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肯定跟儿童有关。

整个80年代,有这样一批国外动画片来华,影响了今天的70后80后整整一代人。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个,根本不知道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

《鼹鼠的故事》

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

引入时间:1988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1)

80年代的人应该都记得这部《鼹鼠的故事》。

1988年,央视开始播放《鼹鼠的故事》,在日本动画片和美国动画片涌入之前,应该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外国动画片。

《鼹鼠的故事》来自捷克和斯洛伐克,由“STudioBratrivtriku”公司根据原著儿童文学制作。

《鼹鼠的故事》带有明显的欧洲动画片风格。

第一,它不走搞笑路线,这一点跟美国人拍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还有《猫和老鼠》截然不同;

第二,它情节极为简单,就是一个温馨小故事,跟日本动画片喜欢讲述一个庞大复杂故事情节完全是两个极端。

第三,甚至连对白都少得可怜,“HI”、”HELLOW”、“咯咯咯”几乎构成这部动画片主角的所有“语言”。  

《米老鼠和唐老鸭》

国家:美国

引入时间:1988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2)

可以说,整个80年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部动画片,必须是《米老鼠和唐老鸭》。

那句著名的台词——“演出开始了”,每次都让黑白或者彩色电视机前的小朋友激动不已。

80年代,这部美国动画片让我们记住了两个名字——一个是酒井法子,一个是唐老鸭的配音演员李杨。

因为80年代每周星期六晚上,央视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时,总会在前面播放电视广告。

基本上是日本松下、日立或者东芝之类的电器广告,而广告女主角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酒井法子。

李杨则是因为唐老鸭的成功配音成为最早一批出名的配音演员,后来还登上了央视春晚。

《米老鼠和唐老鸭》是典型的美式动画风格:充满搞笑的情节和打斗追逐的场面。

角色分工也非常明显:

唐老鸭负责搞笑,路线亦正亦谐;

米老鼠则代表动画片里的正面人物,专门负责对付反面人物。

《铁壁阿童木》

国家:日本

引入时间:1981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3)

这部著名的动画片《铁壁阿童木》其实引入时间最早,早在1981年就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而且是第一版。

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电视机还没普及,导致影响力不如后来的外国动画片。

《铁壁阿童木》的情节继承了日本动画片高深复杂的特点,描述了一个庞大的故事架构。

而《铁壁阿童木》真正对小朋友产生影响,反而是在90年代初的小人书风潮中。

《聪明的一休》

国家:日本

引入时间:1987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4)

要说80年代真正影响一代人的日本动画片,不是《花仙子》,也不是《铁壁阿童木》,而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聪明的一休》。

如果这部动画片对一代人的影响分数是80分,那么其中的主题曲至少要占到40分。

“格的格的格的格的,我们爱你,一休哥”大概是小朋友最早传唱的网红歌曲。

《聪明的一休》最大的特色是配角给力,群戏众多:

小叶子、新佑卫门、桔梗店老板、长老、民生小姐、足利将军都有各自特点。

后来获得相同评价的片子是《潜伏》。

《花仙子》

国家:日本

引入时间:1986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5)

这部动画片应该算我们播出的第一部魔法时尚少女主打的动画片,当时大家对这个词汇还比较陌生。

《花仙子》换成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一个超级美少女的“打怪之路” “交友之路”,最终找到了梦想中的“七色花”。

罗曼蒂克的结局现在看来套路无比,但当时确实吸引了不少小观众:王子一样的帅气少年每次都会自动会出现,分发花种,介绍花语。

《蓝精灵》

国家:比利时

引入时间:1987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6)

很多人大概不知道《蓝精灵》居然是来自比利时,看画风一度还以为是美国。

最早的《蓝精灵》是来自于比利时,不过国内各大电视台在80年代引入的版本基本上均为美版。

北京电视台引入最早,大概1986年就开始播放美版《蓝精灵》。

《蓝精灵》对正派人物和反派人物的界定,应该是当时一批国外动画片里面最为明显的。

正派人物:蓝爸爸、蓝妹妹、聪聪、笨笨等。

反派人物:自然就是格格巫,还有那只阿兹猫。

这部动画片主题曲一响起:“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已经成为一代人的怀旧。

《巴巴爸爸》

国家:联邦德国

引入时间:1988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7)

这是一部极为罕见的联邦德国动画片——后来国内几乎再也没出现过走红的德国动画片。

该片源自法国同名漫画,1975年制作,1988年引入,在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栏目中播出。

《巴巴爸爸》给小朋友印象最深的不是故事情节,也不是角色造型

而是那段气势十足的开场台词——估计能一口气说完的不多:

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

《巴巴爸爸》有点不同于80年代在国内播出的其他动画片,更有点魔幻加变形主义风格:里面的巴巴家族都可以随意自由变换形状,由此带来了各种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动画片“巴巴爸爸”那个配音演员,后来曾经为《西游记》里的唐僧角色配音。

《圣斗士星矢》

国家:日本

引入时间:1988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8)

“燃烧吧,我的小宇宙”——最早的出处就是这部大名鼎鼎的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

在国内,最早播放《圣斗士星矢》的并不是中央电视台,而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沈阳电视台。

直到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才开始引入《圣斗士星矢》播放。

现在回过头来看,《圣斗士星矢》的套路跟很多武打片差不多:

基本上是开头被对手打得鼻青脸肿

然后突然小宇宙爆发,绝地反击

直接把对手打成生活不能自理。

而吸引国内小朋友的地方,还在于《圣斗士星矢》那些按照星座分配的黄金圣斗士和他们玄乎其玄的“凡尔赛”式招式:

还记得天龙座圣斗士紫龙的那招庐山升龙霸吗?

后来同名小人书出来之后,大家才发现这完全是一个庞大的圣斗士宇宙体系:

青铜圣斗士-黄金圣斗士-白银圣斗士-水晶圣斗士-幽灵圣斗士-冥斗士

光是买完所有集数《圣斗士星矢》的小人书,就花了不少钱。

《变形金刚》

国家:美国

引入时间:1988年

80年代动画片对比现在动画片(40年前这批外国动画片在华影响有多大)(9)

变形金刚在国内经历了一个小插曲,最早制作孩之宝找到中央电视台,被婉拒。

后来上海电视台主动引入这部在美国已经热火朝天的动画片,首播时间是1988年7月30日17点08分,一共是95集《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对我们小朋友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动画片本身,而是相关玩具模型——那个时候基本上相当于玩具界的“阿玛尼”,身价极高。

但有一点:《变形金刚》属于硬派科幻动画,在青少年受欢迎程度上反而不如《米老鼠和唐老鸭》和后来的《猫和老鼠》。

至于后来大火的《猫和老鼠》、《机器猫》、《天空战记》、《太空堡垒》都是90年代之后才陆续引入,没有算在其中。

,