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被称为“两弹元勋”。

关于杨振宁和邓稼先资料(从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1)

实际上他和杨振宁两人的研究方向也决定了当初二人选择回国与否的不同选择,杨振宁研究理论物理,而邓稼先偏应用,所以从实际上说,邓稼先当时能够对中国有更大的贡献,杨即便回国也没有研究理论物理的环境,也不会达到如今的成就。

1971年7月,杨振宁与邓稼先离别21年首次会面,据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回忆:“由于他和稼先的会面,使得稼先的工作有很大的改善,杨振宁当然不知道他们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说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我们全家从心底感激他!”

两人之间还有比较有趣的事迹,都显现出两人可爱又可敬的一面。邓稼先当时从事的工作必须保密,不便与别人透露,他的夫人曾问他:“你见了振宁为什么总是说着就没词了?不是支支吾吾,就是默不作声。”邓稼先无奈地说:“不敢多说呀!振宁绝顶聪明,言多有失嘛。”

关于杨振宁和邓稼先资料(从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2)

实际上杨振宁也略微察觉邓的工作性质特殊,在两人交谈中尽量避免谈到工作上的事宜。在中国已经成功实现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之后的某次见面中,邓稼先颇为得意地在谈话中变得主动,杨振宁猜到了缘由便调侃他说:“老同学,你刚才还讲实在没有时间,怎么又有了时间呢?”。杨振宁说,他始终激动和自豪。

中国的原子弹并没有靠外力、更没有靠美国的帮助,而是靠中国人自己、包括像邓稼先这样优秀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制造出来的。他为中国的原子弹感到自豪,更为有邓稼先这样一位挚友而感到骄傲!” 羡慕两人的友谊,从中学时代的青葱岁月伊始直至耳顺花甲之年,两颗赤子之心始终交好,珍惜对方的友谊。

我在多个论坛看见“杨振宁与邓稼先谁更伟大”之论,“伟大”一词已经足以说明两人的地位,他们都是科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都为人类和中国做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争论杨振宁与邓稼先谁更伟大?

关于杨振宁和邓稼先资料(从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3)

现在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写此文的目的,不过是想要人们正视杨振宁的成就与地位。科学家从某种角度看来,是人类智慧金字塔塔尖的人物,把他们放在了一个“神”的地位,我们既期望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希望他们成“神”,又为何不对他们的生活多些包容,把他们看作“人”呢?

关于杨振宁和邓稼先资料(从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4)

如前段时间,手提馒头与矿泉水的北大韦神韦东奕爆火网络,不过是由于他纯朴的形象与超凡的智慧的反差正符合人们心中对科学家希冀的形象,人们“顶礼膜拜”,随即也有不少人抨击他的“巨婴”的作为,认为他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只会学习。

实际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慨叹中国网络键盘侠的厉害,他们只会躲在暗处,狡黠地用自己所谓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并毫无底线的允以污蔑、诋毁。

关于杨振宁和邓稼先资料(从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5)

重点大学的学生很多将来会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如果未来外界对科研工作者仍是这般极端的要求与评价,必定会浇灭他们的热情与打击他们的信心,长远看来极度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吾实在痛心人们对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物理学家不公正的评价以及带有的偏见,最后引用科普作家卓克说过的一段话:

“不是每一代人,都有机会和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生活在同一时代。能和杨振宁生活在同一时代,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这种幸运,当然不应该被忽视和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