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香茶沉淀杯底,在水的滋润下,干枯蜷缩的叶片悄悄舒展,不经意间便抽出几丝嫩芽。此时细品茶香,恍若品味人生。自古无水则无茶,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茶人犹重水,只因为水为茶之载体,溶入茶的清香芬芳,也融入了茶道的精神和意蕴。所以,烹茶鉴水历来是中国饮茶文化的一大特色。
国人自古就注重饮茶择水,清代张大复于《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茶色,茶香,茶味都通过水来体现,所以有“清水出茶心”的说法。水有天水,地水,软水,硬水等区别,选择好水才能泡出好茶。天水
在茶道中,大自然的雨水,雪水,露水等被称为天水,自古以来就是泡茶的上乘之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融雪煎香茗”美句,《红楼梦》中也描述了用落在梅花上的雪水泡茶的韵味。但古时大气没受到污染,雨水,雪水要比现代洁净得多,因此现在用雨水,雪水煮水烹茶已经不太适宜了。
地水
指的是山泉水,溪水,江河湖海水,地下水等。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浸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陆羽认为,山泉水是最适合泡茶的美水,“泉自石出清宜洌”,山泉水含有益于人体的无机盐,为水中上品。
江河湖海水等均为地表水,因长年流动,所含无机盐不多,受污染较重而不适宜沏茶,只有远离人烟,污染物较少的江河湖海水经过澄清后才可作为泡茶好水。但现在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大部分江河水及地下水都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恐有损茶味。软水
所谓软水,是指每1000毫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不到10毫克。科学分析证明,一般在无污染的情况下,自然界中只有雪水,雨水和露水(即天水)才称得上是天然软水。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
硬水
所谓硬水,是指每1000毫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不超过了10毫克,江水,河水,湖水和井水等都属于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镁离子和无机盐,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茶味变淡或变苦涩,所以泡茶效果就会差些。
酸性水与碱性水
只有弱酸性水才最适合泡茶,而且,没有哪种茶汤是碱性的。茶叶泡出的茶汤都是酸性的,如绿茶PH约为6,红茶,普洱茶PH为4.6-4.9。若用碱性水泡茶,水中的碱会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分解,使茶色变深,若用酸性水泡茶,会破坏茶叶中茶红素,使茶变黑。中国人几千年来养成的良好饮茶习惯证明,饮用弱酸性水冲泡的茶有益于养生保健,益寿延年。
泡茶时若要体现出茶的真味,唯有佳茗配美泉,现代茶道认为,具备“清,轻,甘,洌,活”等五项指标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才能体现茶汤本色。
轻:各种金属无机盐都可导致茶汤滋味或浓或淡,甚至含有毒性。水的比重越大,溶解的无机盐越多,所以水以轻为美。
甘:水入口后,舌尖立时感觉甜滋滋,吞咽下去,喉中也觉甜爽,用这样的水泡茶,品后会顿感甘甜。
洌:古人有“洌则茶味独全”的说法,寒洌之水多源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未被污染,泡出的茶汤滋味更纯正。
活:流水不腐,细菌不易繁殖,且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较高,因而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水质,我们也通过把水养一段时间,来提高水质,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代和现代养水的不同方法。
古代养水方法
古代茶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取自江,河,泉,井的水,在用来烹茶之前都要经过搅拌,沉淀,取舍,贮存,这个过程被称为“养水”。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自然之法,可以保持水质的天然,又不破坏水中的成分。
现代养水方法现代人的饮用水和泡茶用水以自来水最为常见,虽然自来水已经严格加工处理,可以安全饮用,但因氯的含量较高,气味较重,若直接用来泡茶,也会严重影响茶汤品质,所以用自来水泡茶也需要“养水”。可以将自来水倒入清洁的容器中,放置一夜后再用来泡茶,或者将自来水煮沸后打开壶盖,继续煮2-3分钟,也可以有效地去除氯味并杀菌。但要注意,水不能煮得太老,否则降低活性,泡茶时会失去鲜爽的味道。
有些农村地区直接饮用地下水,虽然这种地下水一般水质都较好,但也要注意硬度,可以采用延长煮水时间,或者用小型的净水器进行简易过滤,使之变为软水后再用来泡茶。
水者,乃茶之母,好的水茶才能有更好的滋味,所以大家在泡茶时一定了解每种水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