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岁月,单纯而简单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在那个年代,很多东西自然而然成为我们快乐的玩伴放牛、摔跤、砍柴、抓草、拔猪草……我们每天在土地里、大树下、草皮上欢快打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留守孩子的玩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留守孩子的玩伴(放牛娃的玩伴)

留守孩子的玩伴

儿时的岁月,单纯而简单。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在那个年代,很多东西自然而然成为我们快乐的玩伴。放牛、摔跤、砍柴、抓草、拔猪草……我们每天在土地里、大树下、草皮上欢快打闹。

遇上不上学的午饭后,扛起“长毛”(棕做的蓑衣)。从囤箩里抓上几个洋芋,打开圈门,赶着牛羊向山里走去。“小黄”跟在身后撒欢,牛铃在小村回响,背着花篮的大妈和扛着犁的大爹有说有笑。包谷、洋芋、小瓜成熟的季节,我们就直接提着“长毛”上山,地里有我们最喜欢的美味。

放牛娃的生活与牛羊为伴。到了山上,我们将牛羊赶进荒草地,任由牛羊啃食茂盛的杂草。小伙伴找来干柴,搭起高高的柴堆。跑到地里掰几个青包谷,扯几个小瓜,掀起衣服兜着,跑回火堆旁。由着各自的喜好,或将包谷全部拨完壳,或留几叶,丢进火堆,放进洋芋、小瓜,拿出火捻,吹着点燃火堆。熊熊的火堆越烧越旺。牛儿抬起头,看着啪啪作响的大火,嘴里的杂草和口水,一起滴落在草丛里。

趁着包谷、洋芋、小瓜在烧的时间,小伙伴们一起向牛羊跑去。此时的牛羊,是我们最忠诚的玩伴。小伙伴们有的骑在牛背上,快乐得像大将军一样;有的翻上羊背,在草地里奔跑;有的倒在草坪上,听微风滑过脸盘,任由蜻蜓在眼前摇晃,偶尔伸起手,在风里抓着小飞虫。

躺在草坪上的我,轻轻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端,轻轻一闻,泥土透骨的芳香立刻把我带入大地赐予的宁静。脑海里老牛耕作的场景,一趟趟闪现,邻里乡亲脸朝黄土的模样,像放电影一样。

或许是因为父亲属牛的缘故,从小耳濡目染的我,在父亲的言行中不断感悟牛的卓越与内涵。父亲像牛一样,一辈子倔强地为家奔忙;也像驯牛的农民一样,常将鞭棍重重地打在小牛般倔强的我的身上,那时的我,也似小牛一样,泪水在眼里打转,感受的是牛的悲惨。而今已为人父的我,深深体会到了父爱如山。

生活在喧嚣纷杂城市多年的我,骨子里早已种下了对小村乡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宁静生活的向往。始终无法忘却,曾弥漫在乡邻间的人情冷暖,和玩伴那勤劳、纯真、率直、固我的模样,也把所有的快乐和玩伴,刻进了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