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马本身早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的确,马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农业生产和运输的动力,也是人们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宠物古代,哪个国家的马多,就表明哪个国家强盛《后汉书·马援传》中说,“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即和平时期)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这段话充分说明,马作为一种家畜,是多么重要因此马在历史上有许多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路遥知马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

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马本身早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的确,马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农业生产和运输的动力,也是人们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宠物。古代,哪个国家的马多,就表明哪个国家强盛。《后汉书·马援传》中说,“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即和平时期)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这段话充分说明,马作为一种家畜,是多么重要。因此马在历史上有许多许多有趣的故事。

我国在周代就设置有专管马的官职,说明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对马这种家畜高度重视。西汉政论家贾谊(公元前200年一前168年)在他的《过秦论》一书中说,到“战国末年,七国中以秦军车骑最强,南取百越之地,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说明,秦国因为马多势大,别国都怕它。马业的发达成为秦国南征北战获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秦代,专门设立了太仆寺这一机构掌管国家的马匹,因此秦代是中国历史上马业发达的鼎盛时期。正是有了这种历史背景,秦代的马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

1974年,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临潼发现了一个为秦始皇陪葬的巨大兵马俑坑。坑内有和实物同样大小的战车120多辆,陶马500多匹,700名武士俑。不久又发现了另一个陪葬坑内的铜马和马车。它证实了秦代是我国历史上养马作为军用、骑坐和运输动力的鼎盛时期。

史书中还记载,秦代有一个叫马斯倮的人,在甘肃省泾川县大量繁殖马和牛,数量之多如同谷粒一样,难以数清。由于他养马有功,秦始皇为他封官进爵,成了“高级干部”。可见古代对养马的重视。

历史记载,秦始皇在南征北战中曾用过7匹著名良马,分别叫“追风”“逐兔”“蹑影”“追电”“飞翔”“铜花”“晨凫”。这些良马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得以名垂青史。

由于马的重要地位,在秦代有相马的职业。相传秦穆公时代,有一位叫伯乐的人,是善于识别马的优劣的相马专家。伯乐识别千里马的故事在群众中已广为流传千百年。直到现代,人们常常把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也尊称为“伯乐”。

马作为古代的交通工具更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那时,向皇帝传送重要公文,或者皇帝下达圣旨,都要用快马,中途设驿站,选最好的快马进行“接力赛”。

唐朝有一个名噪四海的杨贵妃,喜欢吃四川涪州产的荔枝,但荔枝熟后,过夜就不新鲜了。唐玄宗李隆基为讨得爱妃的欢心,就命令传送公文的驿站,用最快的马带着荔枝日夜奔驰转运,用最快的速度把鲜荔枝送到住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华清宫的杨贵妃的嘴里。以致路旁行人看到飞奔的驿马,以为是传递紧急公文哩!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过华清宫》的诗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马除了用于军事、运输外,在和平时期也是民间重要的耕耘畜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古书(盐铁论》中说,汉代时牛马成群,农民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说明马也是农民喜用的畜力。

其实,马自古以来,也并不是纯粹的畜力,由于马有独到的听觉和嗅觉以及惊人的记忆力,在经过训练后不但可以征战和耕地,还能在人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手势的指引下,进行有趣的娱乐及体育活动,或承担特殊任务。人常常说的“老马识途”,也是马的功能之一。

赛马是自古传下来的竞技体育,因此有关赛马的故事也很多。善于应用马力就成为赛马者的基本功。战国时期,齐国将军田忌经常和齐公子们作跑马比赛。押重金赌输赢,田忌的军师孙膑见双方的马力相差不远,都有上、中、下三等。孙膑告诉田忌,他有办法胜齐公子,于是就同齐王和公子们押千金赌注。比赛开始。孙膑要田忌用最差的马和齐王最好的上等马比赛,第一场当然输了。然后,让田忌用中等马和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赢了第二场;第三场田忌用上等马和齐王的中等马比,田忌又赢了。结果是三比二胜,齐王输了一千两金子。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在战争、运输和耕耘等方面的作用已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在许多方面人们仍离不开马。尤其是在边远山区、沙漠地带、草原,马仍然是运输、通信兵不可缺少的朋友;在农业生产中,马仍然承担相当一部分耕耘和驮运任务。在体育娱乐活动中的马赛,马仍然是主角之一。

马作为陆上动物,有时还被人用作捕鱼的“工具”。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常常将马赶到河中,让它们在河中奔跑。原来,这是用马来帮助捕捉一种不太好捉住的鱼:电鳗。电鳗是一种身上带电的鱼,有的身上能发出500伏甚至更高的电压,人用手去捉,常常会触电而死。马进入河中,有的马也会触电,但马承受电击的能力比人大得多。马触电后,电鳗身上的电量就会大大消耗,电压大大降低。电鳗有一种习性,当身上的电释放完后,会游近岸边继续蓄电,这时,印第安人就能用手中的捕鱼器具,将电鳗捕获而不致触电。当然,人类如此对待马,似乎有些“太不够朋友了”。不过,有句话叫“当牛作马”,当人类需要生存时,也只好委曲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