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从古至今,从未改变。不论皇宫贵族,还是朝廷大员,都必须亲力亲为,那就是如厕。而随着朝代的更迭,人类文明的进步,如厕这件事也几经演变。如今,城市中的厕所都是陶瓷的马桶或蹲坑,农村的厕所也多是瓷砖装饰,明亮干净。这都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然而在古代,皇宫和妃子的如厕,却还不如现代的普通人舒服。
如厕是人的生理需求,从古就有。早在中国的《周礼》中就提到过,最早有记录厕所的是在三千年前,形容“厕......宜常修治,使洁清也”。可见,中国古人,很早之前就注重卫生。随后,在后代的记录中,开始给厕所有不同的称呼。
厕所的大名叫“溷藩”,俗名叫“茅厕”,因为普通百姓家里,都是用茅草和泥土墙搭建厕所。那么皇帝和妃子们的住所,厕所是不是要更讲究些了?这真不一定,我国史上,还有掉进茅坑中,被粪水呛死的皇帝。这人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王。一日他吃过饭,去上厕所,结果起身时候头晕,栽进了茅坑中,等人把他救起,也救不回他的命了。
一个成年人那么高大,怎么会这么随便掉进厕所?这是因为,为了留下粪便,日后当肥料用,当时的厕所都是一个大缸。大缸会深埋进地里,人就蹲在缸边上如厕,这么大的缸口,掉进一个人真的太容易了。看来,当时呛死晋王的那口缸,估计是快满了......
秦朝时期,古时多战事,因此国家多不富裕,为了节约资源,人们在厕所上想出了好办法。那就是在猪圈的上方,建一个小蹲坑,四周一圈。如厕的时候,人等于在猪圈上方,那排泄出来的废物,就被大猪小猪给重新过滤了一遍。虽说是节约粮食了,可是不能细想,怎么那么恶心呢?
在后期的演化中,人们生活能用到的材料变得越来越多,明清时期的皇帝已经能用上,比较舒服的马桶了。马桶的制作也是各不相同,通常都是木制的,里面还会为了消除异味,铺垫上香料。王刚老师曾经扮演过的和珅中,有一段就对上厕所有细致的描写。和珅在纱幔后面如厕,面前跪着一个求官的男子,和珅左右两边站了四个婢女。
婢女们端着香薰、擦手巾、厕纸、鼻烟壶在身边伺候,这奢华场景,皇帝都不一定有。那个马桶,与我们现代的马桶,有很大相似,就是似一把椅子,能直接坐在上面。椅子面掏空,下面放上马桶。加上演员惟妙惟肖的演绎,这段表演,让人隔着屏幕仿佛都闻到了臭味,堪称经典。
清朝时,慈禧的马桶就堪称一绝。她这个马桶,世间罕有,是大臣用檀香木精心打造,专门送给她的。马桶做工非常高级,上面竟然还镶嵌着宝石,内部还铺垫上厚厚的香料和木屑,这样如厕的时候,一点异味没有。
为了起夜方便,在古时还发明了用陶瓷做的夜壶。想想人类进化这些年,似乎现代的人最享福,古时天气再热,皇帝和妃子们也得穿着厚厚的衣衫,如厕时候更是大汗淋漓。不像我们现在,有空调、有短衣衫、上厕所也不发愁。还是活在现代好啊!
不过也有不少感慨的情况出现,比如在早些年,经济不算发达或者正在发展的地方,就出现一些情况:工友去福建,旱厕蹲坑,进来一小年轻蹲旁边,又进来一少女,蹲对面,用工友的话说,继续蹲不好意思,站起来走人也不好意思,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美女说话了,看你扭扭捏捏的,干嘛?不就是一坨肉吗?好像谁没见过似的,真特么不是爷们儿....
参考文献:[1]《周礼》[2]《晋书·王敦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