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1. 云视频优势凸显,多项技术助力云视频发展

1.1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存在痛点,软件视频会议优势明显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分为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和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硬件视频会议是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依靠 DSP 嵌入式软件实现视音频处理、网络通信和各项会议功能。其优点在于性能高、可靠性好,大部分中高端视讯应用中都采用了硬件视频方式;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部署成本高, 初始投入较多,且操作复杂,仅能在会议室内使用,另外还需要专门 IT 人员维护,后期维护成本高。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

软件视频会议是基于高级会议 PC 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主要依靠 CPU 处理视、音频编解码工作。其最优点与硬件视频会议相反,初期部署成本较低,企业无需大规模改造网络,后期维护成本低,并且可以实现在会议室、电脑、移动状态下的多方视频沟通。但软件视频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视频质量普遍无法超越硬件视频系统。

软件视频会议的典型代表是云视频会议。云视频会议以云计算为核心,供应商提供云计算服务,一般采用公有云的方式部署,企业通过网络即可实现跨地域多方视频通话。云视频优势在于 SaaS 模式按月租用,前期投入小,而且支持绝大多数智能设备,接入会议简单快捷,还无需专人维护,后期维护费用低。在视频会议行业中,云视频会议将成为该行业新的增长点。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2)

1.2 多项技术催生云视频

云视频又称视频云服务,它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理念的视频流媒体服务,它能够让客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搭建专业的视频系统,从而轻松开展在线视频业务。在典型的云视频流程中,内容提供方采集的视频首先会被编码为特定的格式;视频在上传到云服务器后,为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播放终端通常会在云端进行转码,服务端会提供包括数据统计、内容审核、实时水印等在内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视频经由内容分发网络(CDN)加速分发,通过解码最终在内容消费方的终端设备上实现播放。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3)

云视频传输涉及到视频的编码、解码,从而实现兼顾清晰和流畅的观看体验。在云视频传输过程中,首先由内容提供方将采集的视频编码为特定格式。其次,视频上传到云服务器后,由于用户的网络环境、播放终端不同,通常会在云端进行转码,并根据终端用户的带宽情况选择不同码率的视频文件进行传输, 从而实现兼顾清晰和流畅的观看体验,之后视频经由内容分发网络(CDN)加速分发;最终,在不同用 户的终端设备上解码,并实现流畅、清晰地播放。

1.2.1 视频编解码与内容分发网络

视频编解码和内容分发网络是视频云服务中的两项关键技术。视音频编解码指通过视音频编解码算法对 视音频信息进行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在进行图像初始采集后,视音频数据往往有大量的冗余信息,不利于网络传输、存储和处理。通过视音频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解压缩可以提高传输效率。视频压缩标准主要有 ITU 定义的专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电话的标准,包括 H.261/2/3/5;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针对消费类应用对运动图像压缩定义 MPEG 标准,包括 MPEG1/2/4;由 ITU 与 ISO 联合视频小组 JVT 定义的 H.264 编解码技术。

当前视频编码已经进入到后 1080P 时代,由 H.264 主导的视频编码标准正在被撼动。早在 2013 年,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 H.265 就完成了标准的制定工作,但受限于当时的应用环境而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相比 H.264,H.265 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维持画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视频传输的带宽减少到 H.264 的一半。目前主流的视频云厂商部分或已经支持 H.265 标准,或正在计划支持 H.265 标准,随着未来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支持,H.265 标准将成为视频云服务的标配。

视频编解码技术决定了抗丢包率、延迟时间等技术指标。H.264 为第二代视频编解码标准,又称为 AVC, SVC 是以 AVC 为基础增加了更多高效算法工具的编码标准,相比 AVC 更适应复杂网络环境、成本更低, 因此更适合云视频应用。AVC 实际上是 H.264 编码标准的别名,但自从 2007 年 H.264 增加了 SVC 部分后,大家通常把不包含 SVC 的部分称为 AVC,将包含 SVC 的编码标准称为 SVC。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4)

在流媒体分发技术方面,P2P 技术因为充分利用边缘设备,从而缓解视频云服务中的高带宽成本的痛点, 因而被越来越多视频云厂商运用到内容分发领域。P2P 扩展性好,CDN 可靠性高,P2P 与 CDN 结合,两者取长补短,尤其适用于流量较大、热度集中且相同资源利用率高的应用场景。

1.2.2 语音对话与视频分辨率

在视频会议中,通常会有多对多的语音对话,实现该功能主要通过语音采集、编码、传送、解码、语音 重现等步骤来实现。音频编码技术可以缩小占用的带宽,在实际的语音通话应用中不可或缺。目前行业内主要的音频编解码标准包括 G.711、G.722、G.728、G.723.1、G.729、G722.1、AAC_LD 等,其中 AAC 支持采样率 48K,达到高保真 CD 音质效果;在编码延时上,AAC 编解码为 20ms,效果较好。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5)

视频会议的呈现还依赖视频的分辨率,高清晰度是视频技术发展的主线之一。视频技术的分辨率实际是 指图片的分辨率,一个视频是由无数的相同分辨率图片组成,分辨率大小决定了视频的清晰度,分辨率越高,视频的质量也越高。但同时,分辨率的增加需求更高的视频流码率,会要求更高的网络传输带宽和速度。视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 CIF 格式、480P、720P、1080P、2K、4K。目前,高清晰度(4K)是视频发展的主流趋势。2019 年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到 2022 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和各方资源积极投入下,产业总体规模有望超过 4 万亿元, 超高清视频用户数达到 2 亿,4K 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 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6)

1.2.3 视频通信框架协议

视频会议的发展离不开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的重要性在于解决了不同厂商产品的互通和兼容性问题,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互联互通,保护了用户的利益;同时降低了厂商研发和用户建网成本,使得视频会议真正推广开来。视频通信的组网协议从 60 年代的各公司专用系统发展到如今的 SIP 协议,极大促进了行业发展。目前国际标准有 H.320、H.323(ITU)和 SIP(IETF)3 个标准集,其中 H.323 是目前的主流标准,SIP 将会是下一代标准。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7)

H323 标准是 ITU-T 组织于 1996 年在 h.320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于宽带 IP 网的视讯会议系统系列协议的集合,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 IP 包为基础的网络上的通讯,允许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能够互操作。SIP(会话初始协议)是 IETF 于 1999 年提出的在 IP 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是 IETF 标准进程的一部分。SIP 协议则更为简单、开放、灵活,目前的大部分主流网络视讯产品均支持 H.323,并可兼容 SIP 协议以适应未来发展。

从标准的完备性而言,H.323 是关于在 IP 环境中实时多媒体应用的完整标准族,对于呼叫的建立、管理以及所传输媒体格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完善而严格的规定;而 sip 标准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实现实时多媒体应用的信令标准,自身不支持多点的会议功能以及管理和控制功能,而是要依赖于别的协议实现,如ITU-TSG16 小组提出的 sip 运用规范,影响了系统的完备性。

从系统实现的难易性而言,h.323 标准的信令信息是采用符合 asn.1per 的二进制编码,并且在连接实现全过程都要严格标准的定义,系统的自由度小,如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需要对整个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SIP 标准建立在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 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的基础之上,信令信息是基于文本的,采用符合 iso10646 的 utf-8 编码,全系统的构造结构相对灵活,终端和服务器的实现也相对容易成本也较低,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考虑,构造一个大规模视频通讯网络,采用 sip 系统的成本要廉价许多,而且也更具有可实现性。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8)

从组网结构而言,H.323 协议倾向于严谨的层次化结构,由多点控制单元(MCU)集中执行会议控制功能, 所有参加会议终端都向 MCU 发送控制消息,不支持信令的组播功能,限制了可扩展性,降低了可靠性; 而 SIP 设计上就为分布式的呼叫模型,具有分布式的组播功能,其组播功能不仅便于会议控制,而且简化了用户定位、群组邀请等,并且能节约带宽。

2. 视频会议发展历程

2.1 通信技术助力视频会议,行业发展日异月新

从全球来看,视频会议经历了模拟电视会议阶段、数字视频会议阶段、基于 IP 网络视频会议阶段、多功能统一通信管理平台阶段等阶段。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9)

模拟视频会议阶段:发达国家率先研究,各种产品难以互通。贝尔实验室于 1964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模拟技术可视电话 picture phone MOD-I,之后发达国家纷纷开始研究模拟视频会议。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以模拟方式传输,传送的是黑白图像,局限于在两个地点之间,并且还要占用很大的带宽,费用很高,因此此后并没有得到较快发展。在这一阶段,代表产品有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可视电话、英国 BT 公司的 1MHZ 带宽的黑白会议电视会议。到 70 年代中期,数字图像和语音编码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模拟系统开始逐渐转向数字系统。但早期的视频会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在各自研发的技术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各种视频会议产品很难实现互通。

数字视频会议阶段:各种技术发展迅猛,为视频会议提供技术支撑。80 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的理论研究以及实用系统研制方面得到迅速发展。这个时期,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取代了模拟视频会议系统,其传输图像占用频带比较窄,质量也比较好,从而得到发展,在某些地区开始形成了视频会议网,如 80 年代初期,日本和美国研制出的 2Mbps 彩色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形成非标准的国内视频会议网。80 年代中期,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图像编码解码技术取得突破,信道费用降低,为视频会议走向实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但这一时期的数字视频会议系统一直使用专用的编解码硬件和软件,要求互通的会议终端使用的编解码器必须来自同一个厂商,否则不能正常工作,从而极大地阻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各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0)

基于 IP 网络视频会议阶段:受益于互联网发展,视频会议步入高清时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光纤接入也得到普及,高清视频成为了可能。基于 internet 的硬件方式视频会议和纯软件方式的视频会议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 H.323 协议的推出,视频会议系统得到空前地发展。2008 年 KEDACOM 发布首款1080P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标志着视频会议系统进入到高清时代。

H.264 是一种高性能的视频编解码技术,它是由 ITU-T 和 ISO 两个组织联合组建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H.26 堪称是当今高清晰多媒体通讯的基石,HD-DVD 与蓝光DVD 均采取 H.264 作为其制作标准。H.264是在 MPEG-4 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采用“回归基本”的简洁设计,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且在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还拥有高质量流畅的图像。

高清视频会议常用的网络通讯协议包括 ITU-T 提出的 H.323 协议和 IETF 提出的 SIP 协议。H.323 集中控制便于计费,对带宽的管理也比较简单有效。SIP 为分布式的呼叫设计,便于会议控制,且简化了用户定位、群组邀请等,具有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的特点。

多功能统一通信管理平台阶段:惠及多个行业,发展前景无限。多业务全面融合时代,多媒体通信管理 平台,集成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应急指挥调度、即时通信、视频点播、桌面应用、VOIP 电话、办公软件协同等应用于一体,支持多协议的转换和兼容,支持移动网络和 Internet 网络融合,具有大容量组网、智能网络适应、高保真视音频、软硬结合、多业务融合、平台开放能接入第三方设备等特点。随着5G 时代的到来,视频会议市场或将替代实体会议,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2.2 中国视频会议起步较晚,“非典”、“新冠”或成催化剂

90 年代中期,视频会议正式进入中国,初期发展比较缓慢,并首先服务于国务院和各省级政府部门。2003 年的“非典”使视频会议进入大众视野。据统计,“非典”期间已部署视频会议系统的单位,系统使用频率惊人,掀起国内视频会议发展热潮。在这一阶段,我国使用的视频会议系统大多还是从国外进口, 国内暂不具备视频会议的研发及相关设备的生产条件。

2002 年“非典”过后,国内迎来了视频会议发展的爆发期。国内厂商也嗅到了商机,纷纷开始布局视频会议的研发。出于保密及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我国政府在视频会议系统采购领域逐渐删除了对国外厂商的采购计划。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特殊要求阻碍了国外视频会议厂商进入党建市场,从而为国内厂商带来了广阔前景。2019 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给视频会议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在线沟通、学校远程授课、医院在线诊疗、企业在线商讨都离不开视频会议,国内对视频会议的需求愈发强烈。

3. 视频会议市场风头正劲

3.1 全球市场稳步增长,中国有望后来居上

根据 Frost&Sullivan 在 2018 年发布的《全球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在2012-2016 年期间,以 7.5%的复合年增长率从 319 亿美元增长至 426 亿美元。预计从 2017 年至 2021 年,全球视频会议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8.3%或更高,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1)

2018 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10%-15%,从 2011 年的 45.5 亿元增长至 2018年的 160.2 亿元,实现了近 2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未来几年还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目前,全球视频会议系统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 IDC 数据显示,仅华为、思科、宝利通这三家企业就占据了全球 74%的市场份额,其中思科占比最高,为 41%。根据 IDC 相关数据,2018 年我国视频会议行业中,市场份额前五名是华为、苏州科达、视联动力、宝利通和思科,占比分别为 16.7%、7.8%、7.0%、6.6%和 6.3%,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总计为 44.4%。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2)

3.2 国内硬件视频会议市场增速下滑,市场竞争格局固化

据 IDC 预计,2019 年国内硬件视频会议市场空间将接近 6 亿美元,增速将下滑至 6%左右。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3)

目前,国内硬件视频会议竞争格局固化。多年来,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近 80%的市场份被华为、苏州科达、宝利通、思科占据。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4)

3.3 软件视频会议破局而出,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目前我国企业软件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虽不及硬件视频会议市场,但其增速较快。据 IDC 统计,2018 年国内软件会议市场规模仅 1.7 亿美元,虽不到硬件视频会议市场规模的 1/2,但未来增速可观。预计 2023 年国内软件会议市场规模达到 5.4 亿美元。按此趋势,2025 年国内软件会议市场规模将超过硬件视频会议。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5)

与硬件视频会议系统相比,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廉价且开放性好,维护费用较低。在用户日常使用的网络条件下,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不同场合使用。在功能方面,软件视频会议在满足视频要求之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操作。鉴于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在功能、部署成本、维护成本、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将受到更多用户的喜爱,预计未来逐渐侵蚀硬件视频会议的市场份额,从而成为视频会议行业的主导。

就此次“新冠”疫情的需求来看,许多行业都产生了对视频会议的巨大需求,预计未来视频会议系统将进一步向各行业渗透,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有望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而硬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固有缺陷促 使中小企业倾向购买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这将进一步扩大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市场规模。

国内以云视频会议为代表的软件会议市场竞争格局分散。2018 年国内软件视频会议 CR6 不到 50%,以好视通、小鱼易连、会畅通讯等为代表的云视频会议厂商正在加大力度扩大市占率,以求在市场高速增长初期建立领先优势。

3.4 发展趋势:纵向下沉空间大,横向赋能多行业

视频会议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包括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企业、海关等各方面,其中政府是目前国内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应用场景。以苏州科达为例,其行业解决方案涉及公安、检察院、法院、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

从纵向来看,视频会议将进一步下沉到更低层级的机构和部门。政府一直重视县、乡、村等基层单位工 作的开展情况,未来势必将使更多基层单位使用视频会议,视频会议不再只是上级部门的配备;对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沟通至关重要,远程办公逐渐成为现代职场的趋势,这都意味着企业未来不可避免地需要视频会议。随着云视频会议的逐渐完善,低成本的云视频会议将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

从横向来看,视频会议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拓展,与更多行业和业务相结合。此次“新冠”疫情中,我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凸显,为了及时防控疫情,湖北省多家医院纷纷利用视频会议的方式,联系北京等地的重点医院进行远程会诊。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将不再局限于会诊这一业务,也不再局限于某几种病例。此外,视频会议与教育行业的结合愈发紧密,“视讯教室”、“智慧宿管”、“双师课堂”、“平安校园”等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诞生,都加速了我国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进程。在司法方面,内蒙古部分法院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远程庭审,使视频会议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3.4.1 云视频赋能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行业直播授课、视频授课需求大幅增长,云视频的应用能够使教育在线化程度提高,为线上教学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视频服务,尤其是互动直播云服务的发展为直播教学铺平道路。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6)

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规模持续走高。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8 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517.6 亿元。若按照每年 10的增长率预测,2033 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将达到万亿规模。与此同时,我国在线教育付费用户规模也在持续走高,2018 年达到 1.3 亿人,若按照 10的增长率,预计 2028 年我国在线教育付费用户达到 3.5 亿人。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扩大,表明各学校、教育机构对云视频的潜在需求庞大。

3.4.2 云视频助力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的国内外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对云视频的潜在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根据美国远程医疗协会的统计,2019 年有超过 1500 万的美国人接受了某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势医疗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因此政府近年来不断鼓励医疗资源共享、远程医疗发展。我国的远程医疗行业市场前景广阔,2018 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为 130 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63。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7)

国家医疗卫生经费支持为云视频快速增长提供基础。根据研究机构 Frost&Sullivan 统计,中国国家医疗卫生支出于 2018 年达到 15,291.0 亿元,基于 2014 年至 2018 年的时间跨度,年均复合增长高达 10.7%。国家经费支持为远程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进而促进云视频赋能医疗行业,打开云视频市场空间。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8)

3.4.3 云视频推动基层智慧党建

近年来,我国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推进。2018 年以来,政府发布多个文件,要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智慧建党"、党建信息化建设,拉动了对视频会议业务的需求。智慧网络党建作为网络信息技术和党建工作相结合和重要平台,相对传统党建而言,是一种新超越。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19)

智慧网络党建为执政党建设打造了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目前,全国拥有党员近 8900 万名,基层党组织近 440 万个,未来智慧党建有望成为云视频需求新动力。智慧党建近两年迅速发展,是云视频领域的一片蓝海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市场空间广阔。

什么是云会议(在线科技专题报告之云会议成长机会研究)(20)

3.5 国内主要厂商:百花齐放,竞争加剧(详见报告原文)

国内云视频会议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竞争厂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依托原有产品优势从不同角度切入云视频领域的老牌视讯/通信厂商,包括华为、中兴、视联动力、苏州科达、亿联网络、真视通和齐心集团(好视通)等;第二类是起步和专注于云视频业务的新生市场力量,以小鱼易联为典型代表;第三类是提供云视频会议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目前,国内视频会议市场的前三大厂商仍然是华为、宝利通和思科,但国内其他厂商也在不断提高自身市场份额。

3.5.1 会畅通讯(300578):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牢固

3.5.2 亿联网络(300628): 注重海外市场,主打终端销售

3.5.3 星网锐捷(002396):产品类型丰富,子公司齐发力

3.5.4 齐心集团(002301):“云 端”战略布局视频会议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兴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