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常听见主持人在强调某件事情可能的严重后果时说“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读报纸,也常看见记者在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时写到“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一次车辆擦挂,主持人说“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一次拆违拆建,主持人说“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一个安全隐患排除了,记者写到“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难活说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难活说说(说说不堪设想)

难活说说

看电视,常听见主持人在强调某件事情可能的严重后果时说“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读报纸,也常看见记者在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时写到“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一次车辆擦挂,主持人说“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一次拆违拆建,主持人说“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一个安全隐患排除了,记者写到“如果不是……将不堪设想”。

不仅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喜欢用“不堪设想”,而且不少社会普通人也爱用“不堪设想”。近日看微信,说北京某一公园里一只偷偷放生的鳄鱼吃鸳鸯,不少鸳鸯粉丝呼吁公园管理方“再不缉拿那条该死的鳄鱼,后果将不堪设想”。

乖乖,这有多大一个“不堪设想”?就算那条鳄鱼没有被捕杀,它最大限度就是吃完那个小湖里的几窝鸳鸯。湖里的鸳鸯有多少窝,每窝有多少只,这数字能算出来,能具体到几或十几,咋是“不堪设想”?

为什么国人爱用“不堪设想”?一是因为说的人不仅自己头脑中没有具体数字,而且懒得为公众去准确计算或大致估算一个数字。自己心中没有一个清晰的数字,只好笼统用一个含糊的词语“不堪设想”来敷衍了事。就新闻工作者来说,习惯用“不堪设想”就是工作马马虎虎、大而化之、不求真不求准的表现。二是好夸大其词。人们习惯于把事情说严重点,喜欢危言耸听。仿佛不在后面花蛇添足般加一个口头禅或套语“不堪设想”就不足以表明事情的严重性。农村对爱夸大其词的人有个称呼,叫“泡茅”。干瘪茅草,经水一泡,又肥又厚。小事情,经“泡茅”的嘴巴说出,不涨100倍都要张10倍。听过“泡茅”传播新闻的人,慢慢地就想出了应付之策,“听一半,信一半”。如果社会公众认为新闻人经常是“泡茅”,反感或者不相信新闻工作者口中或笔下的“不堪设想”了,那才是新闻界“不堪设想”的悲哀。

其实,很多“不堪设想”都是可以准确到数字的,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定量的。如果那次交通事故发生了,会伤亡多少人、损失多少财物,导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是应该有一个数字的。你主持人一个词“不堪设想”,我们听新闻的人听了之后脑子里仍没有具体概念,只是有“不堪设想”4个字罢了。

新闻工作者“不堪设想”用多了滥了,受众听到这个词或者看见这几个字就有些厌烦。就像“狼来了”。假话说的次数多了,人们就不再相信了。那才是信任危机,是“不堪设想”的“不堪设想”。

真正的“不堪设想”应该用在大矛盾、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或解决可能导致的后果上,用以警示或提醒人们高度重视。譬如腐败问题、环保问题、食品安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