向,或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人物命运走向等就行。

浅阅读是阅读中最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对很多书,我们不需要去深刻地了解或体会,但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涉猎。一来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二来也可以通过这种浅的快速阅读的方式,增加我们的信息贮藏。

阅读方法的四种形式(阅读的三种模式)(4)

4:比之浅阅读,当下我的阅读更接近于一种浏览式阅读。

要读的东西总是很多,但时间很难让我们有完整性。那么,很多的书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一个窗口。这个时候,快速浏览,以最短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或者对某个行业有一个最最基本的了解,或者对某一段历史有一个大致性的掌握。或者对某个作家有一个最最基本的判断,凡此种种,我便选择这种浏览式阅读。

浏览式阅读并不是拿起一本书随便翻翻,这种阅读对阅读者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考题。它需要你有一定的积累,并有较高的鉴赏力与判断力。对一本书,通过大致性浏览先做出某种最基本的判断。也就是这书值不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去精读、细读。如果值,那么这本书你可以把它挑出来,列入你深阅读的计划。而对大多读物来说,这种大致性的浏览,也是能完成阅读任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