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洁)3月5日,新京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8小时联播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升消费扩大内需如何挖掘新潜力”直播连线中,专家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扩大内需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表示,内需消费对国家的制造、投资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都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称,现在消费处在一个根本转型期,企业要多关注科技创新的优化和持续研发。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扩大内需实现良性循环)(1)

将实现良性循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提到,中国是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消费大国。“扩大内需不是要闭关锁国, 而是要继续在开放过程中保持中国的价值链、供应链乃至产业链的安全。”他认为,内需消费对国家的制造、投资、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产业和需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持续以出口为导向去发展经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无法得到释放,买不到需要的高品质商品,产业也很难有升级。”赖阳称,在消费端,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消费也逐渐由追求性价比转变成追求更高品质的商品,这给制造业提出了反思,“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转型。”

而制造业发生根本变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任何国家经济的稳定首先是它的产业应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赖阳表示,老百姓挣更多的钱然后花在国内的制造业产业链上,产业链获得收益后,不仅能提高工人待遇,还能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了工人待遇又可以有更多的消费,底层的消费体系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撑。”此外,企业投入科技研发后,又使得科技类的产业有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给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在坚定扩大内需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内需结构上的短板。荆林波认为,补齐短板首先是要保持人口总量平稳发展,人口结构持续优化。然后是要保持足够的支付能力,收入是支付能力的支撑。“信心比金子还重要,要提振人们对经济的信心,提振消费信心,增强经济的韧性。”

赖阳认为,扩大内需将给企业带来诸多机遇。当下处于消费转型期,消费观念的转变,让国潮品牌盛行,中小品牌有了“一夜爆红”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挑战,如‘网红’之后消费能不能持续等。”赖阳称,很多“网红”产品推出后,没有考虑到消费人群,出现盲目扩张等,这也是一些“网红”企业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他建议,企业发展既要注重独特性创新,更要注重持续的品牌价值维护,给消费者更多忠诚消费的意愿,才能让企业更好长期发展。“企业转型既要关注文创热点,也要加大科技持续创新。”

新京报记者 张洁

编辑 王琳 秦胜南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