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犯错后却屡教不改是什么原因(3-6岁的孩子犯错后却屡教不改是什么原因)(1)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很多习惯都是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养成的,当然这里包括好习惯还有坏习惯。换句话说3岁是帮助孩子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的好时机。家长朋友们当然都知道这个道理,一般在孩子犯下错误时通常情况下是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经常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所以家长就会顺理成章的认为,道理也给孩子讲了,也引导过了,孩子就是改正不了,问题肯定都出在孩子身上。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在孩子犯错后跟他所讲的那些道理对于孩子来说真的能听懂?

其实不是,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他们听不懂;6岁以前的孩子,作用非常小;9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可能慢慢开始理解,但愿不愿意去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直到孩子12岁以后,他们慢慢接受并知道如何用这种方式去跟别人沟通。

举个例子:

满满3岁上幼儿园后,因为幼儿园有画画课,就是老师为他们画好轮廓然后让孩子们用蜡笔在里面涂颜色。因为之前满满并没有接触过蜡笔,所以觉得很好玩而且也很喜欢,还经常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我看。于是我就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送给了她一套小蜡笔和幼儿绘画本。本想着投其所好,没想却成了我家的“灾难”,墙壁上到处是满满的“杰作”。

3-6岁的孩子犯错后却屡教不改是什么原因(3-6岁的孩子犯错后却屡教不改是什么原因)(2)

一开始我对她讲为什么不要往墙上画,墙上画脏了如何如何不好处理,还给她准备了很多纸张,告诉她可以在纸上画画,然而墙上依然会出现新的印记。无奈下我严厉的批评了满满,满满只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妈妈对不起!”。

事后我问满满,妈妈为什么生气?她哪里做错了?听着满满支支吾吾、驴唇不对马嘴的话,我心里顿时像浇了盆凉水似的,哇凉哇凉的!

好吧,既然没有办法沟通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又不想磨灭了小家伙儿的创作欲望,那么就各退一步。给满满划定了一个范围,允许她在自己房间门口的墙壁上和玻璃隔断上进行设计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渐渐地满满知道了涂在墙上的蜡笔印记很不好清理,并且影响到了她展示作品的效果。于是在我和满满爸爸的帮助下清理了墙面,还一起设计了作品摆放的位置。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像满满这么大的孩子,虽然能够可以跟她对话,甚至是简单的交流,但发生事情后和家长的理解是有很大的认知差的。而正是这种认知差是让孩子根本听不懂,甚至是不愿意去听家长的那些道理。所以家长朋友们,我们有的时候是不是真的误解了我们的孩子,孩子也并非有意要和家长对着干。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专家是怎么建议的。

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这么做:

建议一:按年龄段纠正孩子犯的错

高级家庭指导师李铮认为,3~7岁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家长应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3~4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懵懂阶段,这时他们犯的错,大部分要么是父母的误解,要么是孩子的无心之举,或者是孩子发脾气的冲动行为;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父母以宽容之心、平和态度来对待,在孩子情绪平静后再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

●5~7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情感和分辨力,因此,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预防为先,奖罚为辅,即事先和孩子进行沟通,并制定一些规则和约定。

建议二:批评孩子时不要旧事重提

南宁市空中家长学校讲师苏倡说, 不管家长用何种方式来管教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保有孩子的自尊心。此外,当孩子下次再犯错时,家长应当就事论事对孩子提出批评,而不是再旧事重提,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二次伤害。

建议三:给孩子理解和成长的空间

苏倡指出,幼儿时期,孩子所产生的错误大多都是无心的,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给他们一些成长空间。李铮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尽量耐心,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因为孩子的举动,让自己丧失了理智。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孩子犯错不可怕,如何有效的告知他并得以正确的引导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这两年来的摸索,如何帮助3-4岁的孩子纠正错误,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 用简单扼要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大道理孩子不能完全听懂或者压根儿就完全听不懂。

2, 不是孩子承认了错误就是真的明白了错在哪儿,事后可以跟孩子进行交流,观察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错误所在。

3, 允许孩子重复犯错,甚至在条件允许和安全范围内可以让他碰碰壁,用事实回答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4,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5, 鼓励永远比批评有效。

总之,孩子犯了错,即使是“屡教屡犯”,大人也不要抱有成见,感到孩子不可教化。因为这种态度会伤害孩子的动机,这就不仅不利于纠正孩子错误,也不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只有给予孩子平时试错的机会,才不会酿成将来的大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