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1)

今年7月10日晚,任天堂突然公布了纯掌机版Switch机型Switch Lite让人猝不及防,一时之间玩家风评两极分化,说好的和说鸡肋的都有。作为掌机来讲,它确实是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原版Switch掌机模式的缺陷,但这款掌机的存在又十分尴尬——这款既不能变成主机、又不能直挂Joy-con的“新型号”,对不起“转换(Switch)”这个名字啊。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2)

Switch Lite哪都好,就是不太“Switch”

当然这也不是任天堂不是第一次干出这事儿了,上一世代3DS开始热卖后,老任紧接着就推出了“蜕化款”2DS,甚至后面还有2DS LL给上一掌机世代花上句号,要知道3DS当初贩售时,裸眼3D可是最最重要的宣传要素,直接阉割掉变成2DS不禁让人有种花式骗钱的感觉,再联想到如今Switch Lite也是把主机模式和体感删除得一干二净,不禁让猫仔想到了一个词——“噱头”。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3)

2DS系列主机阉割了最重要的裸眼3D,反而卖得风生水起

这样来说,理论上来讲一部主机有游戏大作护航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些个噱头呢?咱们先一起理一理。

一、大多数作为重头宣传的机能最后都没啥用

这里不算自爆的VB,也刨去光枪和eye-toy这一类游戏外设,单纯从主机硬件角度考虑,似乎搞机能噱头就是从DS和PSP的掌机大战开始的,作为任天堂粉丝还不得不说,其实就是DS“惹的祸”……

诚然,任天堂DS开创了游戏触控操作的先河,后面不管是3DS、PSV还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包括现在得Switch都把触控屏作为标配,但冷静思考一下,触控的作用真的大吗?就拿DS来说,除了老任为了展示机能而开发的《瓦力欧制造DS》《任天狗》《“脑白金”》等第一方作品,触控屏对于大多数第三方游戏来说,更多的是地图屏或者快捷键而已。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4)

《瓦力欧制造DS》这种依赖触控的游戏,在DS阵营中其实不算多

PSP的噱头量可能更悲剧一点,因为使用UMD光盘作为媒体介质的原因,主打的影音功能基本上没什么人在用,到了最后冲销量的阶段甚至都没人提影音功能的事情了……

如果说上面两个掌机多少还算是影响了硬件标准,下一代掌机3DS和PSV的创新功能就更加鸡肋,目前除了《超级马力欧3D大陆》之外,猫仔就没见过必须使用裸眼3D机能的游戏(《马力欧3D大陆》用裸眼3D还很牵强……);PSV的背部触控板则基本上就没用过。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5)

《超级马力欧3D大陆》是我见过的唯一必须利用裸眼3D机能的游戏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6)

现实很骨感,PSV的背面触摸基本上就没用过

类似的情况在主机上也存在,就拿本世代来说,PS4手柄的触控板就像PSV一样没有半点用处,而真正把Joy-con体感和HD震动发挥到极致的游戏,除了《1,2,Switch》《超级马力欧奥德赛》,哦再加上《Labo》之外,似乎一时间也很难想到什么了(似乎还有猫仔因为手滑,而买错的某1000日元游戏)……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7)

你别说《1,2,Switch》真的很好玩

来,咱把上面说的这些功能都去掉,你经常使用的主机功能是不是和PS2或GBA一样呢?

二、对于游戏厂商来说,方便开发比尴尬附和要好

因为吃过大亏,所以任天堂尤其明白争取第三方的重要性。但老任现在的发展方向似乎有朝着不需要第三方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给自家主机开发游戏有点困难。当年DS刚刚发售,谁都想在这款双屏带触控的新平台上留下两笔,结果似乎除了《最终幻想12-2》和《美妙世界》——当年的SE真强啊——我似乎想不到令人惊艳的第三方触控作品。你看《恶魔城 苍月的十字架》里触控机能运用得有多牵强,以至于后续作品干脆不用这个机能了……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8)

《苍月》哪都好,就是这个触摸运用实在是太尴尬

Wii也面临着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在硬件销量上Wii是上一世代的霸主,靠着《超级马力欧银河》和《Wii Sport》等一系列第一方游戏加持,成为了御三家中唯一销量破亿的主机,但最终因为第三方软件阵容严重缺失而导致后期销售疲软,这种疲软甚至连累了WiiU。

机能噱头给开发商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但按部就班做个传统游戏不仅简单快捷、思路清晰,更能讨核心玩家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就这一点来说,Wii和PS3都因为不同程度的机能噱头,而让X360钻了空子。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9)

2006年宫本茂演示用Wii指挥乐队,现场有种难以名状的尴尬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10)

难得老老实实的微软,360销量反而相当不错

游戏制作人说得再高尚、再伟大,终究游戏业界是一个商业圈,肯定大部分人都喜欢来钱稳、来钱快的工作,毕竟不是人人都叫宫本茂,何必挖空心思去废那些无用功呢?所以你看,就算到了这个世代,Switch上的第三方作品还是太少了,包括近期Falcom也表示想和任天堂合作,但是臣妾做不到——我们不光技术不行,玩家群体还主要在PS平台……

三、那为啥还要噱头?

像前面所说,既然大多数玩家还是需求一台PS2或者GBA,为什么这些机能噱头从来没有减少过呢?你看不光是看起来就很玄幻的Switch,PS4和Xbox one都或多或少融进了一些体感元素和影音元素,在屡次被证明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前提下,为什么这些机能还成为了标配呢?

噱头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刺激感观,换句话说就是刺激玩家的购买欲望——这个和为了一组饭盒而办理信用卡是一个道理——虽然你拿回来之后可能一点用都没有,但是消费者心里还是认为赚了。这点很重要,你看看你向别人安利Switch时候是不是一定要提Joy-con的各种妙用,而你实际上却嫌麻烦基本不怎么用?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11)

在飞机上用蓝牙一定会被“你XX”,但我们还是提供了这个功能

在与熊叔探讨这个问题时,他说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玩家玩游戏,最主要的操控方式始终是手柄,顶多加一个触控,其他的操作都是多余的——这些多余的操作甚至会让你懒得开机,但他同时指出这些噱头还必须存在,因为它不仅仅是吸引购买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还有让玩家始终保留期待的重要心里作用,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期待,它会刺激你不断购买新游戏的。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12)

反正猫仔是想不到这个东西玩一遍之后会再用一次……

switch和switch lite怎么选择(SwitchLite引发的思考花里胡哨的机能到底有没有用)(13)

我甚至期待过《风花雪月》里也能用上体感……我爱奔驰姐!

最后要说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不管这些噱头说得再怎么神奇,因为要实现它本身的成本并不高,所以主机厂商还是愿意保留这些基础功能的。不用你不会想起它,用了你就会觉得有它真好,比如某一天你突然买了一套蓝光DVD的时候……

写在最后

因为Switch Lite在下个月就要发售了,在讨论购买必要性的时候想到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也欢迎投票和留言交流,溜啦~

大家觉得这些花里胡哨的机能有用吗? 单选

0人 0%

有用啊,很有意思,我一直用它

0人 0%

没用,噱头而已

0人 0%

无所谓,这个破事你都能写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