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磊编辑部的编发流程主要包括五大环节,即:分稿流程、初审流程、责任编辑审稿、匿名外审流程、发稿会、主审定稿、编校流程下面进行详细介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年会主持编发简单好看教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年会主持编发简单好看教程(编辑部的编发流程)

年会主持编发简单好看教程

——王雨磊

编辑部的编发流程主要包括五大环节,即:分稿流程、初审流程、责任编辑审稿、匿名外审流程、发稿会、主审定稿、编校流程。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分稿流程

编辑部往往都设有投稿邮箱,或者接受纸质版投稿。每个编辑部都有一个负责收发的编务人员,负责将文章分门别类后转交给相应的责任编辑,或者同时负责初步的甄别工作,将不符合发稿要求的文章过滤掉。编务通常将一个月累积的稿件一次性转给编辑。因此,这里会有一个月的分稿周期。即,投出纸质稿件一个月之后,编辑才开始阅读你的文章。但对于向编辑部电子邮箱投的稿件,由于每个栏目都有一个专门的投稿邮箱。因此,电子稿件的分类工作就可以直接跳过去了。现在,很多期刊开始采用网上投稿系统,文章会直接转给相应的编辑,简化了分稿流程。

二、初审流程

初审的目的在于把基本没有发稿可能的文章过滤掉,让优质的文章进入精审环节。初审一般根据文章的大致方向、专业和风格等进行审核,并与期刊自身的定位相比较,然后确认文章是否符合,不符合的直接退回。

很多期刊的初审是与分稿同时进行的,由相应的编辑直接负责;也有期刊是分开的,有专门的初审编辑。初审的周期取决于期刊自身。由于如今期刊发表供不应求造成了投稿文章大量积压,编辑们往往不能及时处理投稿,答复作者。因此,建议作者在投稿一段时间后要主动打电话向编辑部询问文章进度,看是否通过初审,通过了则继续等待,如果没有通过,则要另做打算。

三、责任编辑审稿

责任编辑对文章的编辑、校对和刊发都负有直接责任,所以称之为“责任编辑”。经过初审后的文章主要由责任编辑负责审阅、处理。责任编辑多数是常任的,熟悉期刊的风格、选题和规格等,需要对整本期刊负责,他们也往往需要固定刊发的版面数和文章数,需要承担期刊的考核任务(比如所编文章的转载率、引用率等)。

责任编辑是通向发表流程的第一个重要关卡,基本上,责任编辑通过了,后面也就有很大希望了。责任编辑通过,也就是文章符合期刊的要求;一旦符合要求,责任编辑也就有动力和意愿去推动文章进入后续编发流程。

四、匿名外审流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采用双向匿名外审,匿名评审一般来自期刊的作者队伍,往往是比较优秀的作者,有时候期刊缺乏相应学科的作者,也会在作者队伍之外特约一些在相应领域有比较深厚学术积累的评审专家。匿名评审一般会给出评审意见,编辑部会根据外审意见决定是否录用。如果录用,会让作者根据匿审意见修改文章。匿名评审对于编辑部还有另外一个客观的作用:合法拒绝低质量的“关系稿”。

五、发稿会

在责任编辑通过和匿名评审之后,最重要的编发流程是发稿会,在发稿会上,责任编辑、分管的副主编和主编都会出席,他们在认真阅读文章和评审意见之后,会深入细致地探讨这篇文章到底是否适宜刊发,一般来说,通过发稿会的文章,多半就会顺利发表。

在发稿会上,责任编辑陈述他想刊发文章的选题、创新之处、文章的作者与研究履历、作者的单位和职称信息、文章的其他信息等。发稿会相当于项目论证会,其核心是责任编辑说服编辑部其他同仁认可自己提议的文章是值得刊发的。

发稿会是编辑部交流编辑意见、分析讨论文章的机会,是编辑部最重要的会议。责任编辑通常会根据期刊和文章进行通盘考虑。通常来说,只有到了这个环节,责任编辑才敢告诉作者文章有希望被录用了。未经过发稿会检验的文章,往往都还存在巨大的未知数。发稿会往往会提前至少两个月,以预留出编辑、校对的时间。

六、主审定稿

在发稿会之后,通常还会有主编审定流程,广义上的主编审定通常也包括分管的副主编审定。不同的编辑部,其审稿流程大不相同,副主编审定会可以在发稿会前后,有些文章在经过发稿会之后,仍然有可能在主编审定过程中被抽留下来。这是因为,有些期刊的发稿会讨论往往还不够充分,或者主编、副主编并没有充分阅读全文,而只是简单听责任编辑现场陈述,等全文提交之后,主编、副主编还有有一些权衡、调整。

在主编审定环节中,那些优秀的好文章一般不会有问题,而那些在发稿会讨论中存疑的、质量不是那么过硬的文章,往往会面临再一次筛选。还有一些期刊,他们要求责任编辑在发稿会上提交多于正式刊发的文章数,然后再由主编或副主编在发稿会之后进行差额甄选。

总之,主编审定环节是编辑部最后一个编发流程,文章在通过这个环节之后,就完全进入编校流程,如果没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文章一般会如期见刊。

七、编校流程

编校流程是文章正式刊发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文章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通常来说,编校流程由责任编辑主导,一般要经过责任编辑的三次编辑和校对。校对工作一般有专人负责,有些编辑部缺乏人手,则互相校对。在责任编辑的三次编校之后,主编或总编会进行最后审读,也就是所谓的“三校一读”,最后由主编签字后,文章即可正式出版了。

编校流程主要是对文章进行微调,提升文章的整体质量,将文章的观点表述到位,修正错别字、错漏字,规范文章的格式和参考文献等,编校流程虽然做的都是细节性工作,但是同样非常重要。作者应该全力配合编辑部的编辑流程,以免发声错漏。

——王雨磊著,妙笔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