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事势激荡,北朝当比南朝要平和。因为南朝是皇室战争,而北朝仅是权臣专政。

六镇起义,尔朱做大,尔朱荣就是北魏的董卓加曹操。

为什么这么说?

董卓为祸国家而曹操有功社稷。

尔朱荣,河阴之变问罪朝堂,杀戮北魏皇室和整个朝堂两千余人,祸比董卓。滏口之战平葛荣、洛阳之战逐南梁、关中之战平万俟丑奴,尔朱荣也能功比曹操。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2)

当然,董卓也罢、曹操也罢,都有篡位之心,尔朱荣也是如此。但是,魏主元子攸不是汉献帝,拓跋鲜卑要比刘氏子孙更有血气。所以,皇室与权臣之间的较量,就不会止于政治斗争,势必要发展成流血的战争。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即将上演。

理性计算是在参透底层逻辑。虽然很重要,但是不直接。因为直接推动事件发展的,往往是情绪。所以,能控制情绪的人往往能主导局面,即便只是初级阶段的喜怒不形于色,也能生出几分可怕。

一直被仇恨所主导的朝堂形势

公元528年,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率契胡铁骑杀入洛阳。

冲进皇宫逮捕北魏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不顾太后哭诉、不顾皇帝啼哭(元钊只有两岁),便把祖孙二人扔进黄河。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3)

并以祭天为名强迫北魏皇室和满朝文武集会河阴,尔朱荣登台怒斥:天下大乱,都是因为你们;肃宗暴毙,都是因为你们,你们这些人个个该杀。

尔朱荣说到做到,契胡武士抽出马刀、铁骑围杀。拓跋皇族和朝堂百官,两千余人,要么被刀剑砍死、要么被胡马踩死,被杀之后还被割了脑袋。

既然是问罪那就问罪到底,迟到的上百名官员还在赶赴河阴的路上,尔朱荣率铁骑迎上围住,然后大喝一声:谁能起草禅位诏书?

立即有一个叫赵元则的人“临危受命”,大呼:我能写。

好,你出来,而至于其他官员再以铁骑围杀,一个不留。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4)

彭城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一个是孝庄帝元子攸的哥哥、一个是孝庄帝元子攸的弟弟,也被尔朱荣派人抓了过来、砍掉脑袋。

如此大兴屠戮,朝堂亡没、洛阳惊恐。本为尔朱荣同盟的孝庄帝元子攸也已怒不可遏,遣使质问尔朱荣:你到底要咋样?你尔朱荣自己想当皇帝就直说,我本来也没想当。你要是还想保存大魏社稷,那就另选明君、好好辅佐。我就求你放我一条性命,你不用多疑、好自为之吧。

河阴屠戮,一时兴起;屠戮之后,追悔不已。尔朱荣也觉此事办的太过。于是赶紧向皇帝元子攸磕头谢罪,并安排仪仗、奉主还都(元子攸还被关在军营中)。

这就是河阴之变。其后,元子攸为代表的北魏朝堂,与尔朱荣为魁首的契胡武装达成了和解,但是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北魏宗室、中原士族,及其所主导的北魏朝堂,对尔朱荣又惧又恨,而且恨之入骨、不共戴天。他们的目标当然是恢复统治,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杀掉尔朱荣。

尔朱荣有傲视群雄的资本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以长女尔朱英娥再嫁孝庄帝元子攸,成为北魏皇后。尔朱英娥原为已故肃宗皇帝元诩的妃嫔。此次是再嫁,日后还有三嫁。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5)

同时,以亲信元天穆为侍中、录尚书事,领京畿大都督、领军将军,总揽朝堂和洛阳军政,并以桑干、朱瑞等为黄门侍郎和中书舍人,控制皇帝。皇帝是一个人但更是一个机构,而皇帝机构要能运作,就得凭借黄门侍郎和中书舍人。

尔朱荣自己则不敢留居洛阳,加封北道大行台后,便还居并州而遥制朝堂。

有三个原因使尔朱荣必须离开洛阳、出居并州:一是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与宗室朝臣拉了仇恨;二是孝庄帝元子攸甚至在宴会上要拿刀砍了尔朱荣,君臣仇恨已经不可调和;三是天下叛乱不断,而并州形胜才可兵行天下、平复叛乱。

尔朱荣在政治上残暴到愚蠢,河阴屠戮制造了恐惧也制造了仇恨,除了契胡战士已经找不到支持者了。但尔朱荣在军事上却英明得可怕。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6)

公元528年,尔朱荣以七千战三十万,平葛荣叛乱;其后,元天穆平邢杲,彻底平定河北。

公元529年,梁朝大将陈庆之护送北魏宗室元颢入居洛阳称帝。自528年10月出击铚城开始,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拔城三十二、战胜四十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北魏风云突变,孝庄帝元子攸被赶出洛阳、出居并州。尔朱荣与元天穆等人“勒众号百万”护送元子攸返回洛阳,击败了常胜将军陈庆之,赶跑了北海王元颢。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7)

公元530年,朱尔荣以尔朱天光为统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出兵关中,斩杀贼首万俟丑奴,并于次年4月平定关中。

可以说正是因为尔朱荣的武功卓著,北魏才能彻底平定了自六镇起义以来举国叛乱。而此等武功就是尔朱荣傲视北魏皇室、傲视洛阳朝堂的资本。

公元530年,皇后尔朱英娥怀孕九月,于是尔朱荣上表,请求入朝、探视皇后。尔朱荣请表入京的消息刚一传来,洛阳朝堂就立即躁动惶恐起来。

一部分人主张立即发动政变,诛杀尔朱荣余党,而后兴兵抵抗尔朱荣,以黄门侍郎李侃晞为代表。一部分人主张趁尔朱荣进京后,再发动政变、一举扫清尔朱势力,以城阳王元徽为代表。还有一部分人,如中书侍郎邢子才等,立即逃离洛阳,直接被尔朱荣吓跑了。这就是尔朱荣与洛阳朝堂的关系,已经紧张到崩溃的边缘。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8)

因为洛阳城中广布尔朱荣的党羽,朝堂被控制、皇室被监视,所以洛阳的紧张惶恐,早就传到了尔朱荣的耳中。而且三人成虎,到了尔朱荣这里就直接是皇帝元子攸即将发动政变、诛杀尔朱荣。同时,尔朱荣的弟弟、尚书仆射尔朱世隆,也发信过来,让尔朱荣不要入京。

但是,主导行动的从来不是理性,而是情绪,尔朱荣的情绪就是骄傲。他战无不胜,平复了北魏河山;他权势熏天,宫中府中俱是同党;他拥兵自重,契胡战士以一当百。而小小的元子攸,空有一个皇帝头衔,拿什么政变、又拿什么除奸?

满城风雨的政变竟然杀掉了不顾风雨的尔朱荣

尔朱荣带着契胡将士,连同妻子家眷,一起来到了洛阳。尔朱荣的自信和骄傲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是带着兵来的。

而朝堂呢?皇帝元子攸身边有五百中看不中用的宫廷禁军。而洛阳城防早被元天穆接管了,为领京畿大都督、领军将军,就是掌兵的。所以,元子攸发动政变,不仅兵行险着而且纯属自取灭亡。

尔朱荣喝了酒便口不择言,上来就问皇帝元子攸:听说你要杀我。这一问直接把元子攸惊出了一身冷汗,但劫后余生的人早把大脑杏仁核给吓大了。元子攸故作镇定地反问了一句:听说太原王要杀朕?这都是外人谣传、怎能轻信。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9)

尔朱荣听皇帝这么说也就放下了心,每次入宫也就带几个随从,而且都不拿武器,君臣关系突然轻松了许多。

但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甚至就怕有蠢人。城阳王元徽,从一开始就主张发动政变诛杀尔朱荣,此时便再次撺掇元子攸无毒不丈夫。因为杀了尔朱荣,皇室的王爷们才能有好处,取代尔朱势力、掌握朝堂。

而且政变谋杀开始实施,总共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把元天穆从并州召回洛阳,不能这里除掉尔朱荣,那里元天穆兴兵问罪。而权臣元天穆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听话,痛痛快快地奉诏入京了。

第二个步骤:推演杀掉尔朱荣后怎么样安抚契胡武装,这伙人会不会为尔朱荣报仇,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于是,皇帝元子攸向中书舍人温子升问王允杀董卓之事,精通典籍的温子升回复说:赦凉州人,必不至死。这就是政变的定心丸,“赦凉州人,必不至死”,那么赦契胡人,也必不至死了。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0)

但是,尔朱荣不止是董卓,他是董卓加曹操,杀董卓可以,但杀曹操呢?汉献帝不仅杀不了,而且不敢杀。更关键的是尔朱荣是一个变态加强版的董卓,他是契胡人的大族长,而不止是军事首长。

中书舍人温子升照本宣科,皇帝元子攸纸上谈兵,他们把尔朱荣当成了董卓,错误地估计了对象,也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于是,第三个步骤开始实施,骗尔朱荣入宫,发动宫廷政变。因为宫廷武装还在元子攸手中,虽然人不多且中看不中用,但杀人还是没问题的。

而如此折腾,大魏朝堂以及洛阳城中,已经是满城风雨了。从尔朱荣请表入京,你们就开始闹腾政变。再到宫中密议、君臣往来,更是人尽皆知,皇帝与尔朱荣不和,朝臣与尔朱荣不和,大家就是要宰了天柱大将军尔朱荣。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1)

而天柱大将军呢?虽然满城风雨,他却不避风雨,仍旧每天喝酒、不加防备。因为喝酒都耽误了元子攸的政变大事。召尔朱荣入宫,尔朱荣喝醉了没来,而且不仅醉了甚至还病了,估计是喝酒喝到胃出血,所以好几天出不了门。

逼得元子攸没办法,只能谎称皇后九月产子,早产了,让尔朱荣赶紧入宫探视。听到女儿生了太子,尔朱荣高兴得手舞足蹈,忙不迭地带着好兄弟元天穆、长子尔朱菩提等三十余名党羽一同入宫。

元子攸坐东朝西,尔朱荣与元天穆步至御榻西北,君臣还未寒暄,中书舍人李侃晞便率众持刀而入。

久经战阵的尔朱荣立即察觉到了问题,反应神速、擒贼先擒王,直接就奔着皇帝元子攸就冲了过去。

而元子攸早就横刀膝下,见尔朱荣猛虎扑食,便赶紧抽刀相迎,一下便砍倒了尔朱荣,李侃晞迅速补刀。可惜一代枭雄尔朱荣,就这样被人砍死了。

其他侍卫见皇帝都亲自动手了,纷纷身先士卒,把元天穆、尔朱菩提等三十人全部砍死。

满城风雨的宫廷政变,在血染宫廷中结束,但是洛阳城立即血雨腥风,因为尔朱荣不是董卓。

胆气冲云天的尔朱荣却有一个胆小如鼠的从弟

尔朱荣被杀,更要命的是元天穆也被杀了,洛阳的数千契胡武装立即群龙无首。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2)

其实他们还有一个领袖,就是尔朱荣的从弟、尚书仆射尔朱世隆。但是,尔朱世隆是个胆小鬼,见到政变流血,立即吓破了胆。他做出了一个比董卓西凉兵更无能的决定,那就是逃跑。西凉兵在逃跑之前还知道跟王允王司徒讲讲价钱,尔朱世隆连价钱都不讲,直接放弃了洛阳城。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3)

尔朱世隆带着尔朱荣的妻子、部曲,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逃出洛阳、奔赴山西。尔朱荣安插在洛阳的耳目亲随,也赶紧丢了官印,随着尔朱世隆一起跑。

跑到半路上,总算出了一个聪明人,金紫光禄大夫司马子如反应了过来,劝谏他们的新主公尔朱世隆说:跑啥啊大哥,咱们有兵啊。而且兵不厌诈,现在赶紧出其不意地杀回洛阳,定能成功。

于是,跑到半路的契胡战士马上立定、向后转、跑步走,再又扑向了洛阳城。

尔朱族人尔朱拂律归,白衣缟素,率胡骑千余冲到洛阳城下,向皇帝元子攸索要尔朱荣的尸首。而元子攸赶紧按照预定计划,城头宣读赦免诏书:尔朱荣有功,然河阴有罪,但罪不及众,你们都被赦免了。

尔朱拂律归不管什么赦免敕令,就是说太原王冤枉、就是要尔朱荣的尸首。说完就哭,他一哭,跟随而至的契胡战士,也就跟着哭了起来,而且哭得极为悲痛、哭得如丧考妣。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4)

尔朱荣对于契胡人来说,可能比考妣还要亲切、还要重要。正是这个大族长带着这伙人走出了山西秀容川,而后抢钱、抢人、抢天下,尔朱荣是全体契胡人的希望和骄傲。

这哭声中有悲戚,但更有仇恨,而仇恨就是战心、就是力量,元子攸和洛阳朝堂胆战心惊了。

既然说不通,那就只能打。契胡人有仇恨,洛阳人也有仇恨,河阴之变、洛阳胡乱,谁家没人死在尔朱马刀之下。元子攸发动了人民战争,倾出洛阳府库、招募敢死之士,三日之间募得万人。两伙带着仇恨的人,立即开打。

担当洛阳保卫战的竟是一个南朝人

打不打,凭情绪决定。而怎么打,就得靠理性计算了。

洛阳的万余敢死之士,打不过久经战阵的契胡武装,因为这伙人是职业军人。元子攸召集朝臣集会,商讨对策,而朝臣们和亲信宠臣们,都是一群管杀不管埋的主。杀尔朱荣之时,个个义愤填膺,因为要报河阴之仇。但杀了尔朱荣怎么收场,怎么击退哭声震天的契胡战士,谁都没了注意。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5)

每逢危亡总有忠君报国之士。散骑常侍李苗,站了出来,主张率数百敢死之士断绝河桥、陷敌绝境。

冷兵器的战场杀伐不怕敌人甲士彪悍,最怕自己军心动乱,而李苗此计就是奔着扰乱军心去的,只要胡人自乱阵脚,洛阳兵阵一出,便可大功告成。

李苗之策确实上策、李苗举兵确实勇猛,纵火焚桥,契胡战甲立即大乱。但是洛阳城门依然紧闭,洛阳援军始终不至,直到李苗死战而死,北魏朝野才传来一声哀悼。

当此之时,尔朱世隆再集兵马、猛攻洛阳,元子攸必然授首,尔朱世隆也就会成为契胡武装的继任首领。

但是,尔朱荣的这个从弟,始终是一个胆小鬼。李苗偷袭这么一吓,尔朱世隆就吓破了胆,然后带着契胡武装继续逃跑。契胡战士虽然勇猛无前,怎奈首领胆小如鼠,所以也就将熊熊一窝了。

洛阳保卫战暂时为北魏延续了性命,但只是暂时。李苗死后,北魏朝堂便再无敢战和能战之士,元子攸也就只能洗干净脖子等着尔朱家族的复仇。因为尔朱荣不是董卓,契胡武装不是西凉兵,北魏天下也不是汉末模样。

至于以身殉国的李苗,他本是南朝梁人,因为叔父梁州刺史李畎为梁武帝所杀,于是叛梁投魏。

尔朱荣被哪个皇帝所杀(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16)

可叹、可愧、可惜,偌大的北魏朝堂竟然没有一个死国之士,而拓跋家族再也出不来一个英雄,国乱显忠臣,而这个忠臣竟是一个南朝人。

公元530年,尔朱荣被杀的同一年,其从侄尔朱兆山西起兵,马踏太行山、攻入洛阳城,擒杀北魏皇帝元子攸。北魏皇室再遭一番屠戮,北魏宫廷再经一番淫虐,北魏洛阳再经一番大掠。北魏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已经腐败透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