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发展,到清朝发展至顶峰,在宋朝得到加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各朝各代均出台一系列制度。其中朝见与朝辞制度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为了加强地方的政权,宋朝统治者直接与地方官员交流,通过朝见与朝辞制度统治者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在整个国家的高效治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宋朝皇帝与地方官员有很多种交流方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朝见与朝辞。

一、 “朝见”与“朝辞”虽均是臣子拜见天子的礼节,却有着严格的区分

朝见与朝辞制度简单地来说就是臣子在到任或赴任前跟统治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朝见与朝辞的概念极其容易混淆。朝见与觐见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朝见是指臣子拜见天子时的礼节,也可以是由上及下的,皇帝接见臣子时也可以用朝见这个词。朝辞的含义相对于朝见来说要特殊地多,因为朝辞是指臣子到外赴任之前觐见皇帝,这个过程叫做朝辞,朝辞中的“辞”就是离别的意思,主要是指臣子即将离开中央到外地担任长官前的觐见。

宋朝时的朝官有哪些(何为朝见)(1)

一般官员在接到新的任命通知之前要到皇帝面前禀报事务等,又或者是地方官员的任期结束后不能马上辞官卸任,还是要到皇宫内与皇帝亲自见上一面,这些都叫朝辞,其中包含离别之意。朝见的涵义范围就要广得多,一般被皇帝召见的人去见皇帝都可以被叫做朝见。

《授沧州乞朝见状》中有这样的描述:“今将至京师,伏望圣慈,许臣朝见。”这里主要是指参见皇帝的意思,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中:“凡官外徙者皆放朝辞。”在古代尤其是在宋朝,朝见和朝辞有着严格的区分标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宋朝加强地方政权的措施,在整个中央集权制度中有着重要功能。

二、“朝见”与“朝辞”要求皇帝亲自参与,同时也拉拢了大臣,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虽说中央集权制度在隋唐得到完善但还不成熟,真正得到加强并成熟是在宋朝时期,宋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出台了许多措施,尤其是唐末五代地方割据混战使宋代统治者尤其看重地方治理,在地方集权这一方面极为严格,所以宋朝有了通判制度,除了设立通判监管地方知州外,朝见和朝辞也是管理地方的重要手段。统治者通过与地方知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了解地方治理的情况,了解地方百姓的生活百态。

宋朝时的朝官有哪些(何为朝见)(2)

整体上宋代的朝见与朝辞制度发展地比较好,但是在不同统治者统治时期对朝见与朝辞制度的发展包括重视的程度都是有所不同的,从统治者对待朝见与朝辞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统治者的治理才能与这段时期国家的发展状况。

宋代初期朝见与朝辞制度还不完善,大多是参照前朝的觐见制度,在唐末五代虽然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但是地方势力的掌权者还是要到中央觐见皇帝,但在觐见皇帝之前要在宰相那边走一下程序,先在宰相府致觐见词或者是谢辞,这些程序做完以后才能亲自面见皇帝。

这道程序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在宋太祖时期改善了唐末五代的朝见与朝辞制度,把至宰相府致谢辞的步骤提到面见皇帝之后,先见完皇帝禀报完事情之后再到宰相府致辞,这样就不会让皇帝等很久。

宋朝时的朝官有哪些(何为朝见)(3)

在宋初只有地方文官到外赴任时才有资格亲自在皇帝面前致谢辞,而武官则没有这项权利。在宋神宗时期,为了进一步规范朝见朝辞制度,官员在到外赴任或者是有事觐见时都必须递出申请,这样可以供皇帝筛选,可以根据事情的重要性或者是紧急程度考虑是否允许觐见。

这一改革时的该项制度更加规范化,觐见的程序更加合理,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不会使皇帝太过于劳神,宋代有数十个州,各州的事务大大小小数不胜数,朝见与朝辞制度主要是为了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宋朝的监督制度也比较完善,在朝见与朝辞制度中也有所体现,发展到宋真宗时期,该项制度的内容更加丰富了,一地方官员如果任期期满后必须推举一位或多位该官员任官地区的下层官员,在推举完并提出朝辞申请后才能在大殿内觐见皇帝,这项内容的增加是皇帝加强对地方官员管理的表现,在宋神宗的基础上完善了朝见与朝辞制度,这项内容既是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又是对最基层官员的考验。

当然朝见与朝辞制度在宋代并不是持续完善发展的,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该项制度处于被冷落的状态,该项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皇帝亲身参与,亲自面见臣子并听取臣子的建议,这对统治者又很高的要求,宋朝的统治者并不是清一色的勤快贤明的君王,统治者也并不都重视该项制度,宋仁宗和宋英宗就不太重视朝见。

宋朝时的朝官有哪些(何为朝见)(4)

宋神宗时期是全面推行朝见朝辞制度的时期,而到了宋徽宗时期,又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宋孝宗时期是朝见朝辞制度推行最为规范也最为严格的时期,重视程度很高,无论是地方武官还是文官都必须严格按照该制度上朝亲自面见皇帝。在南宋后期甚至通过修订法令的方式来执行朝见与朝辞制度。

朝见与朝辞制度在宋朝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监管地方,方便皇帝对地方的控制,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在偏远基层地区皇帝不可能面面面俱到,所以朝见与朝辞制度就有了发展的空间,该项制度在中央治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中央最高统治者可以在面见朝辞的官员中了解该名官员是否有资格赴任,又是否有真才实学,他的品行如何,这东西在面对面交谈时就能体现出来,这算是对赴任官员最后的一道考核。

第二方面对统治者来说,面见任期满后卸任的知州是了解地方民意的途径之一,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之一,宋朝统治者往往会要求知州多反映地方出现的一些状况,甚至在任期未满时把他们召回询问当地情况如何,还会要求知州定期呈上奏章。知州与皇帝见面时谈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地方百姓的意见或者是该地出现的突出状况。

宋朝时的朝官有哪些(何为朝见)(5)

第三方面的内容就是为宋朝统治集团添砖加瓦,这个最主要的意思就是帮助统治者拉拢臣子的心,让他们一心为国家做贡献,恪尽职守,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不至于让皇帝成为“光杆司令”。无论是赴任还是卸任,在官员离开之前与皇帝见面时,统治者肯定会激励臣子并给出一些条件供他们选择,所以朝见与朝辞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者的地位,让其手下有人可协助他分忧国家大事。

对地方官员来说这是一个好的表现机会,有些官员与皇帝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是这些朝见与朝辞的官员则不同,他们可以在皇帝面前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向皇帝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可以为以后的晋升打好基础。

对于一些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的官员来说,朝见与朝辞制度可以为地方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途径,地方官员肯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可以向皇帝传达困惑,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

宋朝时的朝官有哪些(何为朝见)(6)

还有些官员在地方颁布一些举措之前要考虑良久,迟迟不能定论,这时皇帝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例如为减轻冗官冗税的问题,减免赋税裁剪官员这些决策都需要皇帝来做决断。

三、 “朝见”与“朝辞”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独有的色彩,为后世提供了借鉴作用

该项制度最大的作用还是加强中央集权,这是最大的影响,其次,通过这项制度可以完善国家治理的仿真决策,地方官不仅仅会指出地方出现的一些问题,他们还会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肯定有部分是有用的。

只要是能解决问题的措施都会被皇帝采用,这样一来国家的各方面制度都会得到完善,百姓也会受益。朝见与朝辞制度对君主专制也有一定的影响,各方官员亲自觐见统治者,这对树立皇帝的君威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能树立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形象,这对宋朝的统治都是有利的。

该项制度只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中的一小部分,被后朝继续延用并加以改善,在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起到的作用很大,为我国古代官员管理机制提供了好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宋史》

《宋史纪事本末》

《史记》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