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概述

东北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根据语言特点的差异,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我认为我家乡的方言很接近普通话(说说咱的家乡话)(1)

东北方言的历史渊源

东北话为什么会感觉很绕口? 才200年不到的历史,东北话为何常常把外地人跑偏?

先来说说东北话的形成,主要由移民而形成、第一批移民的胶东半岛的山东人,还有一批是河北北方人。 由陆路入山海关外,他们的发音是有规律的。东北话中,第三声非常多。由于移民前的发音不同,东北话每个地方也不一样。小区域内、甚至与山东话完全相同。东北话还有一些集中特如ou发you的音。一些老东北人也会在一些常用字之前加n,如爱读成‘nai’;矮读成‘nai’,挨揍读成‘nai zou’。

我认为我家乡的方言很接近普通话(说说咱的家乡话)(2)

东北方言的分布地区

东北官话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绝大部、辽宁部分地区、内蒙古东部和河北东北部。东北官话具体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我认为我家乡的方言很接近普通话(说说咱的家乡话)(3)

东北方言的特殊词语

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地域的差异,东北方言还是有不少特色词语,如东北人常说的“母们” (我们)、 “那旮沓”(那个地方)、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老公母俩)、 “干哈”(干啥)、 “稀罕”(喜欢)。

我认为我家乡的方言很接近普通话(说说咱的家乡话)(4)

一字多义现象

一字多义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形成方式。如 “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则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近于“混蛋”的意思,但 “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儿的意思。

我认为我家乡的方言很接近普通话(说说咱的家乡话)(5)

有待考查现象

有一些东北方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外地人很难理解,但是东北人熟悉、认同、运用它。比如,“埋汰”(脏)、 “整个浪儿”(全部)等。东北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其形成不是单一、孤立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顺着东北方言这条藤,挖掘蕴含着的丰富的东北文化现象。


(王纬,就读于广州航海学院)

【编辑对行文做了修改】

图文编辑:珊珊

图文审读:梁希

责任总编: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