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仝一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里漂亮的小Neinei其实是文莱人。她和帅爸爸吴尊的组合圈粉无数。那么你知道文莱是个怎么样的国家么?
因地处婆罗洲岛,因而被誉为“婆罗洲闪亮的明珠”的文莱位于中国南海以南,四周被马来西亚包围,是一个“国中之国”。作为一个国家,文莱真的不大,国土面积仅0.58万平方公里,是个低调而宁静的伊斯兰国家。
丨文莱,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北部
文莱,一个阿拉伯名字其实文莱是个阿拉伯名字,文莱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和平之地、安乐世界”。但文莱一开始也并不是伊斯兰国家。据考证,公元8世纪,文莱就开始有人定居。那时候是酋长统治,人称“渤泥国”(Borneo),在中国的史书上还可以看到对“渤泥国”的记录。
15世纪的时候,渤泥国有个邻居,是马六甲王朝,当时的马六甲王朝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国力很强大,弱小的渤泥国就依附了该国,因此,伊斯兰教得以传入文莱。最开始是一些贵族和商人开始慢慢改奉伊斯兰教,到了15世纪中叶,文莱国王也改奉伊斯兰教。老百姓的信仰是民间大事,国王的信仰就关系国家大事了。
文莱国王因坚定的信仰,改称自己为“苏丹”,而且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文莱苏丹国,并宣布脱离马六甲国而独立。这对曾经的渤泥国意义重大,伊斯兰化的渤泥国开始变得强大。文莱苏丹国在14世纪至16世纪一度相当强盛,国土不断拓展,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沙捞越和沙巴如今都是马来西亚的属地)。
丨文莱国国旗
不过好景不长。之后不久,欧洲的殖民者发现了这片土地。16世纪的时候,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文莱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殖民时代。直到1984年,文莱才宣布完全独立。独立后,改称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 Brunei Darussalam),意为“和平之邦,安乐之地”。
东方的迪拜如今的文莱是个名副其实的“安乐之地”。很多去过文莱的人都说,印象最深的除了洁净优美的环境和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就是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安宁和热情。据调查,在全球幸福感指数排名中,文莱名列第九,远超新加坡、中国和日本。
这种“安乐”得益于文莱社会的高福利政策。在文莱,人们买车、买房、经商和个人收入都不纳税;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全免费,即使去牛津、剑桥深造,学费、食宿、来回机票全都由国家掏钱,甚至还会额外发零用钱;医疗――免费,做多大的手术都只象征性地收一元钱,而且如果在本国治不了,需要去邻国就医,国家会出钱提供医疗费,甚至连病人家属的往返机票也由国家提供。如此高福利的社会,难怪文莱人的幸福感爆棚。
“国富民乐”是形容文莱最恰当的词。作为一个面积不到云南省六十分之一,和我们的上海差不多大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丨文莱的皇宫
这个皇宫叫努洛伊曼皇宫,是文莱苏丹的住所。建筑面积有6万平方米,如果这个数字不够形象,那我们可以把它和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室的皇宫比较下,英国皇室是现存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室,曾经统治“日不落帝国”,然而文莱的皇宫是英国白金汉宫的四倍。
整个宫殿内有1788间房间、257个洗浴室、5座泳池、一处可容纳5000宾客的宴会厅,还有一座可容1500名信徒的清真寺。这些还不算什么,最厉害的是,皇宫的整个圆形屋顶镀金,门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可以说是用金子堆起来的皇宫!
为什么文莱这么有钱呢?
那必须要提起1929年。在文莱漫长的历史进程中,1929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原先在法英殖民主义的统治下文莱很穷,但1929那一年,外国探险家发现,在这块弹丸之地的文莱小国的地底下和沿海竟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测算,文莱的石油储备量、年产量居东南亚第三位,再加上人口少,因此人均石油产量居世界的第四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科威特。今天很多人称文莱是“东方的迪拜”。是石油,让这个仅有30多万人口的小国成了“富得流油”的地方。
丨水面上的文莱
文莱人经常很骄傲地说:“这里的人根本不去想工作的事情。政府总是把大家照顾得无微不至。”充满“炫国”情结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我们也可从中一窥作为亚太地区首富的文莱社会的“安乐”。
中国和文莱的故事中国古籍记载,中国同古称“渤泥”的文莱从汉代开始就有往来。不过要说两国最“密切”来往的历史,还要说起一个叫黄森屏的人。
元朝末期,朱元璋领导了一路起义军,起义军中有个家住福建泉州的小伙,本名叫黄元寿。因为本人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跟随着朱元璋打天下。在明朝建立后,黄元寿临危受命奔赴南海的森屏滩抵御海盗和倭寇,凭借自身的才能成功地击败了敌人,被朱元璋赐名为“黄森屏”。
丨文莱华人舞龙舞狮贺新春
后来,黄森屏被指派出使婆罗岛(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在即将登陆的时候船队遇到风浪遭遇了船难。有许多人在风浪中失去了生命。后来迁移至此的人称这条河为“只那巴唐岸河”,意思就是“中国人的断手”,就因为在这次船难中,有很多人在登陆的时候折断了手臂。
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历经磨难的黄森屏并没有被打倒,他和华人同胞在断手河流域努力开发,发展很快,声名远播。
因为他本人特有的风采以及超人的能力,被当地人称为“拉阇(读shé)”,在马来语里就是国王的意思。此时,在岛的北部有一个叫做渤泥国的小国,因国不强,经常遭受别国的欺负。
当时的渤泥国国王马合谟沙听说了黄森屏的名号,便向其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MaharajaLela”(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并肩王”)的称号;不但嫁了女儿,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赠给她PuteriKinabatangan(来自中国断手河的公主)的称号。
丨游客眼中的文莱:美食、海滩,富足的生活
这次联姻让他们结成了紧密的同盟。成为亲家的黄森屏带领他手下的华人军队奋勇作战,保护渤泥国。最终,外敌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正是因为黄森屏对文莱建国时期政局的贡献和长期影响,至今,文莱民间还有文莱王室奉黄森屏为始祖的说法在流传。现代文莱王室将黄森屏列入《文莱王室世系图》中。今天文莱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一条路就叫“黄森屏路”。王室博物馆中还留有黄森屏的遗物,黄森屏儿子的墓地也一直得到王室的看护和修葺。
在文莱的华人社会,还流传着黄森屏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黄森屏一心想让渤泥等地纳入大明的版图,结果遭到大明皇帝的拒绝。这让很多心怀故土的文莱华人暗暗遗憾。
不管历史真相如何,中国和文莱却因为这段历史一直保持着友好而且频繁的往来关系。文莱苏丹也经常率领群臣到中国朝贡。第二代文莱的国王渤泥王麻那惹加那,就是在参拜明成祖的时候在中国病逝,所以这个文莱国王也被安葬在中国的南京雨花台区的渤泥国王墓内。
在1929年文莱发现了富饶的油田后,更多的华人来到这里开拓生活。文莱华侨大多为福建移民及后裔,约占华侨的80%左右,其中以金门人为多。文莱这方世外净土安慰了“南洋客”的国难与家愁,漂泊与辛酸。
如今的文莱,马来族是文莱的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的2/3,而华族是文莱第二大民族。
水村威尼斯生活着马来人和华人的文莱,虽然是个弹丸小国,却拥有世界最大的传统水上村落——“水村”。这也是文莱人的历史和骄傲。
在斯里巴加湾市区的文莱河上有一大片非常宽阔的河湾,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传统房屋坐落于河湾上,这片密集的水上屋舍就是“文莱水村”。别小看这其貌不扬的屋舍,基本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文莱的水村面积达2.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上村落。因为当年这里被原始森林包围,常有野兽虫蛇出没,所以文莱人的祖先将房屋建在水上,水村从此诞生。
丨文莱著名的旅游景点——水村
随麦哲伦远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安东尼·帕加塔把这里称作“东方威尼斯”。如今的“东方威尼斯”,历经几个世纪依然留存着昔日的风貌,各种由石柱支撑,木板盖成的水上房屋布满了文莱河的两岸,有大约10个建在水上的村落,3000余户房屋矗立在河水中,3万余居民在这里生活,几乎占了文莱人口的10%。
这个有1300年历史的“东方威尼斯”并不是遗迹,而是生活,它依然生机勃勃。“文莱水村”不是一个为了旅游而开发改造出来的景点,它实实在在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原始水上村落,没有门票、没有商业、没有雕琢,唯一能展现给我们的,就是这里世代生活的原住民所散发出的最市井、最灵魂的传统气息。
高高的木桩或者水泥桩立在河里,上面是一栋栋房屋,一艘艘快艇载着往返居民飞速驶过,一名妇女正在把床单晾晒在窗台上,3个工人正在更换一栋房子的屋顶……
虽然是建在水上,但各类设施相当齐全,除了住家,还有学校、诊所、邮局、消防队和清真寺,木屋内的家电也都十分现代,俨然一个有着传统外表和摩登内在的神奇村落。
水村人家很热情好客。很多慕名而去的外地人在参观水村时,房屋的主人都会准备精致好吃的马来糕点和红茶热情招待,大家一边吃吃喝喝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主人讲水村故事。暮色黄昏时分,水上村落只剩下一片连贯的剪影,这片保留着时光印迹的村落成为凝结旧时光的琥珀。
丨在文莱,船是重要的出行和旅游项目
在斯里巴加湾市区的文莱河畔码头有不少快艇,这些快艇承载着人们从城市陆地到水上乡村间的运送,也被称为“水上的士”。这里的居住者自家有船的不算多,他们出行多半靠“水上的士”。不过几乎每家在市里都有汽车,一般停在陆上码头旁的停车场内,可以实现”无缝衔接”。远看,河湾里的水上村落显得有些残旧颤巍,会让人觉得这里似乎是“贫民窟”,其实不然,这儿的居民血脉中流淌着文莱祖先的血液,其实他们大都在政府机关中工作,只是他们仍愿意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罢了。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亚太首富,高福利仅是文莱人幸福感的来源之一,除此之外,宗教的力量、历史的荣耀、传统的生活方式,都在滋养着他们,让这样的幸福更有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