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福建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1)

唐美云(左二)跟庄海蓉(左一)指导两岸青年演员。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11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文 杨世丞/图)18日-24日,包括12名青年演员在内的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15名成员来到厦门,参加为期一周的“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歌仔戏”冬令营,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青年演员一道接受歌仔戏培训,并同台共演了一台有关“梁祝化蝶”的折子戏。

这场冬令营由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团共同举办,期待培育、挖掘出更多优秀的歌仔戏“种苗”。七天来,在唐美云、庄海蓉、陈志明、苏燕蓉、曾振东、黄娟娟、简志静、黄舒等两岸歌仔戏名角的手把手传授中,两岸同根同源的歌仔戏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一颗友谊的种子也已悄然在两岸青年演员的心中种下。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2)

苏燕蓉跟黄娟娟一起指导两岸青年演员。

“双飞蝴蝶”续缘 共育艺术“种子”

“眼神要盯着云中青一会儿,不要马上移开。”

“想象一下,雨秋霖痴痴等待三十八年,再次见到云中青的面时,彼此虽历尽沧桑,但他的眼神却依然纯真又痴狂的那种感觉。”

“不得相见的爱情,延续了三十八年,是凄美而残酷的,但更是伟大的,因此,雨秋霖跟云中青的感情变化有很多层次,要更丰满一些。”

……

连续七天,来自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团的杜健玮跟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郭少鹏等两位青年演员,身心一样都遭到远超以往的“折磨”。为了24日下午的闭营式演出中诠释好同一个角色“雨秋霖”,他们天天脑弦紧绷参加排练,“全身每一根骨头都几乎要僵硬了”。但能得到台湾歌仔戏明星唐美云,厦门歌仔戏演习中心副主任、一级演员庄海蓉,歌仔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志明等两岸歌仔戏一线明星的亲自传授等“待遇”,已足以让两位青年演员力尽不觉倦。

作为此次冬令营重点培训的一个角色,“雨秋霖”是唐美云歌仔戏团就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2009年合作排演的新创剧目《蝴蝶之恋》中,由唐美云饰演的男一号。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3)

曾振东指导台湾青年演员。

这部由两岸首度全面合作创排演的歌仔戏,在当时开创了60年来两岸歌仔戏剧团同演一台戏的先例,被两岸艺术界称为“两岸戏曲合作破冰之旅”“歌仔戏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不仅如此,这部戏先后荣获第11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和第十二届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剧目奖”,并开创了让台湾演艺团体首次参演中国戏剧节和中国艺术节的先河。因为“雨秋霖”,唐美云也成了首位获得中国艺术节表演奖的台湾演员。

也正因有了此前的合作,此次冬令营也被誉为是两岸两个剧团“蝴蝶双飞,再续情缘”。“时隔9年,再度来到厦门,我真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仿佛雨秋霖回来了!”唐美云说,两岸歌仔戏虽在艺术发展上存在差异,但双方在推动歌仔戏传承与发展的理念、执着、使命感及努力极其相似,此次参加冬令营可以看作是上一次合作的延续与深化,“两岸借此共同培育传承歌仔戏的种苗,是一种更有意义的事”。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4)

苏燕蓉跟黄娟娟(黑衣者)指导两岸青年。

守护“同源”文化 促进心灵契合

在18日晚开营式表演中,来自台湾的梁芳毓饰演武旦“扈三娘”,因其扎实的基本功跟充满韵味的唱腔,博得了满堂喝彩。

不过,梁芳毓自称唐美云歌仔戏团中“资历最浅”的演员。她本是舞蹈科班生,一次跟妈妈参加唐美云举办的短期歌仔戏研习班,“一不小心就被唐老师收下了”。为了“扈三娘”的表演,她苦练了三个月。

因为从未系统学习戏曲基本功、表演程式训练,梁芳毓将这次冬令营当作一个重新学习的好机会。七天下来,感觉到自己进步非常大,尤其是水袖的收放更自如了。而且,大陆的表演跟唱腔风格,也都被这个活泼的台北小女生融入得毫无违和感,让指导她的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演员简志静跟黄舒都感到惊讶。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5)

苏燕蓉(前)指导水袖。

“两岸歌仔戏各有优点,台湾的表演更生活化一些,感觉大陆的基本功更扎实,表演更细腻。”梁芳毓说,体验不同的唱腔、表演方式,对自己是一种宝贵经历,也能不断促进自己进步。

来自新竹的李谨年也很庆幸能有机会参加此次冬令营。一直主攻丑行当的他,第一次被安排表演小生。“一开始压力很大,不仅转换行当,还要面临唱腔、口白、表演等方面的差异挑战。”他说,在老师一手一步地教导下,他发现自己终于也能挑战下来,虽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台湾的唱腔更草根点,大陆的唱腔更具艺术性,细细品味,就能切身感受到两岸歌仔戏的同根同源。”李谨年说,两岸同源的歌仔戏是两岸人民共有的宝贵文化,需要两岸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共同传承,“不夸张地说,只要听听歌仔戏那些熟悉的旋律、唱腔,两岸人民的心自然而然就通了”。

“这次时间太短暂,大家主要都投入在学习上,没有太多时间一起玩,但总体上感觉两岸青年蛮像的,文化和兴趣都很相近。”来自台北的杜健玮说,一开始,两岸年轻人都比较拘谨,但经过几天的相处,大家都融在了一起,会互相对戏、探讨彼此如何转腔,甚至一起玩起了抖音、短视频。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6)

台湾青年演员跟着黄舒学学习。

探索交流新路 深化融合发展

“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始于2018年的年初,由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倡导策划,联合两岸多家艺术院团共同举办,每期不同主题,以艺术研学为主轴,目的是播撒闽南传统艺术种子,让台湾青少年有机会到大陆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前,已举办高甲戏、南音两期“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成效显著。“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的良好口碑迅速在台湾艺文界传播开来。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7)

训练基本功

两岸艺术交流早已有之,但专门针对年青人设计的有深度项目还不多。一直期待两岸艺术交流合作能有更大突破的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希望通过把教与学串联起来,为两岸的艺术教育建立一个互动的管道。

去年,响应国台办“惠台31条”、厦门“惠台60条”,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应运而生。“两岸各有优秀的教学经验,应该让两地的师生都能亲身体验对方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曾学文说,借鉴此次“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的模式,两岸未来在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可以探索出新的路径,譬如合编教纲、互派学生和老师,为两岸传统戏曲的教学推广打下基础。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8)

庄海蓉指导两岸青年演员。

前不久,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让长期关注和致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曾学文看到了在两岸艺术交流上更多模式探索的可能性。

“台湾文创机构、单位或个人可参与大陆文创园区建设营运、参加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台湾文艺工作者可进入大陆文艺院团、研究机构工作或研学。”曾学文说,台湾整个文化环境不像大陆可以提供这么多艺术院团、表演团体、学校等平台发挥其才干,很多台湾演艺人员基本多是以个人身份单打独斗,26条措施”把个人与单位提到同一平台上来,具有很强针对性,未来能够吸纳更多台湾个体文艺工作者和年轻人参与、融入到两岸融合发展之中。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的歌仔戏《侨批》,今年4月在厦门首演,日前又在福州亮相第16届中国戏剧节,均邀请台湾乐员同台演出。曾学文说,他们非常乐意参与这样的演出,返台后还专门发来微信感谢提供这么好的平台。

教闽南语歌仔戏教程(闽南传统艺术歌仔戏跨海培训)(9)

训练基本功

去年首期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促成了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和台湾戏曲学院青年剧团合作推出的一台闽台地方戏《阿搭嫂》2018年在台湾演出的轰动,继而参加2018年“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开幕演出,入选2019年中国艺术节展演,均获好评。“这为参与培训学员提供了培训之后展示、展演的平台,对学员演技的提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提升了台湾艺术团队和个人的知名度。”曾学文说,很多台湾年轻人在两岸合作演出中崭露头角,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两岸年轻人在一起,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两岸交流中在传递传统记忆的同时,也在培养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生力量。”厦门市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表示,从两岸合作创排演剧目,到此次冬令营,两岸艺术交流合作一直在探索各种不同的新模式、新路径,“待时机成熟,引进台湾优秀歌仔戏人才进团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切看待机缘成熟,若有机会到大陆专业文艺院团学习、工作,那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台湾青年演员杜健玮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