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八部电影长片,该电影是由他自编自导,影片上映后,在北美市场上创造了新的真人电影的点映单馆纪录。由此,足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经理和他的年轻门生而展开。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酒店经理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以及沧海桑田。

影片最终荣获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艺术指导奖以及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等多项大奖。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仅仅只从一个单一的角度来解析该影片的话,不免落入俗套和浅薄之中。下面,本文就从细节刻画、色彩运用、表现手法三个方面着重解析一下影片的艺术魅力。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经典永不过时的原因所在。

布达佩斯大饭店经典语录截图(布达佩斯大饭店)(1)

01、细节刻画:以小见大的展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使观众对人物产生立体的感官,有助于理解主题

在影片中有这样两个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影片细节刻画带来的强大作用。

①第一处细节刻画:展现主人公未泯的人性

主人公在火车上对待名画的态度,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我们可以看出,古斯塔夫对名画爱不释手,肉眼可见的狂热赞美与喜爱,而且声称“一辈子不分开,死也要死在画下”。可是到了下一秒,他就立刻转身与仆人商讨起了卖画的利润分成。

很明显,此处细节正好以小见大,只通过短短十几秒的对比,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未泯的人性,世俗强压下滚烫灵魂的骤然反抗,和挣扎无果之后再次以黑暗自我包裹。

②第二处细节刻画:将对战争的讲述蕴含的细节之中

第二个是很有意思的细节是,门童拿到报纸,急匆匆敲开了古斯塔夫的房门,报纸上的头条赫然刊印着“战争爆发”。此时,镜头毫不在意似的随着古斯塔夫的视角向下急转,最终落到了情妇辞世。

此处对战争的描写可谓是犹如蜻蜓点水一般的带过。但是,在我看来,此处的力度却一点都不逊色,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一瞬间就笼罩上了战争的阴暗和恐惧。

在我看来,细节刻画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人物多面的性格风采,有助于观众对人物产生立体的感官,有助于观众对角色产生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可以对影片中人物的人生际遇感同身受,更利于使观众产生代入感。而且,观众随着人物的命运起伏而产生情绪上的起伏,可以对影片的战争主题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布达佩斯大饭店经典语录截图(布达佩斯大饭店)(2)

02、色彩运用:不同色彩的运用,区分了不同剧情该有的情绪差异,调动了观众的各种感官,丰富了观影感受

影片运用了多种色彩,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震撼的观影感受。下面我就从色彩的运用及其作用两方面来详细解析一下。

第一,色彩的运用:彩色和黑白色的运用,恰当的表现出了不同的剧情该有的情绪差异

影片不仅运用了丰富的彩色,还使用了黑白色。不仅不显突兀,还有助于促进观众带入丰富的观影感受。

①暖色系的运用:生动展现饭店的富丽堂皇

影片所描绘的是20世纪初的欧洲,整个背景的装潢都以豪华和复古两个词为主导,一派暖色调景象跃然于银幕之上。

在酒店大堂的装潢中,红金色和咖啡色是主要的构图色彩,这样的安排充分反映了那一时期的欧洲氛围。对于服务生们的着装,影片也进行了影视化的处理,用绛紫色的服装来衬托整个饭店的贵族气质。

从外观上来看,布达佩斯大饭店整体呈现淡淡的粉色,这种暖色背景在后面的剧情中也出现在甜品上面,利用让人感到甜蜜和愉悦的甜品来展现充满着浪漫和麦芽糖风格的色调。也更符合故事的社会背景和饭店的内部格调,真切的还原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可以使得观众迅速的走入故事当中去。

②黑白色调的运用:凸显主角的悲怆结局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暖色系的使用,影片中还引入了黑白色调。

比如说,在整部电影的结尾部分,当古斯塔夫重新找回遗产的时候,此时穆斯塔法已经能够出师并与阿嘉莎幸福地走到了一起。但是在这种美满结局的序幕中,影片却让黑白画面突然的进入到了观众的视野当中。这是因为古斯塔夫为了徒弟挺身而出,并最后被枪杀身亡。

导演在此处放弃了彩色的表达,利用黑白画面使得古斯塔夫的悲怆结局,更加地触动观众的神经线。

布达佩斯大饭店经典语录截图(布达佩斯大饭店)(3)

第二,不同色彩的作用:紧密贴合剧情,渲染出了不同的氛围,也促使观众迸发出各种各样的情绪

下面,我就来举例说明一下不同的色彩分别对剧情有何作用。

①红色楼梯的作用:抓住观众的情绪

导演在细节上对色彩把控的也很好,紧紧抓住人物内心的情绪,用色彩渲染给观众,产生同样的欣喜、恐惧等感觉。

比如,在D夫人与古斯塔夫分别的段落里,导演把很长的一段镜头都在红色电梯里。红色可以深深的刺激人的情绪,满屏幕的红色背景配上人物所穿的紫色、黑色衣服让观众感觉很不很舒服,觉得不自在和紧张。

而此时的D夫人也十分害怕与古斯塔夫的分离,她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对此十分恐惧。封闭的红色空间像血一样加强了这种恐惧感,色彩的运用就切实的把观众和人物情绪很好的联系在了一起。

②深蓝色画面的作用:体现影片寒冷的氛围

剧中,杀手谋杀正直的律师的时候,是在一片深蓝色的画面中进行的。杀手去警告管家瑟奇的姐姐时,也是在深蓝色的夜里,不久后姐姐也死于杀手的谋杀。

蓝色最突出的感觉特征就是寒冷,蓝色的寒冷还可以用来表现性格和态度的冷漠。蓝色还是一种忧郁色,会使我们感到一种十分忧郁和压抑的气氛。

每次谋杀都在加深正邪两派对立主人公的矛盾冲突,导演用这种深蓝色预示着即将要发生的谋杀,为矛盾冲突做了深刻的铺垫。

在我看来,影片在视觉层面的表达上既包含了鲜明的快意,同时也兼具了阴暗和肃穆。更重要的是,色彩的运用是严格的配合剧情的发展的,对于表达人物情感,突出剧情氛围有很明显的作用。而且,这样起伏较大的色彩调配和变形夸张的画面组合,表现出了既饱满又极具变化的画面。与此同时,也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各种感官,引发了观众丰富的观影感受。

布达佩斯大饭店经典语录截图(布达佩斯大饭店)(4)

03、表现手法:荒诞经历与喜剧形式相结合,引发强烈的化学反应,使观众得到了暴击式的观影感悟

第一,人物荒诞的经历:加深观众对人物的印象

其实,影片在叙述人物的人生经历的时候,都显露出了影片荒诞的特质。

影片对古斯塔夫这个主要人物的定义是,从小人物奋斗成所谓的“成功人士”。古斯塔夫从一出场的时候,就是作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经理而存在的。在古斯塔夫的心中,对自己的职业是充满热爱与激情的,他用近乎于严苛的态度追求着最完善的饭店服务,在一众的贵妇中间能够做到宾客尽欢实属不易。

以上看上去展现的都是小人物的努力和奋斗。但是,后面的剧情却急转直下。正是因为他拥有着这样的魅力,才促使了他一路高升直到成为了饭店经理。后来,更瘦靠着自己情人留给自己的巨额遗产,得以一跃成为了超级富豪。

看着古斯塔夫的人生轨迹,开头是满满的励志感。但是后续的经历却总让人觉得荒诞,让观众忍不住直呼不太可能。古斯塔夫的情人死后,他为了得到巨额遗产,并且还经历了很多离奇的事情:偷盗名画、被陷害入狱、伙同越狱、杀死追杀他们的杀手等等。

但是,恰好是在这些看似荒诞的经历中,我们恰好可以洞察到古斯塔夫在一系列的困难当中显示出独特的性格魅力:他不仅积极乐观,而且不畏强权。正是这样荒诞的手法,凸显了人物的特质,使得人物在观众心中变得更加的印象深刻。

布达佩斯大饭店经典语录截图(布达佩斯大饭店)(5)

第二,喜剧的艺术手法:使影片迸发出诸多喜感

影片采用了好莱坞式的喜剧表现手法,使得影片突然之间就迸发出了很多的喜感和幽默感。

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作家进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时候,见到了尚经理。此时导演就利用的广角镜头将楼梯、天花板以及墙上的装饰艺术都容纳了进来。这样的镜头,使得影片形成了一种较为柔和的情景,表达出整体氛围的俏皮感和幽默感。正是在这样的幽默感中,故事得以继续发展,也给观众营造了轻松幽默的观影氛围。

再比如,当穆斯塔法去监狱探望被陷害入狱的古斯塔夫先生的时候,比他高好几倍的监狱围墙上有一个大大的铁门。穆斯塔法用力拍打铁门看起来很像是以卵击石。让人预料不到的是,在他敲打门的时候,几米之外的小铁门却真的打开了。

这样出乎意料的情节安排,引发了观众热烈的笑声,也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使人物、故事情节显得更加的滑稽。

而影片的关于战争的主题仿佛一直没有被摆上桌面,战争反而是笼罩在年迈的穆斯塔法娓娓道来的故事上的。在影片的一开始,门童穆斯塔法取回的报纸的头条上是对于战争是否会打响的猜测。由此看出,影片正是将战争留给人们的创痛掩埋在了嬉笑的喜剧情节之下。

在我看来,恰恰是人物看似荒诞的经历,突出了人物多面的性格组成,再加上影片使用的喜剧的表现手法,使得影片看上去既不沉重,却也让观众在轻松的观影过程中,莫名的就经受着影片的细节之处所带来的关于战争强烈的震撼。这样的搭配,相当于荤素搭配,既可以有效的调剂观众的观影情绪,又可以通过明显的对比凸显影片的主题。

布达佩斯大饭店经典语录截图(布达佩斯大饭店)(6)

总结一下:

正是由于其刺激的色彩运用、独特的人物刻画、湍急的镜头运动、起飞的剧情节奏、停不下来的审美与思考,影片得以被选为第64届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并且,影片最终也获得了长久的赞誉。

本文仅从细节刻画、色彩运用、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解析了一下该影片的艺术魅力,希望可以抛砖引玉,给大家呈现出经典影片所带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由此延展开去引发观众更多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