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欸乃》存谱初见于明代汪芝辑《西麓堂琴统》(1549年),亦有人称之为《渔歌》或《北渔歌》,据记载曾有多种传谱,现今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发展而成。因曲意历来根据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诗《渔翁》来解释,故也有传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后《天闻阁琴谱》将其记载为《欸乃》,由管平湖先生打谱演奏,当代琴家弹奏的多为管平湖的节本。

“欸乃”原为象声词,拟棹橹之声或做棹歌之称,出自唐代诗人元结《乐府十二首·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以“欸乃”为曲名,浑朴天然、别具匠心,将曲中悠然闲适、安之若素的心境表达的酣畅淋漓。

古琴曲欸乃简介(古琴独奏欸乃一声山水绿)(1)

乐曲曲调流畅自然,清新隽永、意境深远,巧借山水为意象,寄情于山水烟霞,托迹于江歌渔樵,歌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孤芳自赏,寄情山水、高歌欸乃的心绪。乐曲中“欸乃”声先后以不同形式出现,巧妙地呈现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给人以深幽空灵之感既而引发无限遐想。

古琴曲欸乃简介(古琴独奏欸乃一声山水绿)(2)

古琴曲欸乃简介(古琴独奏欸乃一声山水绿)(3)

古琴曲欸乃简介(古琴独奏欸乃一声山水绿)(4)

张萌

青年古琴演奏家。国际古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硕士,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古琴专业教师。

师从李祥霆教授、李凤云教授。2014年公派赴全球首家音乐孔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授课。2014年至2015年间,到访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法国蒙比利埃孔子学院、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瑞典孔子学院等欧洲高校。

2015年5月受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2015年9月起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副科,2017年3月起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古琴专业。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走近古琴”系列专题讲座。

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所获奖项包括第四届“青乐杯”香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总决赛古琴专业A组金奖,全国青少年艺术节总决赛古琴专业大学组金奖,第二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古琴专业青年组银奖。曾获邀担任第20届全国推新人大赛评委。

2015年6月和2016年5月分别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曾首演马来西亚作曲家Chie Tsang Lee作品Re-sketch(es)II-resurrection(2014)。首演中国作曲家王斐南作品《图腾狼》(2014)。首演中国作曲家田景伦作品《千年》(2014)。首演作曲家李少璐作品《至乐》(2015)。2017年2月与英国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英国华裔作曲家Raymond Yiu作品《碣石》。

多次受邀参加外事活动,曾受邀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演奏古琴。曾赴法国、意大利、瑞典、丹麦、挪威、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演出,并与英国伦敦交响乐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室内乐团等著名乐团及盖特·莫特森教授(Gert Mortensen)、雅各布·肖(Jacob Shaw)等顶级音乐家合作。

多次应邀参加国内文化艺术节并担任古琴演奏。曾应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音乐节、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第八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第四届武汉琴台音乐节、第二届北京青年艺术节、第二届孔子音乐学院国际音乐节、北京九大高校大学生艺术节、2016北京现代音乐节等活动并担任独奏。

参与录制出版CCTV大型高清纪录片《中医》配乐(2010)、洪晃《晃眼》(2012)、佛乐专辑《生活觉美》(2013)、电影《洋妞到我家》配乐(2014)、中国唱片总公司《王斐南室内乐作品选》(2014)、国外音乐家专辑Debut(2015)、CCTV-3《陪你读书》栏目伴乐(2016)、张萌古琴独奏音乐会DVD(2016环球音像出版)、佛乐专辑《喜马拉雅》(2016)、湖南卫视《我想和你唱》(201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