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天龙八部》里最温婉雅致最善解人意的女子是谁?
答案恐怕非她莫属。
她的名字叫做“阿碧”,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斟酌起来却又不简单。
让人想起《乐府诗》里的《碧玉歌》,其中有一首是这么写的:“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光听这名字仿佛已经可以想象一位正值年华的少女款款而来,明眸皓齿,巧笑嫣然,正如金庸所形容的:“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
这样一个女子,她的出场必定是足够惊艳的。
彼时是在苏州太湖之滨,段誉被鸠摩智所擒,又遇上前来慕容家报仇的崔百泉和过彦之。
众人发生口角,形势相当微妙。
就在此时,只听得桨声潺动,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衫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
她口中还唱着小曲,“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
娇柔无邪,欢悦动心。
这首婉转动听的《采莲子》,连段誉这个见多识广的王孙贵胄,都不禁为之倾倒,心魂俱醉。
而她不仅歌声美妙,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一开口,就是吴侬软语,清甜舒适。
让崔百泉二人,即使是大敌当前,也不禁多瞧了两眼。
金庸在原著里,更是借段誉道出了阿碧的风姿嫣然:
段誉心道:“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
其实这少女也非甚美,比之木婉清颇有不如,但八分容貌,加上十二分的温柔,便不逊于十分人才的美女。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阿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水莲,在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里,摇曳生姿,顾盼生辉。
当得知这些人都是来燕子坞找慕容复的,她从容不迫地应对,一番话也说得谦逊有礼。
众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性格温顺的丫鬟。
其实,阿碧跟阿朱一样,虽然是慕容家的婢女,但也得到厚待,不仅衣食无忧,还各有所长。
阿碧是逍遥派康广陵的弟子,师出名门,精通音律。
随手拨弄崔百泉的算盘,就弹出了《采桑子》。
紧接着又将算盘跟软鞭合奏,清歌漫妙地唱起了《踏莎行》:
“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双飞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瞑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轻拂歌尘转。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这一曲唱得荡气回肠,让段誉聆此仙乐,大有死而无憾之感。
可以说,就算在全书中阿碧的分量很轻,甚至连她的心意都要在细枝末节里找寻,但金庸还是怜惜她的,相比于其他绝色女子的出场,这又可谓是独辟蹊径。
一个十六七岁的江南女子,身形小巧玲珑,说话温柔软绵,处事临危不乱。
半路上还替段誉素手剥红菱,听到柳枝上的鸟叫,也会调皮地学几句。
阿碧这样的性格确实非常讨喜,好似一阵春风吹进心里。
等上了岸,她住的地方曲径通幽,叫做“琴韵小筑”。
待客奉上的茶是清香扑鼻的碧螺春,连茶点都是形状精致的四色点心。
她的厨艺更是惊人,荷叶冬笋汤,翡翠鱼圆,碧绿清新,令人垂涎三尺。
最重要的是,作为慕容家的婢女,她或许见过太多前来寻仇闹事之徒,早就懂得四两拨千斤之法,兵不血刃就能够将人打发掉。
同行的崔百泉和过彦之,原本怀着血海深仇,一路杀气腾腾,可连慕容复还未见到,就已经先被阿碧给折服了。
原著里有这么一幕:
但过彦之本来所坐的那只竹椅已给他自己打碎,变成了无处可坐。阿碧将自己的椅子端着送过去,微笑道:“过大爷,请坐!”过彦之点了点头,心想:“我纵能将慕容氏一家杀得干干净净,这个小丫头也得饶了。”
这得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才能让仇家都对她心生眷顾,甚至要保她一个人周全啊。
确实来说,阿碧算得上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女子,她温婉雅致,品位不俗,又能够善解人意,春风化雨。
倘若她能遇见一个正当好的男子,从此相爱相守,或许也能成就一段美满的姻缘。
只可惜,她心底最深沉的那股柔情爱意,过早地给了一个人。
最开始露出端倪的,还是在她跟阿朱的一段对话里。
阿朱轻笑道:“你是就会体贴人。小心公子晓得了吃醋。”阿碧叹了口气,说道:“格种小事体,公子真勿会放在心上。我们两个小丫头,公子从来就勿会放在心上。”阿朱道:“我要俚放在心上做啥?阿碧妹子,你也勿要一日到夜牵记公子,呒不用格。”阿碧轻叹一声,却不回答。
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却沉默着不知怎么回答。
寥寥八字,就将阿碧心中那番寥落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都能够体会到她当时的欲语还休。
能够让一位温柔体贴的女子横生惆怅的,不过是一个“情”字。
而那位让她心中挂念,却又无端落寞的男子,正是她家的公子爷,姑苏慕容复。
他一心复国,游历四方,对表妹王语嫣的一腔痴情尚能毫不顾及,又怎能察觉到还有一个女子也在默然地爱着自己呢?
或许也是因为对慕容复太过于了解,知道他心里只有复国大业,容不下半点儿女私情。
所以,阿碧从来都是不露痕迹地隐藏着自己的心意。
对于王姑娘的深情,她也看在眼里,所以她能够无私地帮助王姑娘逃出曼陀山庄,甚至一起出去寻找慕容复的下落。
明知道这份爱得不到回应,但她却无怨无悔。
只是学会了退到一个角落里,不去嫉妒,也不去争抢,就这么默默地守候着。
几番波折,寻觅无果。
后来听说慕容复将归,阿碧便全副心思系在了他身上。
她曾按耐住内心的喜悦,跟阿朱说:“阿朱阿姊,公子替换的内衣裤够不够?今晚咱们两个赶着一人缝一套好不好?”
王语嫣在乎的是见到表哥的那一番喜悦,阿碧关切的却是公子的贴身冷暖。
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细致入微,体贴宛转的好姑娘。
虽然阿碧从未表露过对慕容复的爱慕,但其实她的这番深情,早就在旁人的那里一览无遗。
书中有一个情节:
巴天石微笑道:“我们接连三晚,都在窗外见到那阿碧姑娘在缝一件男子的长袍,不住自言自语:‘公子爷,侬在外头冷?侬啥辰光才回来?’公子爷,她是缝给你的罢?”段誉忙道:“不是,不是。她是缝给慕容公子的。”巴天石道:“是啊,我瞧这小丫头神魂颠倒的,老是想着她的公子爷,我们三个穿房入舍,她全没察觉。”
爱一个人到忘我的地步,才对旁人的踪迹毫无察觉。
爱一个人到刻骨铭心,才会在无数个黑夜里,将殷殷深情都倾注在一针一线里。
从杏子林中目睹了那一场丐帮内斗之后,阿碧便从血雨腥风的江湖里退了出来。
她或许是回到了燕子坞,依旧痴守着那里的安宁,等待着良人归来。
直到很久以后,慕容复的燕国梦被打碎,亲信下属相继离他而去。
他辜负了天下人,眼看复国无望,一夜之间心智失常。
只有阿碧没有辜负他,她在曼陀山庄找到了他,然后依旧像往常一样陪伴在左右。
兜兜转转,她终于等到了他。而他输了全世界,却赢了她。
“向来痴”这一章的主角是阿朱阿碧。
这一对姐妹双姝,一红一绿,红的娇艳动人,绿的清新可人。
她们一个活泼俏皮,一个沉稳内敛。
一个慧眼识英雄,爱上了“北乔峰”,从此跟他浪迹天涯;
一个四两拨千斤,痴恋着“南慕容”,却从未对他表露心迹。
阿朱最终死在了乔峰手里,但却也谱写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悲歌。
阿碧最终陪伴在慕容复身边,或许也会有一种得偿所愿的满足吧。
旧版的结尾,段誉领着众人返回大理,途中遇见了已经疯癫的慕容复。
他正在接受一群儿童的朝拜,仿佛多年的复国夙愿得以完成。
金庸给阿碧安排了这样的结局:
坟边垂首站着一个女子,正是阿碧。她身穿浅绿色衣衫,明艳的脸上颇有凄楚憔悴之色,只见她从一只蓝中取出糖果糕饼,分给众小儿,说道:“大家好乖,明天再来玩,又有糖果糕饼吃!”语间呜咽,一滴泪水落入了竹蓝中。
她终其一生只做了两件事,牵挂与等待。
那日划着一叶小舟出现在碧波荡漾的太湖,或许是因为牵挂着外出未归的公子。
而后在琴韵小筑里的时光,就只剩下无尽地等待。
对她来说,慕容复就像是一只野心勃勃的雄鹰,她只能看着他在外翱翔。
等到他倦鸟归巢,她才能以最温柔的姿态继续守候。
那个“群臣朝拜”的场景,看似荒唐,其实是在替他圆一个梦,同时也是在圆自己的一个梦。
跨越千山万水,等了漫长岁月,她终于走进了他的生命里。
纵使他已经不认得自己了,可那又怎样?
就像段誉最后的那番独白:“各有各的缘法,慕容兄与阿碧如此,我觉得他们可怜,其实他们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我又何必多事?”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者:谢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