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1日,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大幅报道中国光棍节,他们聚焦的是让他们眼馋的营业额巨大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
↑BBC报道中国光棍节的截图。
其实这一天,还有另外一条重要新闻:欧洲很多国家纪念一战结束,连一些主持人都戴上了血红的虞美人花。等一下,这种花不是罂粟花吗?前一段,英国女王不是专门造访伦敦塔的陶瓷罂粟“花海”吗?
↑佩戴虞美人花的英国BBC主持人。
↑比利时田野中的虞美人花。 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中文媒体在报道欧美纪念一战和二战活动中都会提到罂粟花,报道中要么说人们把罂粟花佩戴在胸口,要么说用罂粟花组成花海,要么说向空中抛洒罂粟花,等等。罂粟花被称为罪恶之花,其种子是制造鸦片的原料,难道欧美人民连这点都不知道吗?答案是很多中文媒体犯了不求甚解的翻译错误——这种血红的花不是罂粟花,而是虞美人花,它与罂粟花都属于罂粟属,花型和颜色非常相似,但不是一种花。
一些中英字典中对“poppy”的一种翻译是“罂粟花”,其实严格地说,英文中的罂粟花必须在“poppy”前加上“opium”(鸦片) 一词,即“opium poppy”。尽管有人可以辩解说,罂粟花可泛指罂粟属植物开的花,但罂粟花在大多数语境下是指那种罪恶之花,不译成“虞美人”而译成“罂粟花”确实是不求甚解,这可能是多年来很多中文媒体每每中枪的原因吧。
↑中文媒体再次译错。
↑苏富比拍卖图录中明明写的是虞美人。
↑英文媒体报道中写的也是虞美人。 躺枪的还有梵高。一些中文媒体报道说,纽约时间11月4日晚,纽约苏富比举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梵高1890年创作的《雏菊与罂粟花》以6176.5万美元为中国人所得。其实查查原文,明明写的是《Still Life, Vase with Daisies and Poppies》,应译为《雏菊与虞美人》。比较一下,意境是不是不一样?
为什么要用虞美人花纪念战争呢?这与一首著名的诗有关。《在法兰德斯战场》(In Flanders Fields)是一战期间最重要的诗作之一,是1915年5月2日加拿大军医约翰?麦克雷( John McCrae )目睹了战友之死后的第二天所作。位于比利时和法国边界的法兰德斯是一战最惨烈的战场,盛开着血红的虞美人花。因为这首诗,虞美人花成为欧美的战争纪念花,也成为比利时的国花。
↑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上纪念一战的巨幅画,这幅画直到10月底才被换成新任欧盟“总理”容克及其班子成员的全家福。
↑画面的主体是血红的虞美人花。
血红的虞美人背后是深刻的历史变革,一战导致了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因为男人大都上了战场,妇女不得不工作,参与社会活动,于是妇女开始解放,最终顶起了半边天;一战结束后,由于没有建立和平与发展的长效机制,于是21年后爆发了更为惨烈的二战。
二战让欧洲人痛定思痛,于是人们想到了欧洲一体化,欧盟的前身诞生了。这种长效机制的创立,使得英、法、德、意等昔日宿敌终于和解,困扰欧洲几千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
↑11月11日的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
↑一只和平鸽飞过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
↑一群和平鸽飞上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前的灯柱。
↑11月11日,一架飞机从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前路灯上的和平鸽身后远远地飞过,仿佛一颗子弹射向和平鸽。最近,乌克兰问题严重困扰欧盟。
↑比利时田野中的虞美人花。
文字/图片:新华社欧洲总分社记者姜岩
编辑:安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