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胶片,久远的回忆。

一段通向过去的旅程,即将开启。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

这是一部上映于1989年的电影,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算另类。

临行前,众好汉,可有话讲。

上路了,喝了砍头的酒,

砸了这大酒碗,老少爷们儿上法场,众位请上眼呐。、

咱为嘛穿行头,咱为嘛介打扮儿?

父老乡亲说一说,咱算不算好汉。

哎我就是关云长,要斩将过五关。

再瞧这猛张飞,把当阳桥喊断。

我就是孔明诸葛亮,要草船借箭。

你瞧介位爷,大号叫时迁。

偷鸡摸狗捞外快,也算一好汉呐。

咱不光有武将

还有个大文官。

文官武将真齐全,咱们要大登殿呐。

咱们是为谁死,咱为嘛把头断。

为国为民为皇上,咱们甘愿把头献。

投胎转来世,要把那情债还。

我介是穷怕了,再不当穷光蛋。

吃山珍海味呀,穿绫罗绸缎。

娶上那几房漂亮媳妇,就一天搂三遍呐。

你了别高兴,你了别心酸

有恩有怨必有报,咱们二十年后见。

走过了望乡台,就看见了阎王殿,二百银子卖了命了,再给咱洒点钱吧。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2)

这是一部完全使用天津话表现的电影,在对白讲究字正腔圆的时代,开创了方言电影热映的先河。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3)

天津人,天津话,讲老天津卫的故事。沉重的故事配上轻松幽默的天津方言,巨大的反差让这个时代的悲剧震撼人心的效果无以复加——漫天飞洒的纸钱中,一群卖了命的汉子身着戏服昂首走向法场,等待着“洋大人”手起刀落的一刻,那些凝固的笑容里,满是中华百年的屈辱与辛酸...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4)

火烧望海楼

《老少爷们上法场》,用百年前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为观众带来了清末残破的中国,带来了老天津卫的市井百态,也带来了那群在码头文化催生下,悍不畏死又可叹可悲的普通天津人。

天津教案

提起天津教案,恐怕无人不知。说的是同治年间朝纲败坏,中华大地列强横行,天津卫教堂林立,洋人牧师勾结不法之徒强占中国人的财产,腐败无能的满清统治者却因畏惧洋人不敢插手,中国人的怒火在不断积聚。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5)

天津教案发源地——圣母得胜堂

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连续发生幼儿失踪事件,不久抓获一名涉案匪徒武兰珍。经其供述主使为望海楼天主堂,中人王三。一时民情激愤,舆论大哗,一时间"外国修女以教堂为晃子,实则绑架杀死孩童作为药材之用"等谣言甚嚣尘上。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6)

当天津知县刘杰押送案犯武兰珍去教堂对质时,发生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枪击县令事件,当场打死常随一人,打伤刘杰侄子刘七。此事一出,天津市民长期压抑的愤怒彻底爆发,当场打死丰大业,顺手火烧望海楼,杀死修女十人,牧师两人及各国洋人若干。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7)

此事一出,法国炮舰直驱大沽口,并派使者与清朝谈判,要求限期破案。满清政府无奈,只得拍直隶总督曾国藩全权处理。曾国藩见案子毫无头绪,只得用二百两一颗人头的价格收买无赖抵命,并派使节向各国道歉,商讨割地赔款。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8)

曾国藩

消息一出,天津市民群起反抗,痛骂曾国藩卖国,连湘军旧部都不愿再与曾国藩为伍。最终在李鸿章的斡旋下,天津教案以杀十六人偿命,赔偿各国白银五十万两为代价解决,曾国藩却在汹汹舆论中郁郁而终。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9)

李鸿章

《老少爷们上法场》中的天津码头文化

电影《老少爷们上法场》基本还原了天津教案的原貌,也将天津卫独特的码头文化(混混儿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片中从容就死的几位主人公,既有为民除害的侠士,也有一心求道的富豪;既有科场失意的落地举子,也有坑蒙拐骗的市井无赖...文武昆乱五光十色,幻化出九河下梢天津卫,五方杂处之地的市井百态。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0)

强举人一家

这些人命都是买来的,可为什么花钱就能买来人命呢?每个主人公都有一段“非死不可”的故事。

那李八疯子人称李八爷,乃是津门八大家“铁门李家”的大当家,钱财无数车载斗量。可一方豪富的李八爷吃腻了山珍海味,厌倦了人间烟火,非要得道升天领一份仙家俸禄,天天穿着破衣烂衫搂着姨太太沿街施舍,甚至演了一出活出殡的闹剧。他代表了老天津卫无所事事的富翁:找死,也是为了找乐。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1)

李八疯子

那强举人文采飞扬,又是个官迷,可惜被查出家里祖上是乐户,属于贱民不能入场考试。强举人被夺去功名眼见仕途无望,便卖命于官府,换来一张“强家本系商人”的荐书留给儿子后,便从容赴死。他代表了清末不思变法图强,扔醉心于功名利禄的读书人:找死,也是为了功名。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2)

强举人

那二狠子和金螃蟹坑蒙拐骗,本是城里的“混混儿”。既是混混儿,便要讲究宁让你打死不能让你吓死。结果二狠子和金螃蟹互断后路,填了杀头抵命的窟窿,一夜挣扎之后索性认了命,临死也要充把好汉。二狠子和金螃蟹代表了天津的混混儿:找死,也是为了面子。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3)

二狠子和金螃蟹

那邋遢张是个小买卖人,性格也是“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他的四十年人生都是苦水儿,一句话——穷怕了。他代表了千千万万清朝末年的天津市民,找死,也是为了“转运”。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4)

邋遢张

其余种种无非侠士豪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天津卫随处可见。赴死,那叫“好汉做事好汉当”,莫要连累了旁人,找死,也是为了仗义。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5)

影片结尾,奔赴法场引颈就戮的主人公们,为什么要身穿行头唱着大戏从容赴死?这就是“人倒架子不倒”的码头文化。死,没问题,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想让我“栽面儿”,不行!临上路,也得让老少爷们儿开开眼,来段戏告诉你咱是体面人,吹拉弹唱嘛都拿得起来。不会点“玩意儿”,别说你是天津卫!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6)

天津,一个被码头文化养育的城市,市民顺河而来,聚居于海河两岸。这些人里,既有湖广徽州府的兵丁,也有山西大槐树的晋商;既有江南鱼米之乡的小家碧玉,也有海外欧西各国的金发洋马......五方杂聚数百年后,便有了这“哪说哪了”的码头文化。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7)

码头上,航船来来往往,带来了东海的鱼,带来了西蜀的锦,带来了江南的糖,带来了北方的蜜,带来了东洋的车,带来了西洋的炮,带来了湖广的粮,带来了江浙的钱,带来了南方人的精明干练,带来了西北人的刚猛果敢......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8)

一座码头,让融合发生着。融合,也改变了一座城市的模样。六百年前永乐大帝建设天津时,也许没有想过这座本为京畿屏障的军事堡垒,会成为清末绚烂的“东方威尼斯”,变成今天的北方经济中心。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19)

《老少爷们上法场》里,外国人在中国横着走的日子再也不会看见了,但谈笑间一嘴黑色幽默的天津人还在;出口成章看似玩世不恭的天津话还在;刚柔并济,讲究艺多不压身的码头文化还在。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20)

这是一部讲述天津故事的电影,期待您也能去看看。这里是时光绘影,用电影为你找回记忆的人。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请点击关注,我们将会用更多老电影,为你带来更多古老的故事。

曾国藩死后慈禧反应(老少爷们上法场清末天津众生相)(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