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攻之。

【译文】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攻击。

三十六计有没有声东击西(三十六计声东击西)(1)

战图


【传世典故】

声东击西的用兵原则是,对敌人先佯做柔弱的样子,而后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去打击它;将要发展,先做出收缩的样子,然后再展现出全力,向敌人进攻;准备向西面进攻,而先佯作向东进攻,先示以与意图相背的行动,然后再完成实现意图的行动;总之是先隐藏自己的计划,然后再展开公开行动。

三十六计有没有声东击西(三十六计声东击西)(2)

漫图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便于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其他各国,但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

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的舆论,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

三十六计有没有声东击西(三十六计声东击西)(3)

天山班超像

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并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来不及逃走,只得投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降班超且人马伤亡惨重的报告,见大势已去,只好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用计锦囊】

声东击西,是以制造假象、佯动伪装来掩盖攻击方向的谋略。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用灵活机动的行动,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示之不攻,形似必然而不然,形似不然而必然,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忽东忽西,若打若离。巧妙地制造假象,促使对手的指挥意志发生混乱。我之举动敌人无法推知,我便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而胜之。

此计一般在我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使用。“声东”是虚晃的一枪,所击之“西”是主攻目标。使“西”成为敌方的不备之处或不及之处,是保证此计成功的关键。

三十六计有没有声东击西(三十六计声东击西)(4)

鬼谷子雕像


【用计范例】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做过郡的小官吏,师从苟卿学习王佐之术;学成之后,开始走向政治角斗场。此时秦王有吞并天下之志,国力又强,于是李斯作出西行入秦的决定。李斯先是投靠了吕不韦,并得到吕不韦的信任,升任为郎中令。李斯凭借自己出色的治国才能,很快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赢政统一六国,李斯地荣升丞相,达到人臣之极。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病死在沙丘(今河北巨鹿县境内)。因秦始皇在死前没有把继承人明确下来,这就给赵高谋立胡亥留下可乘之机。拥立新主大事,作为丞相的李斯是至关重要的人物,赵高不得不找李斯谋议。赵高所采用的也是声东击西之计的峰回路转,以可为而不为、曲而得之的手法。

三十六计有没有声东击西(三十六计声东击西)(5)

赵高与李斯密谋

首先赵高对李斯讲:“定太子的事全在于你我。”说明李斯和他对这次安排继承人所起的决定作用。李斯害怕招致祸害,于是推托道:“不要说这些亡国的言论,这不是做臣子应当议论的事。”说似恼怒,实是心虚。于是赵高将李斯与太子扶苏的亲信蒙恬相比,迫李斯就范。其次,在李斯尚有顾虑之时,赵高说:“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在利与害的面前,李斯妥协了,成为赵高的俘虏,协助赵高篡改始皇遗诏,谋立胡亥为新皇。赵高册立胡亥成功,李斯终难免其祸:公元前208年的夏天,全家大小被押赴威阳市问斩。

三十六计有没有声东击西(三十六计声东击西)(6)

李斯浮雕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李斯采用迂回的策略,巧妙地避开吕不韦的权势,直接成为始皇的近臣,实际上是声东击西。当他该能得到的都已得到的时侯,预感到自己的危险,发出未知今后吉凶止泊在何处的感叹,这本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所能察觉的问题。但其太留恋所得,计较所失,也就给赵高以利用他的机会。赵高攻李斯,以这可为而取其不为,使之进入毂中,也算是成功地使用了此种手法。


【含义】

我们可以把此计分成以下几种情形:

一、忽东忽西。我方没有固定的进攻方向,一会在此,一会在彼,忽而出东,忽而出西,敌方摸不清我方的真正意图,只好处处被动设防,穷于应付,时间一长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二、即打即离。时而前来挑战,时而远远离开;敌方以为我方要打,我方却没有打;敌方以为我方不打,我方却突然发动袭击。

三、发动佯攻。向甲地发动佯攻,借此吸引敌方的注意力,待敌方把兵力调到甲地,我方突然在乙地发起猛攻。

四、避强击弱。在我方忽东忽西的进攻下,使敌方把主力布置在不利于自己的地点。这样,我方就避开了敌之锋芒,打击其薄弱环节,一点一点吃掉敌人。

三十六计有没有声东击西(三十六计声东击西)(7)

战图


【对策】

对声东击西之计,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一、常山之蛇,首尾呼应。在常山地方有一种蛇,打它的头则尾至;打它的尾则头至;打它的中间,则首尾俱至。为了防止敌人对我方施以声东击西之计,必须建立首尾呼应之阵。一处受到攻击,另一处马上可以赶到救援,这样即使一时不能识破敌人的假象,也有应急之力。

二、善于分析,发现反常。假的就是假的,总有蛛丝马迹要露出来,只要我们善于分析,总是可以发现破绽的。例如,佯攻一般都是“雷声大雨点稀”,旗也比正常的多,鼓也比正常的响,但行动却是比正常的慢,并同时表现出鬼鬼崇崇、十分种秘的样子来。

三、要进行换位思考。就是站在敌人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如果敌人的所作所为与自己所设想的不一样,甚至完全相背,那么就应该考虑其中是否有诈。如果觉得可疑,一定要早做防范。

<三十六计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