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经常会给我们一个脑洞大开的世界,我们对未知的探索,也造就了科幻片的大受欢迎,我们因此可以对未来世界抱有期待之心,但是有一种科幻片,它试图用影像直观的方式为我们展现我们身处的世界所存在的可能性,而这一类的片子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

彗星来的那一夜深度解析(彗星来的那一夜我们又一次被未来干掉)(1)

这一类的片子以现在的人类社会作为假设,然后再穿插以一定的科学理论,用一种非常科学的角度来展现世界的无限可能性。但因此就会出现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的窘境。

彗星来的那一夜深度解析(彗星来的那一夜我们又一次被未来干掉)(2)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平行世界的理论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选择都会产生新的分支进而产生新的空间,如果薛定谔的猫是说,盒子打开前猫的生死是各占一半的概率,然后打开盒子,生死的这两条线就会变成一条,即非生既死。而相干性就是说这生死的两个结局其实都存在着并且在各自时空互不干扰。而电影的彗星则把原本不同时空的我们绕在了一起,穿过纯黑带就是表示穿过了另一个时空。

电影其实用很低的成本在给观众绘制一个极其庞大的世界观,甚至是现在科技无法完全证实的,我不敢探究这部电影的逻辑是否正确,因为学识还不够,但是这部电影的拍摄模式确实很值得研究的。

彗星来的那一夜深度解析(彗星来的那一夜我们又一次被未来干掉)(3)

首先,电影成本其实很低甚至连五毛特效都基本没有(彗星绝对是特效了吧?)但是电影却显得十分真实,这是因为手持拍摄的原因,镜头始终给我们一种我们其实也参与其中在那间房子里的感觉,这种方式虽然让看的人感到不适(镜头晃动)但就会给我们一种感觉这就是自己旁边用DV录下来的样子。于此相像的还有前几年的《灵动实录》感觉那个成本还更低,但为什么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呢?其实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对未知的恐惧会让人又怕会让人又怕又想看,而这样的好处也就是可以把省下来的钱放在其他地方了。

再者说,导演说演员拍摄的时候并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是把每天写了个大概给他们看,换言之,这些对话很多都是即兴表演的,没有了表演腔,演员就像是参加真人秀一样,对话更加让人觉得贴近生活。

彗星来的那一夜深度解析(彗星来的那一夜我们又一次被未来干掉)(4)

细致。这是另外一点给我很直观的感受,从头至尾场景就是一间房子,但是每一次的时空转换,房子里的物件都会发生细小的变化,玻璃杯,画,创可贴,照片,甚至根据导演说还有演员的纽扣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些有意为之的细节居然有450个,所以看他个十几周目都是值得的。

彗星来的那一夜深度解析(彗星来的那一夜我们又一次被未来干掉)(5)

升华。这是一个在电影里很重要的因素。一部好的科幻片,不只是披着硬核而是还有让观众值得细思极恐的部分。镜头从头到尾都是跟着女主走的,所以我们也一路跟着女主恍然大悟,原来女主其实从一开始已经错过了自己的时空,并且还会越来越远,结局女主走出房子,穿过一个又一个的纯黑带,无助,彷徨,想要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可是每一个时空都有自己,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只能杀死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哪怕那个人就是自己!就像片尾曲《galaxies》,我们也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可怕的是世界之大却无处容身。所希望这世界没有如果,我们在生命中做的每一个选择,都造就了现在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是最好的自己。

彗星来的那一夜深度解析(彗星来的那一夜我们又一次被未来干掉)(6)

科幻片不仅会让我们展望未来,同时也细细思考人性是否会经得住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这又是小成本科幻电影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