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4月19日清晨,北美洲小镇莱克星顿传出一阵清脆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鲜有人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打响200年后,美国境内又发生了一次独立战争——只不过,与规模宏大的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这次独立战争显得严肃不足,搞笑有余。

马岛战争美国人态度(向美国打响独立战争)(1)

那是1982年的事情了。

美国东南部有一个州,叫佛罗里达州。佛罗里达州东临大西洋,西临墨西哥湾。在佛罗里达州的最南端有一个岛屿,叫基韦斯特(Key West,也译为西礁)。基韦斯特与古巴只隔着一条佛罗里达海峡,遥遥相望。许多古巴偷渡者便乘船抵达基韦斯特,悄然上岛后,经过1号公路前往美国内地。

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大量偷渡者经过基韦斯特来到美国,给美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1982年,美国边境巡逻队在佛罗里达州南部,即1号公路与905A县道的交叉点上,设了一个检查站,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检查。

马岛战争美国人态度(向美国打响独立战争)(2)

按照我们的理解,美国边境巡逻队这种做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这引起了基韦斯特居民的不满。

基韦斯特是一个海岛,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每年来基韦斯特旅游、度假的游客,相当于居民的“财神爷”。1号公路与905A县道又是基韦斯特通往内地的仅有的两条陆路通道,检查站处经常排起长龙,最长达到了17英里。

美国边境巡逻队这种做法,一方面给岛上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当地居民进出本土必须出示身份证,表示自己是美国公民,而不是偷渡者;另一方面又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哪个游客愿意被当成偷渡客来回检查折腾呢?

马岛战争美国人态度(向美国打响独立战争)(3)

为此,基韦斯特市的市长尼斯·沃德罗多次向美国联邦政府反映,请求撤掉检查站。但美国联邦政府置之不理。沃德罗又到位于迈阿密的联邦法院提出诉求,也没有任何结果。

这下子,基韦斯特的居民被激怒了:“既然他们把我们当外国人,我们就当外国人好了。”1982年4月23日,基韦斯特市的市长和市议会宣布独立。国家的名字叫“海螺共和国”,英文名字“Conch Republic”,首都是基韦斯特,由市长沃德罗出任共和国总理。

马岛战争美国人态度(向美国打响独立战争)(4)

为什么以“海螺”为共和国的名字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17世纪初,当第一批104名英国人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并沿着詹姆士河搭建起居住点时,另一批人在巴哈马群岛安营扎寨。他们自称为“海螺”,表示宁愿吃海螺肉,也不接受英国国王的统治。

既然是独立,当然得有战争了。海螺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美国宣战。战争过程相当“精彩”:沃德罗在支持者的拥护下,乘坐一辆平板卡车,冲到当地的美国海军航空站。在空军基地外面,沃德罗用喷水枪和古巴面包对一名身穿美国海军制服的男子打了几下——1分钟后,沃德罗向美国海军航空站宣布投降。

显而易见,这名身穿美国海军制服的男子并非美国军人,鬼知道沃德罗请了谁来配合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好戏?

沃德罗宣布投降后,立即向美国索要10亿美元经济援助,理由是要重建家园……

马岛战争美国人态度(向美国打响独立战争)(5)

这就是海螺共和国无比搞笑的独立战争。很快,美国媒体轮番报道了这件事,让美国民众兴高采烈了好一段日子。美国联邦政府很是无语。10亿美元的钱是没有的,倒是检查站被悄无声息地撤掉了。

海螺共和国以一场闹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够了吗?并没有。1994年,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迈阿密举行,海螺共和国派出了一支官方代表团,几经周折后,竟然出现在大会现场,令与会各方哭笑不得。

其后,海螺共和国通过了宪法,制作了国旗,给岛上居民颁发了国民护照和外交护照。在基韦斯特市中心,海螺共和国国旗、美国国旗和佛罗里达州旗一同飘扬。

马岛战争美国人态度(向美国打响独立战争)(6)

如今,海螺共和国甚至算得上是一个准主权国家——印度、瑞士等国家承认它的存在。岛上的20多万居民,也以自己是海螺共和国公民而自豪。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海螺共和国,带动海岛的旅游产业发展。海螺共和国也为游客准备了各种丰富的旅游商品。其中最抢手的,当然是一本海螺共和国护照,价格为100美元。你如果愿意出900美元,海螺共和国就会发一本红皮的外交护照,同时任命你为亲善大使。

这赚钱的思路,倒是杠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