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记忆中存在许多恐怖的影像,如铺天盖地的群鸟、涌入瞭望酒店大堂的的鲜血等等。

但当你闭上眼睛,或许会看到一个至今仍然骇人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我们讨论当今恐怖电影之昌盛时,可谓无人不晓。

他皮肤苍白、双眼发光,它将我们所熟知的一切与对黑暗最原始的禁忌联系起来,它就是吸血鬼。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1)

尽管吸血鬼故事在流行文化中广为人知,但德古拉伯爵的起源仍然十分模糊。

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因著有《德古拉》而享有“吸血鬼之父”的称号,由此成为吸血鬼小说的鼻祖。

布莱姆·斯托克的灵感来源有很多,如“穿刺公”费拉德三世、流传于东欧的迷信传说,但当你仔细研究后便会发现,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恐怖故事。

德古拉故事得以持久流传,是因为它探索了人类的处境,以及我们灵魂中为文化所塑造的善与恶的相似性。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2)

《德古拉》(1931)

斯托克在小说结构上采用日记的形式,结合维多利亚时代普通人的看法,描绘出德古拉伯爵非人的特质,揭露了我们自身极致的卑劣和残忍。

德古拉游离于生死之外,为人类本能之所远不能及其,其所作所为恍如一名外来者,完全脱离了我们的社会传统和日常体系。

它的存在是完全对立但又具有双重性,永生不朽,但也无法恢复年轻。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3)

“吸血鬼之父”布莱姆·斯托克

从精神分析学的无意识冲突来讲,吸血鬼的各种民间传说和虚构版本可以被视作为个体心理结构中,性心理发展的幻想所造物。

吸血鬼成为了疯狂、受控、嗜血等欲望的投射,映照着厄洛斯和塔纳托斯两种本能(具体解释看下文)之间的冲突,并表达着我们被压抑的情感,成为我们无意识的镜像投射。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4)

《德古拉》(1931)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德古拉被公认为是最著名的角色,但他从未为人所见,或在故事中正式发声。

相反的,德古拉形象的描绘是由受到它影响的人所看见和记录下来的。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更有趣了。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5)

弗洛伊德(左)和卡尔·荣格(右)

我会提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但主要还是依据卡尔·荣格的阴影原型理论。

通过研究无意识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弗洛伊德认识到人的所有本能都可以归于两大类:厄洛斯和塔纳托斯。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新事实,关于无意识领域以及精神生活,本能的冲突等等作用。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6)

弗洛伊德

厄洛斯指的是性本能,关乎我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它的对立面就是塔纳托斯,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发现了“生存就是为了死亡”,这种人类自我毁灭的秘密愿望比以侵略、暴力和受虐的形式内化为我们的行为。

因此,有人认为吸血鬼形象指代人类的极端性,那么吸血鬼就不是人类,正如布莱姆·斯托克所述:“他们算是哪种人?或是何种生物,是否与人类相似?”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7)

《德古拉》(1931)

但让我对吸血鬼故事感兴趣的是,这是超越人类之存在的造物,或用卡尔·荣格的学说来讲阴影原型的人格化,这种邪恶倾向揭示出内心深处的黑暗力量。

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想法,人们都有自己的阴暗面,人类不仅具有弱点和毛病,而且还有着恶魔般的冲动,吸血鬼的阴影也许正是所有阴影的集合。

尽管布莱姆·斯托克最初的观点是,吸血鬼本身没有任何镜像或是阴影。吸血鬼的影响在于它的异域性,冲击着维多利亚时期的日常生活。

德古拉代表着疯狂,一种能够影响周围事物的集体癔症,渗透到社会的细枝末节,来自于禁地,展示出自我的反面,引领人们去超越人性,最终的意义在于还原人性本身。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8)

《德古拉元年》(2014)

如果我们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这就是卡尔·荣格所提出的个体达成完整人格的第一步。

荣格认为,无意识的参与是具有智识性和目的性的,即使其表现处于意识的对立面,但若我们想要通过代偿以保持平衡,这种代缴的方式仍然是智识性的。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9)

《德古拉》(2013)

德古拉是不朽的神话,因为它探索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人类真正的自我,超越了社会所约定俗成的规范。

我们的阴影可以带来强大的邪恶和暴力,可以转向厄洛斯(性本能),带来冲动的塔纳托斯(死亡本能)将用伟大的思想、行为和发现的能量,彻头彻尾地转化为混乱与毁灭。

当我们越是深入探索个体性,面对来自社会对心灵深处欲望的回应,那么我们将越来越多的面对阴暗面、文明行为的兴起、我们自己创造的行为准则、禁忌和压抑的兴起,吸血鬼就是这一切的对立面。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10)

《德古拉》(1931)

德古拉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它代表着一种丧失自我的可能性,一种持续的双重威胁,社会对个体性的绝对排斥,以及我们自身阴暗面对自我的吞噬。

但德古拉的力量在于不断地提醒我们,完全压抑自我阴暗面,会导致危险的集体神经症。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11)

《德古拉》(1931)

无论你最喜欢这部小说的哪个电影改编版,斯托克最初的设想中带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不要在现代世界中丧失自我,成为木偶傀儡,而要成为真正的自己。

因此我认为,对所有人来说,更好的做法是去继续生活,去期待下一天。似乎是,他不得不经历几个世纪,然后他的生活充满希望,但是一旦他害怕不再往前看,而是往后的话,他便毫无生机变得僵硬,并且提前迎来死亡。但当他活得足够久,期待着伟大的冒险,大步向前那么他必将永生。(卡尔·荣格)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12)

卡尔·荣格

我们不应害怕德古拉所带来的阴影,而理应接纳它,正如卡尔·荣格所言:“我们总是与自己的过去相随,也就是说我们总不免是拥有着欲望和情感的原始人,只有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才能摆脱这种负担。

如果神经症出现了,那我们就要始终应对强大的阴暗面。如果这样的人想要被治愈,就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他的有意识人格和阴暗面得以共存。”

● 本文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老电影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鼻祖德古拉)(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